守正出新,增强自信
2019-11-30刘方波
刘方波
摘 要: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概念,同时对文化自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应在调研文化自信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它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之间的关系,把课堂作为文化自信教育的主阵地,守课堂之正,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将理论教育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融入任务群教学实践中,充实课堂内容,实现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化。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 文化活动 文化现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突出语文学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注与研究,强调语文学科在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培养文化自信方面的优势地位并提出了相关要求。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文化在新课标规定的十八个任务群中,地位举足轻重,这一任务群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教学阶段。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会剖析、评价当代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对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和文化自信有全面认识。
一、明晰文化自信和任务群教学两个概念
“文化自信”是一个内涵深、外延大的概念。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文化自信的号召,此后,文化自信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一般意义上讲,文化自信就是作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及其中的每一个体,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的坚定信仰,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当代价值及其未来走向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充分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归属,敢于并乐于进行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1]。
“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是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一,是一个贯穿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的学习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当代文化现象评析、当代文化活动参与等,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二、问卷调查,了解文化自信现状。
(一)从社会生活角度看文化自信。
当今社会,文化活动、文化现象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受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捷的影响,各种思潮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部分人对文化现象缺乏恰当分析,出现文化自信不足的现象。
2019年3月对桓台一中2017级1436名学生的调查问卷汇总数据显示:有1411名学生习惯阅读网络里碎片化信息;1328名学生认为碎片文化、碎片化信息阅读占用了他们50%以上的阅读时间,使他们对文学经典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大幅降低;有527名学生表示会对碎片化信息进行辨别、筛选和分析和评论,并对负面信息及虚假信息进行抵制和评价;1433名学生认为自己关注当代各种文化现象。
(二)从教师层面看文化自信。
通过对桓台一中2017級97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情况,有81名教师承认:受多年来成绩高于一切理念的影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多以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能力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前提,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题,如何提分,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试题筛选与训练中;能够自觉抬头看路——分析当代文化现象,探究当下文化问题,提高自身文化自信的有27人,其中13名教师表述自己一直以来关注当代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注意到了文化自信这一问题,但只是停留在“喊一喊口号,做一做总结”的表面化阶段,没有做深刻的分析和挖掘。
与桓台一中2018级16名教研组长座谈,认为自己拥有文化自信,并主动指导别人的有9人,3人表示对文化自信没有感觉,认为文化自信不需要特别对待的有4人。
由此看来,部分教师对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存在片面化、肤浅化现象。如果教师没有文化自信的“一桶水”,就无法给学生提供文化自信的“一碗水”,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就无从谈起。
(三)从学生层面看文化自信。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是非判断能力良莠不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意识逐步凸显,从2019级104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情况看,有71%的学生心理逆反与日俱增,认识到中华文化优越性的比例为76%。数据表明,部分学生对自身及当代文化现象认识还不太深刻,文化自信意识比较模糊。加强对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的正面引导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三个层面的调查分析,不难看出文化自信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面对新情况,必须及时正确引导新一代积极乐观地参与到当代文化的研究中,进一步加强中华文化自信。
三、辨明关系,有效开展工作
(一)文化自信为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提供内部动力。
我们的文化自信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是在对中华文化追本溯源、关注当下、展望未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潜意识中的自信。这种自信包含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因此可以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我们应当看到,拥有文化自信,便可以拥有对不同文化现象批评借鉴的能力,也能够督促我们开发优秀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活动质量,这些恰恰是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可见,解决了内在驱动力的问题,我们的任务群教学就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在任务群教学过程中,就是需要这样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民族认同感的文化意识与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为语文课堂渗透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土壤。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当代文化,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激励新时代华夏儿女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代文化参与教学任务群“把语文教学推向了社会生活和文化意义讨论,大大拓宽了语文教学的边界”[2]。确实如此,实践任务群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下文化活动、认真分析当下文化现象,可以逐步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不太完善的做法。把对当代文化现象的研究放在语文教学核心内容中,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体会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于文化自信意识的树立意义重大。因为实践活动是文化自信教育的优良载体。做好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实践,可以让语文学习获得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当代文化生活的参与感,也让文化自信教育找到一个更好的切入点。
这样,“当我们关注并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具备良好的教学敏感度、当代文化敏感度和课程建设意识时,真实的语文学习就会随时随地地发生”[3],在学习过程中由文化活动延伸出的文化自信意识慢慢树立起来。既然如此,有必要从任务群教学入手,做好文化自信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引领。
四、多措并举,示范引领
在具体的教学實践过程中,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多样化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可以让文化自信教育落到实处,也有助于课堂实效性的提高。
(一)从传统文化经典名篇中寻找突破口,让文化自信成为有源之水。
开展“读经典,看当下,树自信·传统经典篇目阅读推荐”活动,在教师先行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推荐书目,引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以点带面,让学生在传统经典名篇的带动下,涉猎更多传统经典,在阅读经典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经典阅读中树立文化自信。
(二)借鉴当下热门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形式,使课堂教学更灵动,更充实。
针对《蜀道难》《赤壁赋》之类的传统名篇,课堂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搜集整理“山”“水”“月”有关的诗词,在课堂上开展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以课后总结的形式对文化自信在本课例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开展写作实践活动。
(三)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让活动成为广大师生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结合新时代背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辩论会、诗词比赛等活动,将文化自信教育与家国情怀、改革奋进等融合起来,寓教于乐,收到实效。此外,我们倡导师生共同参与,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在组织学生开展的大型活动中,我们都设计了教师参与环节,既促进了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提高,又提高了学生与教师同台竞争的参与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在任务群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策划了“姓名文化探究”课例,教师从自己的姓名说起,引出姓名文化,设计“释名起字”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名字中挖掘积极意义,进而为自己“起字”,品评教师之“字”、同学之“字”。学生充分利用姓名文化的内涵,结合当下时代特点,提出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实效性很强。
总之,文化自信意识的树立与增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而且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在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结合新时代特点,与时俱进,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做出理性判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文化自信逐步走进学生心中,成为涓涓细流,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李宗桂.在弘扬优秀传统中坚定文化自信[J].学习月刊,2015(12).
[2]胡勤.“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认识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8(16).
[3]王建稳.当新诗遇到“卡西尼”——在新诗教学中融入“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学习内容[J].语文教学通讯,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