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综述

2019-11-30杨娟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8期
关键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述

摘 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后召开的十九大更深入地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认同,才能更好的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状态,本文通过查阅前人的研究,加以整理分析,得出以下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综述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研究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问世之前,就有研究者认为社会主义不应当只是一种现有制度的规定,更应体现在思想建设中,并以主导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社会。直至2006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才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学者也开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耙向研究,但大多数学者的观点都集中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问题,还有学者结合各类高校自身特色开展研究,成绩斐然。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首要的条件是认同,只有从情感和行为上认同,接纳甚至是内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实现。认同研究便成了所有研究的重中之重,例如赵亚峰的《基层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邹凯的《农村社义认同研究》、王勇凯《少数民族社义核心观研究》等均从不同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展开研究。还有大部分学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认同途径、认同教育等开展研究,例如,浙江理工大学梁龙的《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和谭蕾的《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途径研究》等等。

(二)国外研究综述

(1)国外共同价值和中国核心价值观具有共通之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共同价值”与中国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1991年,新加坡发表了《共同价值白皮书》,把共同价值观教育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教育政策,倡导公正、自由、法制等等价值观念。英国2007年也将共同价值观纳入教学计划,要求中小学阶段必须重视民族、自由、公正的教育。由此可见,西方国家所倡导的共同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在表述上不同,但其所倡导的核心内涵其实是一致的。

(2)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平等观念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

在西方社会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给予了较多关注,19世纪至20世纪期间,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围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开展了对价值问题的广泛研究,如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认为:人必须能自由选择才具有价值,反之则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虽然在表述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差异,但两者所追求的目标不谋而合。

二、不同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的推进和深化,特别是关于不同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更是独树一帜,成果数量可观,其成果转化也取得相当成效。但是,针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较少,现有文献的研究都太过笼统,缺乏针对性。其有效性和功能性较差,在特殊背景下的特殊人群中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一)高校大学生群体

(1)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群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而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最多、最密集的聚集区。所以针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尤为需要,此类研究旨在与社会大学生群体主流结合。寻找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主力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只有有共同的价值导向和利益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才能达成共识,进而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繁荣。

(2)各级各类高校大学生:学者们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开展了相应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的陈欣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及优化策略》一文中认为: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知上不了解、情感上不共鸣、行为上不自觉[1]。而周春光、冯刚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及培育开展研究,在《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一文中,他们认为高职高专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校园文化及环境、教师教育及示范、学生学习及实践3方面进行培育[2]。但该目前研究并深入高职教育群体,只是点到即止简单描述,也未研究高职高专与普通高校教育群体之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培育路径的差异。可见,学者们提出的教育内容、方式都太过于笼统,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二)非高校大学生群体

(1)外来务工人员群体。近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飞速发展。城市的变化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发展不可缺少,但因种种原因,难以被认同和接纳。然而,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者王燕通过对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展开研究,她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仍然存在难以融入和不被接纳的消极观念。在一定程度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如何让外来务人员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稳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2)海外群体。诸俊、张祖冲于2018年对海外大学展开了一项关于社会主义观认同的调查研究,在《海外学习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一文中,他们认为海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高,但明显差于国内学生。但有明显可以提升的空间,他们还认为海外留学生想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要提其影响力,才能促使更多海外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毕生价值追求。但由于篇幅有限,该文并未细分海外留学生的层次,一概而论所有海外留学生,下一步研究可针对不同年龄和学历层次的留学生展开。

(3)农民群体。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策略,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农民的思想决定着农村的发展和走向。乡村要振兴,要求农民不仅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还要有一个统一向上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越高,农民们的积极性也越高,就可以有效引导和教育农民们顺应社会主义建设大浪潮,使其成为真正引领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策略。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相关研究

学者们一致认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几方协力合行才能实现。首先是国家层面,学者们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有制度机制作为保障,以制度层面保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是顺利进行的前提;从学校层面,大多数研究者都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其中张耀灿认为理论和实践都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的重中之重,思政课重视理论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社会层面,则需全民行动,共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人民群众耳濡目染,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但是从家庭层面的研究尚缺,也是研究展开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陈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及优化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40(05),84-88.

[2] 周春光,冯刚.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13期.

[3] 诸俊,张祖冲.海外学习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8,34(S1),4.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8-05-08.

[5] 近六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综述[J].孟轲.探索,2013(05).

基金项目:2018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云南沿边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项目编号:AFSZ18006)。

作者简介:杨娟(1986- ),女,汉族,云南大理人,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