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之“庄周梦蝶”英译本的对比

2019-11-30於丹丹

文教资料 2019年26期
关键词:庄子

於丹丹

摘    要: 《庄子》一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本文以《庄子·齐物论》中的寓言“庄周梦蝶”为例,对比分析其两个英译本——汪榕培译本和华兹生译本不同的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指出值得商榷之处,并对今后的《庄子》寓言的英译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庄周梦蝶    英译对比    《庄子》

百家争鸣,开创了我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在儒、道、法几大学派中,庄子学派是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一书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千姿百态的寓言、汪洋恣肆的文学语言、浪漫主义的手法及现实主义的描写而为世人瞩目,成为我国典籍文库中的珍宝。这部文献在哲学和文学上都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与《庄子》英译研究相关的论文,发现国内学者大多从接受美学、文化视角及语言学视角等方面对《庄子》英译进行研究。本文以《庄子》寓言中的“庄周梦蝶”为例,对比分析其两个英译本——华兹生1968年版和汪榕培1999年版的不同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对今后的《庄子》英译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一、《庄子》及“庄周梦蝶”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代表著述《庄子》(亦称“南华经”)共三十三篇,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延续并发展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在先秦说理文中,《庄子》被认為最具有文学价值,它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意味隽永的寓言故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戴俊霞,2013:189)。

在《庄子》的众多寓言中,最能引发后人共鸣并为之吟咏的要数“庄周梦蝶”。在这篇寓言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进行描述与探讨,提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故事虽然短小,但融入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庄周梦蝶”原文如下: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齐物论》

二、《庄子》英译本简介

《庄子》一书从1881年的第一个译本到二十世纪末,共有全译本和节译本共十余种,译者来自中、英、美各国,其中有外交家、汉学家和哲学家,如翟理思、理雅各、冯友兰、林语堂、华兹生、梅维恒及汪榕培等(戴俊霞,2013:190)。本文选取华兹生1968年版和汪榕培1999年版的两个典型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1968年,著名汉学家华兹生(Burton Watson)翻译出版了“庄子全书”,该译本是第四个《庄子》英语全译本,为国外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开辟了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其翻译风格受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美主流翻译传统和讲究流畅自然的翻译风格的影响,在忠实于原文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更注重保持译文自然流畅的文风并以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为考量标准(徐来,2005:20)。华兹生使用流畅的当代英语,通俗易懂,使得该译本在注重庄子哲学思想传播的同时,也很好地兼顾其文学美感的传译。因此,华译本是到目前为止公认的较好译本,已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作品丛书”。

汪榕培是中国著名的典籍英译翻译家,对道家著作、中国古典诗歌和戏剧的翻译和研究有着突出的成就和造诣。在其英译《庄子》的前言中提到,《庄子》虽然早就被译成英文传入西方,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差异及部分译文的失真,引起了不少误解和争议。因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汪榕培为主导的中国典籍英译事业正式启动。1999年汪版《庄子·英译》成为“大中华文库”出版书目之一。凭借着对母语的地道理解、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参考资料等独特优势,汪先生在发挥译者创造性理解力并凸显典籍英译的忠实性的基础上,准确而客观地阐释了《庄子》的生态哲学思想,是目前最新的全译本,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典籍英译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关于其英译所遵循的原则,汪先生指出:“以流畅的当代英语表达原作的精神实质,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汪榕培,1999:41)

三、译本对比分析

1.称谓词和人称的对比

华译和汪译使用了不同的称谓词翻译“庄周”。华兹生使用的是Chuang Chou这一普遍接受的译法,并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更有利于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独立思考。而且在此之前《庄子》已有三个译本,读者已经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完全可以理解“庄周”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汪榕培先生是在二十世纪再译经典,使用的是第一人称,使读者将意象转化到自身而有利于理解;将“庄周”译为Zhuang Zhou,既可以为中华文化中名字的发音正名,又可以使读者超出人称的界限,理解故事主人公的物与人合二为一的哲学深意。

2.叠字的翻译

叠字是指将形、音、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的修辞手段。在“庄周梦蝶”的寓言中,出现了“栩栩然”和“蘧蘧然”。“栩栩然”是指蝴蝶翩翩起舞,悠然自得,叠音给人一种轻灵诗意的感觉,“然”的结尾则使人联想到一种意犹未尽的美好意境。华译为flitting and fluttering around,头韵fl-尾韵-ing的音节手法符合原文叠音规则,读来朗朗上口;通过这两个词读者可以想象蝴蝶自由飞翔的意象之美,而around则尽现“然”的优雅绵延。汪译为fluttering,虽简洁明了但失去了飘逸洒脱的意象表达。对于“蘧蘧然”,华译为solid and unmistakable,对应原文叠音词,与“栩栩然”的翻译风格一致,兼顾了文学美感的传译;既肯定了庄周醒后意识到自己还是庄周的客观现实,又读出了庄周梦醒时分暗中惊惶不定的感受,符合蘧蘧然所要表达的主观感受。汪榕培用was astonished to find通俗而准确地表达了惊惶不定的感受,as a matter of fact 进一步强调了客观现实。两个译本都准确传神地译出了蘧蘧然的内涵,文学性还是华译更胜一筹。

3.选词对比

“自喻适志”意为“自己觉得很得意啊”(陈鼓应,2014:24),华译为happy with himself and doing as he pleased,用对称的结构和诗化的语言再现了蝴蝶自得其樂的惬意之情。而汪译则是将此意象融入两句中“...happily here and there. I was so pleased that I forgot that...”,其中pleased与前一句的happily形成对应,so...that...句型强调了蝴蝶自得其乐的忘我惬意之情,forgot照应了上文“自喻适志”的意境,准确传达了原文的内涵。从该句的翻译可以看出两个译本都是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兼顾了意象的传递。

“物化”是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关于审美创造的独特范畴。物化的最高境界是物我互化,这是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在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中,物化加了引号,作为专有名词标注。华译本用Transformation of Things,把物化作为哲学概念、专有名词,故而大写;汪译本用transformation of things,《庄子》的译介始于1881年,且已有多个译本,读者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了解也逐渐加深,“物化”从最初的哲学范畴转变为当代读者能够理解的概念。因此,无论采用大写还是小写,都不影响原文内涵的传达。

4.句式的对比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此句的翻译两个译本采用了不同的句式。华译将原文的问句改用陈述句式来翻译,考虑到了其译文的上下文顺应关系;而汪译则使用了问句,不仅与原文的句式对应,而且将读者放置在一个问题回答者的位置上,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动地思考,融入寓言故事的意境中。

从内容看,此句的意思是:不知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陈鼓应,1983:94)?汪译为“Did Zhuang Zhou dream of the butterfly or did the butterfly dream of Zhuang Zhou?”其中“dream of”意为“梦见”,并没有准确表达原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的意思,此处应是误译,译者理解出现偏差,值得商榷。

寓言中的蝴蝶是一个象征,其超脱而浪漫的精神气质,充满自由而不受约束的情调,是庄子人格精神的映射。华译a butterfly,不定冠词泛指庄周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汪译the butterfly,定冠词特指庄周之前梦见的那一只蝴蝶。此句笔者认为两个译文均有不足,参考冯友兰译文:We do not know whether it was Chuang Chou dreaming that he was a butterfly or whether it was the butterfly dreaming that it was Chuang Chou(Fu Yu-lan,1989:56).冯先生是从哲学家的角度翻译《庄子》,且义理承袭于郭象的注疏,所以冯译本的理解是比较准确的。汪译本是以郭庆藩的《庄子集注》为底本进行校点和今译的,由于译者所参考的注本不同,对原文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总之,华译和汪译力图忠实地再现原文的用心是毋庸置疑的,两个译本都体现了较高的译介水平。华译本使用了流畅的现代英语,成对词的使用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句式体现了现代散文英语的特征,对仗结构的运用赋予了译文文学美感,较好地完成了寓言的文本意义和哲学内涵的再现。汪译本体现了其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流畅自然、清新易懂、传神达意的译文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博采众家之长而化之为流畅的英语,进而再现原文的真实意境。然而,华兹生因受到其学习经历和其习得翻译语言规范的影响,在阐释《庄子》生态哲学思想方面,华译本显得略逊于汪译本。

四、结语

《庄子》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而且是一部文学巨篇。一个多世纪以来,其英译百花齐放,各个译本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庄子的哲学思想漂洋过海传播到西方。然而,我们要加强各种译本的收集整理工作,开展多译本(文)的对比,指出各译本的优点或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如译名不统一和误译等问题,加强对《庄子》寓言英译的策略研究。同时,当代的译者有必要有空间推出新的译本,让更广泛的英语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庄子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庄子》崇高的文学艺术性,促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Fu Yu-lan. A Taoist Classic: Chuang-Tzu[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89.

[2]陈鼓应,林光华.庄子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汪榕培.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庄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4]文军,甘霞.国内《庄子》英译研究:回顾与前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5):33-38.

猜你喜欢

庄子
庄子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