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校、媒合作项目《闽南好家风》的 节目特色与意义研究

2019-11-30宋妍苏艳

艺苑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性

宋妍 苏艳

【摘要】 《闽南好家风》作为一档地方性大型情感类文化节目,利用了多种电视手段,采用了全媒体传播的方式,运用了政、校、媒三方合作的新模式,具有鲜明的节目特色与价值意义。本文通过评析与研究《闽南好家风》的创新与特色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对闽南文化进行解读与整理,全面认识到该节目在家庭教育、传统技艺保护、闽南地域特色文化推广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无名之辈》;饶晓志;封闭性空间;底层人物;人性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闽南好家风》作为闽南地区的一档季播性大型电视文化情感节目,目的在于讲好闽南家风故事、共同挖掘好家风、传播优秀家风,通过节目中蕴含的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想、凝聚社会意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然要与时代同行,而反观当下的综艺节目,大多低俗,泛娱化趋势严重,为娱乐而娱乐,因此创新传承与弘扬家风文化的手段势在必行。在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流失、优秀文化精神不断缺失的情况下,重新唤起国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尤为重要。而《闽南好家风》正是以传承、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为出发点,以闽南地区的家风文化为基础,对闽南家风文化故事进行讲述,传播了优秀闽南地域文化,这符合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时代要求。与此同时,《闽南好家风》积极响应了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号召,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标。从《闽南好家风》的节目流程设计、节目内容编排、节目创新与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其至少具有三方面的意义与价值:其一,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与弘扬良好的家风,传递正能量,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其二,政、校、媒三方合作,用新的方式达到高校服务地方社会文化的作用,可以为学校培养传媒人才打下基础;其三,促进和传播闽南文化,可以使闽南文化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也为类似题材的文化节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家风类文化传播节目的现状

目前,电视媒体推出了许多以文化传播为主题的节目,将电视节目与传统文化的传播相结合。然而,“就电视媒体和现有的文化类节目来说,纵观现今流行的文化类节目,立足文化市场,充分体现挑战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并将本人国文化紧密串联的节目却很少”[1]1。在以文化传播为主题的节目中,家风类文化节目更是各大电视媒体青睐的对象之一。家风文化历来就是文化类节目中炙手可热的节目题材,家国关系历来为人重视,家庭繁荣,民族兴旺,则国家繁荣。以此为由,各大电视媒体制作出的“家+国”文化节目越来越多,例如《儿行千里》《家风中华》《中华好家风》等一系列家风文化节目,但这类节目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范围广泛,区域化特性不明显

以河北卫视的《中华好家风》为例,该节目选取的故事人物囊括了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著名人物,如钱氏家族的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周恩来总理,娱乐明星胡军,戏曲大家梅葆玖,国画大师徐悲鸿等。“《中华好家风》在人物选择方面,选择的基本上都是名家名人。通过名人效应使观众受到感染,達到传承好家风的目的。”[2]此外,从节目名称来看“中华”二字代表的是整个华夏民族,节目中家风故事必然包含了全中华地区,范围较为广泛,相比之下,区域特性则不明显,地域化特征相对而言就会薄弱许多。

(二)模式较为单一

纪录片的模式被反复利用,模式较为单一,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因此导致节目效果不如人意。除此之外,单一的模式,使观众的参与度较少,伴随着的便是观众体验会减少。“节目形式较为单一,观众的互动和参与性较少,不能将文化交流与电视节目的娱乐性相结合,也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收视需要,我们加入嘉宾的参与,让节目形式更贴近大众。”[1]01这就是为什么当《中华好家风》推出时,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原因之一便是它采用了新的形式,不再使用纪录片的形式。“在同一个舞台上,用主持人或嘉宾讲述,配合演员演绎来还原历史故事场景,成为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节目使用电视语言讲述家风主题的创新之处。”[4]

二、《闽南好家风》的节目特色

《闽南好家风》采用演播厅访谈的新形式讲述闽南家风故事,这档节目在继承以往家风类文化传播节目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有鲜明的特色,达到了趣味性与文化性并存的效果。

(一)政、校、媒合作模式

《闽南好家风》是由共青团泉州市委、泉州市委文明办、泉州市直党工委、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泉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情感类文化节目。这档节目放弃了传统的电视台独立录制出片的制作模式,而是选择与地方高校——泉州师范学院合作的方式,由政府、地方高校、泉州媒体三方合作共同打造推出。它由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的老师任观察员和书法老师参与书法展示与讲解,泉州师范学院的学生担任节目观众,部分广电专业学生还参与了节目的外景拍摄。

(二)全媒体传播方式

《闽南好家风》的录制运用了全媒体传播方式和多种电视手段。首先,简单地来讲,全媒体传播方式就是指,将图片、声音、画面、文字等传播介质融合,通过几种不同媒体形态传播的形式。“全媒体作为媒介形态大变革中一种崭新的传播形态,是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传靠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在表现形式上,全媒体指的是将视频音频、文字、图像、动画等进行融合;在表现载体上,全媒体指的是不同媒体形态包括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广播媒体以及报纸媒体之间进行融合。”[5]《闽南好家风》通过多种媒体平台进行播放宣传,主要有CIBN、无线泉州App、泉州广播电视台闽南语频道、爱家电视、魅力中国。

(三)多种电视手段

《闽南好家风》在节目录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电视手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演播厅访谈为主,外景短片为辅

首先,这档节目不再沿用以往纪录片的方式,而是以访谈节目的形式讲述家风故事。主持人以嘉宾为核心将故事进行串联,再辅以外景短片。外景短片的加入不仅增添了节目内容,还拓展了节目空间。外景短片的加入,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现场观众不被拘束,多方面观察了解,在互动环节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如在《敬老》中为观众播放了老人活动中心,老人的生活场景这样的画面首先让人们联想的是家中的老人,从而对故事所表达的敬老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鹤魂》中,播放了一场比武的现场,用武术的活力感染受众,令他们热血沸腾。

2.丰富多元的表演形式

《闽南好家风》将朗诵、书法等具有文学特色的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还加入了乐器、茶艺以及武术等形式的表演,表演形式丰富多元。如在《书香》节目中则加入了朗诵的表演。《书香》讲述的是旧馆驿里龚家人的读书风气,因此在节目中设置由孩童们带来经典朗诵《劝读》、龚书鑫先生朗诵了舒婷(原名龚佩瑜)的作品《致橡树》,通过表演者的朗诵感染受众。在《奉茶》中,还插入了洞箫和茶艺的表演,在符合奉茶主题的同时又为节目增添了新鲜表演元素。此外,每期节目基本都会请到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的书法系教授进行书法表演,通过书法家的书法展示与讲解对节目进行收尾。

(四)校园文化、家风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结合

1.观察员的加入

《闽南好家风》邀请了泉州市委讲师团郭坤焕副团长和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宋妍老师(本文的第一作者)作为观察员参与节目的制作。观察员作为节目的一部分,参与了节目的全过程,这一环节的设置有以下作用:首先,节目中的两位观察员都是闽南本地人,对《闽南好家风》节目中家风故事的文化背景、文化渊源有一定的了解,用闽南人的视角为观众解释节目中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让受众,尤其是非闽南地区的受众更快地进入节目的角色中;其次,观察员通过点评具体环节,就节目中的家风故事以及故事中传达出的家风精神谈论自己的见解,引导受众去理解故事所要传达的家风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观众,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

2.以高校学生为主要观众

这档节目在录制过程中所邀请的观众都是泉州师范学院文传学院的学生。首先,以高校学生作为观众可以使得现场的气氛更加浓烈,高校学生相对而言,文化素养较高,对家风故事里的内涵与外延理解得更加透彻;其次,让高校学生参与节目的录制,受众不局限于闽南本地人,外地学生也参与其中,让外地人也能感受到闽南文化的魅力所在,这在扩大节目受众群体的同时也为闽南文化发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作用,扩大了闽南文化的影响力,加深外地学生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再次,在节目中,学生可以与故事主人公进行对话,更直接地了解到故事来龙去脉,对家风精神有更为直接的体验。

3.地域特色突出

《闽南好家风》以闽南地区的“家”为基础元素,有着较为突出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方言的使用。方言是地区文化的重要标志,在节目中则是以闽南方言作为电视语言反映闽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节目全程采用闽南语对话,用原汁原味的闽南方言讲述闽南家风故事。二是对泉州本土武术文化的弘扬。节目中提及的白鹤拳是泉州本土的一种拳术,是泉州拳术的标志,它的发源地大羽村,更是被誉为“中国永春拳第一村”。白鹤拳承载着泉州武术文化,代表着泉州人的武德精神。三是對闽南民间工艺技术的重提。泉州有“木偶之城”的美誉,木偶头是木偶戏的重要道具之一。在《匠心》中谈到了木偶头雕刻技术,这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民间技艺之一。四是对民间信仰文化的继承。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的一种积淀,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也来自于对信仰文化的延续。节目在《信仰》那期中就提及了闽南地区对医神保生大帝的信仰。如今保生大帝是独特的闽南民间信仰文化,闽南人把这份信仰做成了乐善好施的义诊,延至今日。

(五)故事人物选择贴近社会

《闽南好家风》作为一档大型的地方性情感类节目,在节目嘉宾的选择上,摒弃掉以往家风类节目人物选择的旧传统,并未选择社会上声名鼎盛的大人物,与之相反的是,这档节目选取的故事人物都是闽南地区比较贴近社会的平凡人物。此外该节目涉猎的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嘉宾囊括了各行各业,故事人物的选择是贴近社会的。如在《奉茶》的那期节目中,栏目组选取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在泉州西街为来往行人提供免费的茶水的一位年迈的阿婆;在《匠心》中选择雕刻木偶头的工匠……在节目人物的定位上没有声名远播的人,不采用名人效应,而是选择比较质朴的、比较贴近社会的小人物,目的是通过小人物的故事见微知著,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去感染受众,从而引发与故事主人公之间的共鸣,借此达到精神启迪的作用,获得精神动力。

(六)板块设计灵活,节目互动形式创新

节目流程设置有六个板块,分别是宣传片播放,主持人出场引出嘉宾与主题,演播厅内嘉宾与主持人现场进行访谈对话,播放与主题相关外景短片,加入现场表演,最后以书法展示与解说作结。节目过程简单明了,流程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主持人和嘉宾通过聊天的形式进行,适时加入外景短片和表演环节,增添节目灵活性,张弛有度。此外,在观众互动环节有所新意。观众在参与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即时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交流,当场与嘉宾进行对话,直接说出自己心得体会。在这一点上,河北卫视的《中华好家风》就有所欠缺,其在节目中比较注重悦享团的意见,较少对观众进行提问与交流。

三、《闽南好家风》的价值意义

(一)政、校、媒合作模式的意义

政、校、媒合作模式的采用,具有四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于政府而言,密切了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政、校、媒合作模式是泉州地面上的首创,到目前为止,只有泉州师范学院参与了该节目。该模式加强了学校与社会间的接触,为学校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地方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服务社会文化提供了新途径,为建设区域文化提供了新思路。第二,于媒体方面而言,学生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为电视台以后的发展预备充足的后备人才。第三,于学校而言,利于学校学院学科专业的建设。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电视节目录制,为他们提供了见习的机会、场地,利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也加速了校地合作培养传媒人才计划的进展。第四,于学生而言,亲身参与《闽南好家风》节目的录制,近距离接触到故事主人公,对其故事内涵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让学生对自身要求也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自身的理想建设起着导向作用。

(二)提高家庭认识层次,引领家庭教育建设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论述了家庭建设问题的重要性,家风是家庭美德的文化遗产,是家庭的重要精神支柱。《闽南好家风》这档节目旨在弘扬家风文化,弘扬闽南地区家庭美德,共同倡导好家风,这对于闽南地区的家庭建设、家教的培养意义非凡。节目的播出有助于提高家庭认识层次,引领家庭教育建设。如在《书香》中谈到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立身百行,以学为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重视学习,以身作则,做到诗书传家;在《敬老》中,教导孩子们在家庭中要懂得尊敬爱护老人;在《匠心》中提出要学会专注,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拥有“匠人精神”;在《乐善》中谈到了闽南人尚义与功利共生的特性,在家庭教育中要将闽南的义气观传承,带领家庭承担起回报社会的责任。“闽南人崇尚优秀的传统价值取向,既务实求利,又真诚回馈社会。”[7]《闽南好家风》中传达出的立身做人之准则为家庭教育树立了导向标,引领家庭教育建设趋向完善。

(三)以家风文化为基础,推广泉州地方特色文化,促进闽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闽南好家风》这档节目以泉州地区优秀的家风文化故事为主要内容,讲述了各式各样的家风精神。节目以闽南地区作为其地域文化背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广泉州地方特色,促进闽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是具有闽南特色的方言文化。语言作为感知世界的第一媒介,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地域语言的流传是地区文化发展保护的重要标志。要说民族精神与文化,首先就得从语言说起:“闽南文化与闽南方言的关系,随着现当代闽南文化内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特别是闽南文化辐射能力的不断扩大和闽南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闽南方言也自然而然随着传播四方,深入人心。”[6]22《闽南好家风》全程利用闽南语作为电视语言对节目进行描绘、用闽南语进行诗歌朗诵、用闽南语进行对话,虽然对于不懂闽南人的观众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会加上字幕,不懂闽南语的观众可以通过字幕理解,也不失为学习闽南方言的好方法,同时也成为一种保存闽南方言资源的手段。节目已然成为了闽南语传播的载体和平台之一。

其次,展现了泉州的良好的社会风气。泉州是一个崇文尚武的城市,从《闽南好家风》中可以看出,崇文的风气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渴求,读书风气蔚然成风;对教育的执着;对文学创作的追求等方面。《书香》中的龚家是泉州有名的书香世家,文坛上有名的诗人舒婷也是出自龚家。龚家还为文化走出国门做出了贡献,龚显禧对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菲律宾中西学校的创办为闽南文化的海外传播开辟了渠道。尚武则体现在悠久与博大的武术文化。“闽南武术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体系完整、特色显著,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178在《鹤魂》中以永春白鹤拳为例展示了闽南地区的武术文化。《鹤魂》中白鹤拳的传承者将鹤的高洁融入了拳术当中、化为家风,从白鹤拳精神的传承中体现了泉州人的侠义精神既有豪迈仗义的一面,也有温婉和善的一面,这是一种很具有闽南特色的好家风。

再次,便是闽南的民间艺术、民间技艺。在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闽南好家风》意图通过对闽南民间特有的传统技艺的重提,唤醒政府、社会,以及个人对传统技艺的热情,提高对传统技艺的重视程度,加大闽南地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力度。如在《工匠精神》中提及了木偶头的雕刻以及木偶戏、提线木偶,现如今,传统民间技艺的生存空间在缩小,但是仍然有人在为之努力着,黄雪玲对木偶头雕刻技艺的传承也警醒社会要行动起来重视传统文化,民间技艺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

最后,显示了闽南地区的民俗风情。在泉州这座文化古城,奉茶,奉的是一种情怀,西街街头阿婆二十幾年免费奉茶,传递给本人们的便是一种奉献,它宣扬了闽南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节目《乐善》中还谈到了义诊事件,在花桥宫免费施医赠药,赠的便是闽南人这份乐善好施的心。“闽南人具有浓重的家国情怀,无论离家多远,无论在大洋彼岸、天涯海角,都是那样的崇尚义气,愿意报效家乡,修桥铺路、捐资办学、扶困解难。中华文化的‘义,成就了闽南族群崇尚信义乐善好施的品。”[8]

(四)有利于培养社会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精神之魂,是国风形成之基,优秀家风的传承会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进步。《闽南好家风》中的家风故事是对闽南区域文化要素的积淀,提炼出了闽南的地方文化精神,有助于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追求进步的社会价值取向,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用积极向上的闽南精神感染闽南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节目中所传递的“文明、和谐、敬业、诚信、友善”的为人标准,有利于自我人格的塑造。在《陈家》节目中,谈到了为人师者,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而反观当今社会,一些教师或者业务水平差,或者为利益所驱使而做出不利于教师职业名声的事,甚至出现虐童、性侵等恶劣事件,令人发指。在《匠心》一期中,讲述了工匠精神的专注、坚持,以及匠心,并反思与对比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现象,用工匠精神与现代社会做事浮躁、缺乏责任和担当以及部分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作比,批评了现代社会心情浮躁、专注力正慢慢缺失的现象,批评了投机取巧的商业牟利手段。真正的匠人,不是用卑劣手段谋取短期利益,而是在不断重复中磨练,追求卓越的品质,这才是对于社会更加久远的福报。

结 语

《闽南好家风》这档节目利用多种电视手段,采用全媒体传播的方式,运用政、校、媒三方合作的新模式,以闽南地区优秀的家风故事为基础,对闽南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与弘扬。节目利用政、校、媒合作的新模式,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加快了校地合作培养传媒人才进程,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建设以及泉州地域社会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现实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节目在方言文化的延续与保存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它选择用闽南方言作为电视语言对闽南文化进行讲解与传送,保存与传播闽南方言,有益于推广闽南地域特色、提升闽南文化的影响力。最后,节目企图重新唤起对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用闽南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主流价值观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总之,《闽南好家风》的确是一挡具有鲜明特色和多方面价值意义的文化类节目。

参考文献:

[1]张竞月.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融合方式[D].辽宁大学,2016.

[2]沈静,马晓倩.讲好家风故事弘扬优秀文化——《中华好家风》节目特色分析[J].电视研究,2018(5).

[3]苏宏元,贾瑞欣.浅析纪录片《齐鲁家风》的文化诉求与创作特色[J].中国电视,2018(4).

[4]尹琨.《中华好家风》:用电视语言演绎家风故事[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5-31.

[5]马二伟.全媒体新闻报道[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陈燕玲.闽南文化概要[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7]林华东.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N].光明日报,2009-11-17.

[8]林华东.根深叶茂:从中华文化到闽南文化——《闽台与海丝文化研究丛书》总序[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 (01).

[9]丁智擘.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与创新路径[J].传媒,2015(11).

[10]林华东,陈秋燕.论地方大学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J].教育与考试,2010(06).

[11]李超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特征与当代意义[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5).

[12]黄一玲.文化自觉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12).

猜你喜欢

人性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以克论净”背后,城市环卫管理需要科学和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学习”反人性吗
认识人性
人性的色板
找不到同一条地平线
具有“人性”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