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南阳鸭河工区人物岩画田野考察报告

2019-11-30孙向博孙保瑞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拓印岩画沟槽

孙向博 孙保瑞

(1.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2.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中原岩画由刘俊杰在上世纪80 年代发现于禹州具茨山,随后20 多年,又有很多岩画爱好者、岩画学者进行了艰苦的野外考察。目前,中原岩画发展脉络基本清楚,主要分布在许昌市禹州、郑州市新郑、驻马店市羊册镇。平顶山市舞阳、叶县,沿古道夏路进入南阳市方城县、鸭河工区、南召、卧龙区、唐河县,在由唐河县湖阳镇古道进入湖北枣阳、随州一带。世界岩画组织联合会执行主席罗伯特·贝纳里克、印度岩画协会会长库马尔、南京师范大学汤惠生教授及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专家学者曾到南阳地区考察岩画,与当地孙保瑞、袁祖语、刘东阳、司马连珠、张长运、欧文灿等岩画学者一起,对南阳市的多个县、乡、镇岩画点进行排查, 先后发现多处岩画遗存。并在随后的研究分析中,将勘察对比的北至禹州具茨山岩画、南到湖北随州岩画发现区域连为一体,确认了其属中原岩画类型。

南阳地区的岩画,多分布于伏牛山区与平原过渡的二级台阶及丘陵地带。岩画分布点,呈现出多种祭祀场景相依存的场域环境,以凹穴符号占95%。伴有棋盘图、圆形祭坛、回形图、生殖崇拜图腾、动物图腾等,构成了丰富的中原岩画类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鸭河工区上潘庄人物岩画,画面人物形象已程式化,骨盆刻画有形意符号意味和生殖崇拜内涵,在它周围的岩画点中,还发现有与骨盆造型完全相同的形意符号,与凹穴岩画、沟槽线交织在一起,形成内涵丰富的视角效果。笔者也多次参与到学者们的田野调查中,下面,笔者根据田野调查的实录,将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归纳总结,执笔成文,向读者展示河南南阳鸭河地区人物岩画的考察情况,同时,对其进行初步的艺术分析。

一、鸭河人物岩画场域环境

南阳市鸭河工区坐落于南阳盆地北部,伏牛山南麓的二级阶地上,辖区内有南洛公路,古代称“三鸦路”,该路向北连接平顶山鲁山至洛阳,向南进入南阳市,南北贯穿伏牛山,是古代洛阳连接南阳的战略要道。

该地历史悠久、文化繁荣,西周时期,这里就建立城池,春秋期间,周王子朝携周室典籍以奔楚,在此避难十余载,后被杀并葬于此。战国时期,楚国在此建武城。[1]东汉时期,因开国皇帝刘秀曾在此屯兵而得名皇路店,皇路店镇原属南召县辖区。2009年5月,鸭河工区成立,皇路店镇划归到工区内。鸭河工区名字因鸭河水库得名,水库建于1958 年,库区水域面积约110 平方公里,水库将大量耕地淹没,余下的便是浅山沟壑、丘陵地区。

鸭河工区位于伏牛山向南阳盆地过度丘陵地带,它既有盆地土壤特征,也有花岗岩石质地貌,庄稼地里分布有大小不等的花岗岩石,俗称“麻姑石”。这种独特的地貌,成为远古人们既能种植作物,又能“研磨记事”的绝佳场地,他们在田间地头,以麻姑石为记录介质,把历法、祭祀、契约等需要达成共识的公约研磨在石头上,留下了人类早期的社会文明。

下面,先对学者们田野考察的几处岩画点,进行逐一实录,然后再进行艺术分析。

上潘庄人物岩画点。

上潘庄位于鸭河工区西北10 公里处的梦山脚下,东经112°31’50”,北纬33°19’26”。梦山是鸭河工区丘陵沟壑地貌的最高峰,以梦山为中心,周围分布8个岩画点(见图1,鸭河工区岩画点示意图,制图:孙保瑞),岩画风蚀程度不同,统计出26 幅300 多个可辨凹穴符号。在梦山顶,脊背上刻着19个巨大的园凹穴,最大的直径达45厘米,深32厘米,为中原凹穴岩画之最。

图2.

图3.

图4.

每当下雨,凹穴便灌满雨水,似戴镜的眼睛,凝视着天空,使人倍感神秘。在梦山东约2 公里处的上潘庄岩画点,雕刻有人物岩画造型,与蒸馍石岩画点的人物岩画,手法一致。

上潘庄人物岩画,位于上潘庄东侧一东西向丘陵上,岩画为正面造型,左右对称,身高1.1 米。画面由头部、胸廓、骨盆、下肢等组成,头上方有一单凹穴,很醒目(见图2,上潘庄人物岩画造型拓片:拓印时间:2019 年7 月20 日;拓印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鸭河工区上潘庄。现场拓印:南阳理工学院博物馆副馆长袁祖语)。人物造型已经从写实手法中脱离出来,人体结构使用“三体积”技法,“三体积”是把头、胸、骨盆概括为三个体积单位,三体积发生不同角度变化,人体就产生相应的运动状态。

“三体积”是现代绘画技法中对人体结构高度概括和总结,该画说明,远古时期人们在绘画实践中,就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法。人物岩画风化严重,但拓印后画面仍然清晰,人物造型呈女性特征,造型优雅高贵,胸廓、骨盆分别用两个椭圆代表,但是,两个椭圆形状却不同。胸廓描绘成横向椭圆,两头尖,中间用竖线隔开,形状很像一对坚挺乳房,胸廓雕刻槽线较粗。下面骨盆刻画成竖向椭圆,中间用弧线分开,使其形状像女阴造型,骨盆部分刻线纤细。人物岩画中两条腿却很短,刻画巧妙,像汉字中的一撇和一顿点。画面中凹穴符号分工明确,不同位置各有表述。腰部安排的三个凹穴象征多子,头部也用凹穴表示,头部上面的圆凹穴代表太阳,而脖子和胸部却用一根流畅的长沟槽线链接。

上潘庄骨盆、沟槽线岩画(见图3, 上潘庄骨盆、沟槽线岩画拓片。拓印时间:2019 年7 月21日。拓印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鸭河工区上潘庄。现场拓印:南阳理工学院博物馆副馆长袁祖语)。

岩画位于丘陵西侧,距离人物岩画300 米,该骨盆图案雕刻在岩画中心位置,两边凹槽线沿相反方向延伸各50 厘米,沟槽线的两端分别伴有一个园凹穴。该骨盆造型是从上潘庄人物岩画中的骨盆结构中抽取而来。二者完全相同。

桑东村骨盆、沟槽线岩画(见图4, 桑东村骨盆、沟槽线岩画拓片。拓印时间:2019 年7 月22日。拓印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鸭河工区桑庄村。现场拓印人: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博物馆副馆长袁祖语)。桑东村与上潘庄村相邻,两村处于一个岩画点中。在桑东村村口的道路旁边,裸露的花岗岩上面分布凹穴岩画和沟槽线,在其中的一条沟槽线上,也雕刻有与上潘庄人物岩画中骨盆相同的图案。

以上这种现象说明,人体结构已经从人物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该区域共识的文化符号。

蒸馍石岭人物岩画。

图5.

蒸馍石岭,在南阳鸭河工区皇路店镇西南2 公里处,东经112°36’46”,北纬33°14’12”。这里有一道东西走向的石岭,裸露着大面积的花岗岩石,该岭脊背处凸出一块巨石,形状像个蒸馍,因此,人把该地称蒸馍石岭。蒸馍石以东200 米范围内,遗存一处完整的中原岩画场域,包括蒸馍石上雕刻的女阴图腾、圆形祭坛、壁状日晷、人物岩画和220多个可辨认的凹穴符号等(见图5,蒸馍石,左上方为顶部凹穴岩画拓片图,右上方,为半腰处女阴岩画拓片图和女阴岩画局部图。拍照及图片时间;2019 年7 月25日下午,拍照及拓片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鸭河工区蒸馍石岭。摄影及现场拓印:南阳理工学院博物馆副馆长袁祖语)。

蒸馍石处于该岭最高处,与地面花岗岩石联为一体,高1.5 米,直径4.6 米,顶部研磨着145 个凹穴,它们紧紧排列在一个大的凹穴周围。蒸馍石半腰处横向雕刻着一个女阴图形,雕刻技法写实,长度25 厘米,宽度6.5 厘米,深12 厘米,结构严禁,造型准确,雕刻过程中,内部结构进行雕琢、扩宽、打磨,看上去有神秘之感。

女阴图形上下两端均刻有沟槽线沿相反方向延伸,沟槽线分别长约50 厘米,上端沟槽线伴有两个凹穴,下端沟槽线联一个大凹穴,这种情况和上潘庄骨盆形制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蒸馍石女阴岩画是具象的、写实的,而上潘庄骨盆岩画是抽象的、图案化的。

图6.

仔细观察蒸馍石,形状像个乳房,考证后认为是乳房崇拜。远古时期,那些能繁衍族群、哺育生命的人体结构,都会从人体中分离出来,进行专门祭祀。在南阳很多岩画点中,除了男根、女阴被分离出来祭祀外,在方城县古庄店乡岩画点,鸭河工区大石庙岩画点,也有人体躯干被分离出来进行祭祀的现象。蒸馍石象征乳房,它顶部中心位置雕刻一个大凹穴,应是乳头,由于蒸馍石利用自然石头雕刻,顶部再没有凸出岩石可供刻乳头,只能在此挖一个大凹穴表示。围绕它周围100 多个小凹穴似乳头旁分布的凸结节,实则更像是围绕在族长周围的族群数目。由此可见,蒸馍石岩画点是乳房、女阴图腾为载体,生殖崇拜为核心内容,以凹穴主次排列关系,象征母乳哺育万物的祭祀构型。

位于蒸馍石西南向约25 米处,有一块圆形岩石,岩石侧面向沟壑滑落,从底部向上测量,高2.5米。顶部刻有圆形祭坛,祭坛直径约3.1 米,祭坛表面高低不平,上面刻有4 组凹穴符号,每组6 对12 个组合,周围有多个单数凹穴,直径大小不一,圆形祭坛内外可辨认的凹穴总数约63 个。沿祭坛轮廓线刻有2 个人物造像(见图6,在圆形祭坛上拓印的人物岩画。摄影拓印时间;2019 年7 月25日上午。摄影拓印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鸭河工区蒸馍石岭。摄影及现场拓印:南阳理工学院博物馆副馆长袁祖语),左边人像为一男子,头部挨着祭坛刻线,真人等高,腿部交叉,腹下画有男根,像一个巫师。右边人物画一舞蹈女子,头部链接祭坛轮廓线,高1.8米。亭亭玉立,臀部上翘,两腿相交,线条流畅,两个人物造型在绘制过程中同样采用了“三体积”手法,使画面更加洗练、概括和符号化。

河南南阳鸭河工区人物类岩画类型统计表

远古部落在祭坛周围做各种活动,把丰收的果实供在坛上,把祭祀中得到的启示刻在祭坛里面,他们载歌载舞,把这些活动刻画在祭坛周围,这种做法忠实的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祭祀信息,也留下了远古人高超的艺术成就。

在蒸馍石东约30 米处,遗存一日晷,圆形,直径2.5 米,中心有方孔,直径20 厘米,深度15 厘米,是立桩测绘阳光、立竿见影之用,日晷石面光滑,中部稍高,呈弧形,周边稍低,边缘有框凸起,宽20 厘米,日晷形状规整。日晷和祭坛位于蒸馍石的下方,都是仰望蒸馍石角度。

二、不同岩画点人物岩画风格特点比较

鸭河岩画是中原岩画的组成部分,中原岩画主要由凹穴符号以5 对、6 对组合,以单凹穴伴其周围这种形式为绝对数量,间有祭坛、田形图、沟槽线、人物、生殖崇拜图腾、动物雕刻等组成,它有平面研磨的,也有立体雕刻的,总体地说,中原岩画是以点、线、面、空间等绘画元素构成的绘事语言。它集抽象符号、象形符号、形意符号和具象造型于一体,形成丰富的视角效果。

图7.

图8.

禹州具茨山龙门沟人物岩画是上世纪80 末年代由刘俊杰发现的,该画位于禹州具茨山脉龙门沟,在一块石英岩上,岩石东西长1.67 米,南北2.2 米,岩画由三个人物和六个凹穴符号构成。图中上部有一女子,身高26 厘米,一个臂膀伸直。另一女子在画面下面,身高19 厘米,一个臂膀弯曲向上,两人双腿分立,裆部雕刻有菱形图案。象征女阴。在岩画的左侧,雕刻一个男性人体,高19 厘米,正面直立状,腹下刻有男根,具茨山龙门沟人物岩画反映了生殖崇拜内涵。它采用写实手法,造型生动、洗练,该人物岩画是中原岩画中写实风格的精品(见图7,具茨山人物岩画。拍摄时间:1992 年5 月22日上午。拍摄地点:禹州具茨山龙门沟。拍摄者:禹州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秘书长刘俊杰。图8,具茨山人物岩画拓片。现场拓印时间:1992 年5 月22日上午。拓印地点:禹州具茨山龙门沟。拓印者:禹州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秘书长刘俊杰)。鸭河蒸馍石岭和上潘庄村所发现的两处人物岩画造型同为生殖崇拜题材,还伴有园凹穴符号,与禹州具茨山龙门沟人物岩画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鸭河岩画用凹穴符号充当人体结构,使处于不同位置的凹穴符号产生不同的内涵。

凹穴符号在不同地区的岩画点使用功能作用不同,学者们对它的认识也不一样,韩国岩画学者黄龙浑认为:(凹穴)杯状穴的意义在于“母胎归元”即人的再生意识,认为是 “性穴”。[2]内蒙古考古工作者王大方写道;乌兰察布岩画中的凹穴符号,隐喻了妇女生殖。[3]但是,中原岩画中的凹穴符号不能一概而论,它在岩画系统中的作用更丰富。

在禹州具茨山龙门沟、鸭河蒸馍石岭和上潘庄等岩画点中,人物岩画中都伴有凹穴符号组合,有的人物结构干脆使用凹穴符号代替,不同位置所使用的凹穴形状均相同,但内涵都不一样。这就说明,圆凹穴本身只是一个符号,只有它们排列在一起,或与其他造型相结合、相连接时,才具有特定的意义。以上潘庄村人物岩画为例,上文图例2 中,整个人物造型从上到下使用了五个的园凹穴符号,它们垂直排列在画面中线上,很整齐,有明显的数字顺序,每个凹穴所处的位置不同,其象征意义也不同。画面人物头顶上方的凹穴排在第一,应该象征着天空中的太阳。《周易》中,“一”是天数,称“天一”。按照先秦人的认识,“天一”就是“太一”,即太阳。[4]远古人认为太阳是普照天下、沐浴万物的园神。

第二个圆凹穴位于人物头部位置,象征的是头部。尽管人的头部有着复杂的五官结构,但人头部轮廓是椭圆形的,此处用园凹穴符号象征人的头部,是绘画造型上的高度概括,是典型的符号化表达。

第三处圆凹穴在胸廓至骨盆之间的腰腹部位,该人物岩画为了能够在此处安放三个凹穴,刻意的把腰腹部加长,这种对人体结构拉长夸张的表现手法目的明确,就是象征着多子,从仰韶文化彩陶中可知,青蛙、鱼因产子多,都曾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物而备受推崇,而这些“产子”都是圆形的。[5]所以,在人物的腰腹部排列一串园凹穴是远古人的联想,象征多子是最直观的解释。研究发现,岩画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用园凹穴符号来表达,脖子形状是修长的,胸廓的中线是用来分隔的,这些结构特点明显不适合用园凹穴符号来表现,所以,就用一根流畅的长条槽线来贯穿更为合适。

从人物岩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古人在岩画制作过程中,根据人体结构特征和这些结构功能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准确的运用绘画中的点、线、面关系,以表现丰富的寓意。而蒸馍石和上潘庄两处以女阴岩刻为主题伴有沟槽线和凹穴岩画,则更进一步地说明了各种符号组合在一起,它们功能各异,分工明确,所指内涵更为丰富。

鸭河人物岩画中形意符号意味,把中原岩画做类型比较,可以看到中原岩画发展脉络。主要表现在,中原人物岩画由写实技法向概念化、符号化演变,中原岩画发展到鸭河岩画区时,人物形象呈现高度概括现象,画面出现了对人体结构从新分割组合,被分割的人体结构,组合安排在另一幅岩画里,该岩画便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从上潘庄人物岩画及周边发现的两幅与之相关的骨盆岩画已证明,鸭河人物岩画已超越具象绘画范畴,提炼成为符号化图案,并且懂得使用这种符号达成文化上的共识,这种图形表述是具有形意符号意味的,形意符号只代表特定意义,还不能代表语言和文字,换句话说,形意符号只可意会,并不能记录语言。鸭河人物岩画把具象的人体结构提炼为形意符号,这种符号具有文字意味,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巨大进步。

在鸭河工区岩画点发现的这些生殖崇拜岩画,与史料的记载也有相吻合之处。《太平寰宇记》载:“汉中风俗与汝南同,有汉江川泽山林,……信巫鬼,重淫祀,尤好楚歌。”《汉书·地理志》也说“楚人信巫鬼,重淫祀”。说明至少在秦汉时期,伏牛山地区仍存在生殖崇拜祭祀风俗,这些记载也显露出汉代高度文明化后的观念,从那个时期起,社会伦理已把生殖崇拜祭祀方式,解释为“淫祀”。可远古人们把女阴图腾刻在大地的岩石上,就认为大地从此可以滋养生命,生长万物。把男根图腾竖起空间之中,部族从此有了祭祀的图腾。把乳房图腾摆放在祭场中央,部族由此形成血缘纽带和强大的凝聚力。远古人这种对生殖图腾的崇拜,并不局限于对人类自身生命繁衍的崇拜,更是借助于生殖崇拜图腾力量,抒发对宇宙间万物生殖繁衍祈求。祈盼部族所有的生命,茁壮成长,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

拓印岩画沟槽
柔性表皮与微沟槽耦合作用减阻效果数值模拟
基于数值模拟的2种条纹沟槽减阻特性对比分析
开槽施工钢筋混凝土管道的临界沟槽宽度
一种具有多形式钢片结构的四季胎
让“拓印”走进美术课堂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魅力拓印,拓印美丽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阴山岩画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