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效能理论在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11-30王佳慧李凯王爱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效能

王佳慧,李凯,王爱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胃肠肿瘤外科;2.护理部,沈阳 110001)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高[1]。肠造口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常见手术方式,该术式改变了原有的排便模式,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自我效能是指人对实现某个行为目标能力的信心[3],反映了个体在特定情景下对自身能否成功地完成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能够影响患者的思维模式及应对术后并发症等问题的方式。研究[4]表明,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干预,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肠造口患者进行个性化系统干预,旨在评价其对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应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和肛肠外科行结直肠癌术后永久造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肠造口术后3个月,放化疗结束且已康复出院(肠造口术后3个月开始复诊);年龄≥18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能进行沟通交流;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癌症复发或转移;精神异常;生活不能自理。本研究纳入患者共68例,其中8例失访(4例化疗,2例病情加重,中途退出,2例死亡)。最终对60例患者进行了完整的资料收集。分别将胃肠肿瘤外科和肛肠外科肠造口患者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造口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造口联谊会等。

1.2.2 干预组:给予常规的造口护理措施基础上,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施加干预措施。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4个信息来源,即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言语劝说、心理状态,制定干预措施[3]。

1.2.2.1 直接经验 发放《肠造口护理手册》,为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建立微信群,每2周发送1次造口相关基础知识。患者在研究组成员的指导下亲自参与护理工作,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造口袋,清洗及更换造口袋,进行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肠造口患者建立造口日记,及时监测自我造口状况,了解患者记录造口的真实情况。患者每周发送1次造口照片,研究组成员根据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DET评估工具)对患者的造口进行评估,对有造口问题的患者给予相应指导。

1.2.2.2 替代经验 每2周组织1次(30 min)微信交流会,由康复效果好、经验丰富的患者介绍心得体验,帮助其他患者弥补不足,增加经验,增强自信心。

1.2.2.3 言语劝说 每2周进行1次(20~30 min)“一对一”微信交谈,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及困难,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造口的疑问,对于自我管理能力不佳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指导,通过言语的建议、引导、解释,使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患者术后复诊时,进行面对面交谈20~30 min,回答问题,并对自我管理较好的患者给予言语鼓励。

1.2.1.4 心理咨询 每2周在微信群进行1次(30 min)“知心话”环节。鼓励患者袒露心声,针对其负性情绪给予疏导、安慰和鼓励,分享励志事例或音乐,放松身心。每月对患者家属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向家属讲解有关造口护理的知识,使家属积极参与护理工作,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患者针对造口情况随时进行电话或微信咨询。

1.3 调查工具

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问卷、肠造口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对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自我效能水平、自我管理水平进行测评。采用一对一方式向患者发放电子问卷并指导填写,统一回收、整理。

1.3.1 一般资料调查表:为研究组自行设计,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医疗付费方式等)和疾病相关资料(是否合并其他疾病、造口接受程度)。

1.3.2 造口者自我效能问卷(The Stoma Self-Efficacy Scale):共28个条目,2个维度及6个单独条目。采用5分制评分,每个条目分为1~5分5个等级,即没有信心、有一点信心、有信心、很有信心、非常有信心。问卷总分为28~140分,根据得分的高低分为低水平自我效能(≤65分)、中等水平自我效能(66~102分)、高水平自我效能(≥103分)3个等级,。

1.3.3 肠造口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共40个条目,5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分为1~5分5个等级,即从来不、几乎不、有时、经常、总是。得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组患者一般资料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干预前后2组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情况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特征比较[n (%)]

(续表)

干预前,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得分和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93±6.486 vs 53.37±5.939,t=-1.599,P=0.115;88.33±6.413 vs 88.77±6.991,t=0.250,P=0.803)。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23±5.805 vs 55.93±6.486,t=-15.441,P<0.001;116.40±6.616 vs 88.33±6.413,t=-19.063,P< 0.001);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60±9.420 vs 53.37±5.939,t=-9.919,P< 0.001),但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03±5.295 vs 88.77±6.991,t=-0.176,P=0.862);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4,P< 0.001;t=-17.690,P< 0.001)。

2.3 干预前后2组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的得分情况

除能够从事体力劳动的信心维度外,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水平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对性生活满意的信心维度外,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总分及其余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3。

3 讨论

自我效能由BANDURA[3]在1977年首次提出,它可以影响肠造口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影响其树立健康的信念,更好地掌握造口相关知识并管理造口,改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提高生活质量[5]。目前国内对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干预主要以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等措施为主[6-7]。本研究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出院后,根据患者需求以面对面、微信、电话等方式一对一地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84.23±5.805)和对照组自我效能得分(67.60±9.420)均有提高(P< 0.05),且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除能够从事体力劳动的信心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各维度得分均有提高(P< 0.05),且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强化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能够从事体力劳动的信心方面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患者术后体力恢复情况、心理状态、身体外形改变等有关。

表2 干预前后2组患者自我效能各维度的比较(n=60,)

表2 干预前后2组患者自我效能各维度的比较(n=60,)

表3 干预前后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的比较(n=60,)

表3 干预前后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的比较(n=60,)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能够长期有效地对自身及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管理的能力[8]。对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大多在术后进行,且几乎都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完成,缺乏患者自身对肠造口的护理。宋琴芬等[9]的研究表明,自我管理能力对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对肠造口患者进行切实可行的自我管理教育是护理干预的关键,有助于患者接受造口的存在,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本研究通过发送相关材料、心理疏导、经验交流及术后延续性护理指导,给予患者造口护理知识普及,指导患者相关护理技巧,并积极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康复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增高(P< 0.05);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对肠造口患者给予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效能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
不同支撑方式对袢式回肠造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