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嬗变
2019-11-30唐嫣妮
唐嫣妮
自媒体的兴起,以碎片化和滚动化的方式,让信息传播延展到更宽的领域。这种传播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传播方式都带来明显影响,传统媒体不得不在新的传播环境中重构新闻的生产要素、生产流程和传播路径。
1 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受到冲击
1.1 自媒体带来参与感和表达权
过去,新闻生产大多由专业人士完成。通过信息的采集、辨识、制作、审查等流程,形成新闻作品,放到相应的平台上进行传播。这一过程有着机制的保障、专业的队伍、程序化操作和传播的通路。受众并未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而仅仅在传播终端成为新闻产品的指向者和获得者。自媒体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模式。
自媒体给予受众参与感和表达权。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筛选、定制相关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甚至影响自媒体内容的发布和走向。相比于传统媒体模式,自媒体更多地赋予了个人创新与表达的权利,让以往被动的“沉默者”有了主动权、话语权、表达权、选择权,而这种在自由媒体平台上进行的自由言论,给予了传播者、受众良好的体验,也更加吸纳了他们的关注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间语言体系的形成,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媒体机制下的渠道霸权。
1.2 从单向走向复合的多元传播
过去,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提供给人们阅读、收听、收看三种信息获取通道。既然是获取,呈现出的是一种被动的模式:拿到报纸,才能阅读;广播节目开始,才能听到相应的电波;电视收视时间到,才能在特定的时间看到想看的节目。而且,我写你读、我说你听、我播你看,在这个过程中受众是被动的接受者而非参与者,也缺乏选择性。但互联网的兴起、自媒体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一情况。变定时为即时、变收看为选看、变被动为参与,于是,信息的传播“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传统媒体原先掌握的唯一新闻通路被打破,传播渠道从单向走向了复合的多元传播。更多的信息获取平台、更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参与感更好的信息获取体验改变了原本的单一格局,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宣告结束。
不过,网络、自媒体观点的主观性、效果的不确定性和并非人人接受的个性色彩,成为其不可回避的弱点。因此,自媒体时代也被称为所谓的泛传播时代。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尽早在如今的多元传播格局中找到定位和优势,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3 观点传播时代的到来
自媒体传播模式给予了大众更自由的传播权利,使得以往不被注意的个体声音,也在自媒体传播模式中彰显出来。自媒体的“无边界”传播,为大众的关注和参与提供了便捷条件。而如今自媒体的传播,已不单纯满足于社会热点、领域新知、奇闻趣事的发布,更多的是参与到公众关注度高、话题性强的公共事件当中,不仅传播,还携带个人观点主张、表达也更具个性化,当然,带来的必然是角度的多样化、意见的多元化、和情感的丰富性。
因此,从另一方面来看,观点的不统一也给传统媒体带来机遇。因为这些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的观点和看法,会给人带来一种“雾里看花”的模糊感,让人真假难辨。这时,受众的心理会产生一种对秩序、对权威的强烈渴望。传统媒体应及时、恰当地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于纷繁复杂之中拨开云雾,发出理性的声音,不单是辨别真伪,更要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递价值观和思辨力。
2 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新动能
自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所遭遇的嬗变对其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在信息源的获取、新闻生产、受众面、传播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传统媒体要敢于“变”,善于“变”,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和新闻生产流程,直面受众需求,提升新闻生产能力。实际上,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各有优劣,在新闻生产和传播中也并非单一的竞争关系,除了自身扬长避短外,相互之间完全可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让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厚实更丰富,解读的角度更多样更独到,传播的范围更广泛更精准,从“亦敌亦友”走向“合作共赢”。
2.1 信源的获取层面
提升“新闻嗅觉”的敏锐度。在对相关新闻线索进行搜索和集纳的过程中,传统媒体从业者要变过去“信源送上门”为“出门找信源”,从被动“投食”到主动“觅食”。这里所说的“觅食”,除了从政策层面、政府部门、平台机构等常规渠道获取外,还包含了从自媒体身上找信源、找线索。自媒体因其广泛的触角、无地域边界限制、同步便捷、多频次追踪发布等特点,使其成为优秀的“信息捕手”。当然,传统媒体在选用时要明辨真伪、用好尺度,慎用善用。
拓宽信源采纳范围。传统媒体不能再以传统眼光、传统价值标准来衡量信源的优劣、决定信源的取舍,而应以更加弹性的判断、多维的角度来看待信源的价值。置身于新的新闻环境下,以观众的同理心、以大众的评判标准,择取符合更多人的兴趣点、关注度、普世观、更能引发共鸣和思考的信源,生产出来的新闻才更能让受众所接受。当然,对于一些引导性或政策面的“硬”主题,信源的收纳和采集有独自的标准,而如何将“硬”主题软化为大家可接受、能共情、有同感的新闻报道,则需要记者的功力和智慧。
2.2 新闻采访报道层面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更接近现场、更贴近事实、更深入调查、更客观呈现、更及时报道、更精准传播,这些都是新时期对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传统媒体能与喧嚣的自媒体新媒体相抗衡的基本条件。遵循现场原则,亲身进入到新闻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同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包括自媒体资源,集纳所长,补己之短,在核实自媒体的信源后放大、做透,去伪存真、去虚务实,让自身的报道在深度、广度、真实性、权威性上更具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受众的关注和传播。
有了最鲜活的素材,怎样让新闻更接地气,让报道活起来?首先要用心。用心审看和提炼新闻内涵,用心解构和推进新闻故事,用心对待每一份素材;其次要放低身段。改变过去平面的叙述或苍白的说教,而用受众的视角,讲故事说人话,推进新闻报道层次,与受众同频共振、感同身受;此外,还可以调动技术手段,充分运用新的编辑功能,丰富视觉、听觉等立体化表达,多管齐下,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2.3 新闻信息的发布层面
新闻信息的发布,在传统媒体端要尽量做到及时、准确、权威,必要时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比如重要的新闻事件、突发灾害救援等,传统端可通过增设时段、打通栏目、现场连线、插播或最新消息等方式,发布新闻信息。事实上,传统媒体平台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权威性、严谨性、各板块和专栏之间的协调互助等,更容易形成整体合力,发挥磁场效应,而这些都是自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平台优势,找准定位,在重大报道和事件性追踪报道、直播报道等特殊需要时打通栏目和板块,形成拳头,以平台的整体优势抢占新闻高地,发出主流声音。
当然,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闻发布并非只通过单一渠道,在充分调动自身平台、外联其他媒体平台的基础上,恰当利用自媒体渠道进行传播,也是扩大影响、实现多方位互动、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传统媒体制作的新闻报道要投放到自媒体平台上,不能生搬硬套,必须进行二度创作。根据自媒体的特点、报道的内容,最重要的,一定要细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的受众,来对原有的新闻报道重新进行定位、制作和包装,根据需要剪辑成单条或多条短视频,妥当运用自媒体的话语体系,实现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相互推动、协调共生的局面。
3 结束语
当下,蓬勃发展的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带来的冲击毋庸置疑,只有直面现实,重新定位,作出战略调整,方能于媒体环境的嬗变之中守住阵地、赢得空间。向内要挖掘专业优势、重塑专业水准、提升专业精神,快做精做新闻报道;向外要整合政府资源、客户资源、受众资源,挖掘独家新闻并权威报道;此外,与自媒体变“对手”为“联手”,采用话题共建、热点追踪、平台互动等模式,实现传播效能上的优势互补,在新的媒体时代展现出传统媒体的生存动能和崭新的新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