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探讨
2019-11-29叶于清
叶于清
摘 要:泥鳅蕴含丰富的营养,口感鲜美,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本文从泥鳅的养殖技术出发,阐述了泥鳅养殖在我国的市场前景,并对泥鳅养殖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有利于泥鳅养殖的有力方法,促进泥鳅养殖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养殖户生产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给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泥鳅养殖;市场前景;养殖管理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泥鳅养殖业发展迅速,商品泥鳅在经济市场上占有关键地位,人们对泥鳅的需求增多,而泥鳅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养殖的价值很高。为此,探究泥鳅的养殖技术很有必要,能提高泥鳅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养殖业的健康进步。
一、泥鳅养殖前景
泥鳅是高蛋白食物,广受人们的欢迎,蕴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糖类,蛋白质等,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在医疗上对面疗、腮腺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总的来说,泥鳅的养殖前景广阔,在国内外都有广大的市场前景。从养殖角度看,泥鳅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不高,泥鳅的病虫害较少,存活率较高,生命力顽强,不挑饲料,是杂食性鱼类,泥鳅的养殖成本少,且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耐低氧,能够高密度养殖,易于大规模养殖;从市场角度看,泥鳅人工养殖的市场出口占比大,高达40%,除国内市场外,国际市场需求也很大,如韩国和日本的出口较大,此外,泥鳅体型小,市场运输成本小,利润高。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泥鳅的养殖前景广阔,因此需要重点做好泥鳅养殖管理工作,保障泥鳅的产量和质量。
二、泥鳅养殖技术分析
1.鳅池的位置选择与建造
进行泥鳅养殖首先要确定鳅池的位置,对鳅苗池以及成鳅池进行規划设计,按照设计图进行建造。鳅池的位置选择最重要的一点是靠近水源,并且需要充足的水量,在有淤泥的情况下保持水的优等质量。建造鳅池的地方需要重视土的质量,若是微酸性黏质土壤最佳,次一些可以是壤土,最次也要是砂土。
建造鳅池的地方不能有高大的树木或是建筑,影响泥鳅的光照和温度,需要交通便利,用电方便。鳅池以东西向的长方形形状最佳,这样阳光日照充分,有利于水中的藻类的生长,可以给泥鳅提供自然饲料。鳅池的面积可以在300平方米到500平方米之间,育苗池的面积应该在100平方米到300平方米之间,鳅池的深度在1米左右,水深保持在0.3到0.5左右。可以在鳅池周围设置相应的障碍物防止泥鳅的逃窜,如在进出水口用铁丝网防逃。
2.鳅苗放养前的准备
在鳅苗放养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第一是清整工作,第二是消毒工作。第三是蓄水、肥水工作,清整工作一般在放养前15天进行,先放干鳅池中的水,对鳅池中漏水的位置进行堵塞,然后保障排水管和进水管的畅通,对池底和池沿的杂草进行清理,在鳅池底部放一些不易腐的物品,方便泥鳅藏匿。
在鳅池清整完成后,暴晒4到5天后,马上进行药物消毒,常用的消毒药品是生石灰或是漂白粉,用生石灰进行鳅池消毒时,在池底挖小坑,将生石灰埋进小坑中,待水把生石灰进行浆化,然后将浆化的水均匀融在鳅池中,第二天在鳅池底进行翻耕工作,让生石灰充分发挥消毒的作用,杀死鳅池底淤泥的有害生物。蓄水、肥水工作重要,能够让鳅苗入塘后吃到可口的水生动植物。
3.鳅苗的放养条件
第一,鳅苗的放养也要遵循鳅苗的生长期间,将鳅苗放进鳅池的时间应在3月中下旬,鳅池水里的温度应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放鳅苗的当天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在午进行放养较好。
第二,将鳅苗从鳅苗池转到成鳅池时,两个池塘的温差不能过大,温差不可以超过3摄氏度,用手分别对两个池塘进行探试,没有明显的冷热差别即可。
第三,鳅苗在投放初期活动量少,因此在放养鳅苗时要多处投放,不能聚堆放养,以免鳅苗在很小的水域进行活动生长,造成营养缺乏,不利于泥鳅的健康成长,应设置合理的放养密度,按照科学的密度进行放养工作。
第四,在进行鳅苗放养前在水中进行施肥,让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在水里鱼虫最肥的时候进行投放,可以充分利用好水里自然食料,有利于鳅苗的生长。
第五,在鳅苗放入池塘前,要对池塘进行投放试水鱼,保证池塘消毒后的药效不影响鳅苗的健康成长。
4.养殖的日常管理
将鳅苗成功放养后,开始对泥鳅进行日常养殖管理的工作,以投食和施肥为主。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饲料的来源广,除了水里的自然食料外,人工喂食通常投放蚯蚓、蝇蛆、米糠、菜饼、豆渣等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泥鳅的摄食量与水的温度有着密切联系,要看季节、天气、水温的变化改变投饵量,一般情况下在我们南方,3月日投喂量是泥鳅总体重的1%,4到6月的日投喂量是泥鳅总重量的4%,7到8月的日喂食量是泥鳅总体重的1%,9到10月的日投喂量是泥鳅总体重的4%。投放的食料应无腐烂没变质且新鲜,把握好投放的食料量,残饵要及时清理。
要对鳅池水中的肥力进行实时监测,保障鳅池水质的肥沃,根据池塘水质的情况经常投放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培肥水质。
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巡逻工作,了解池塘的肥力情况以及密实度,防止泥鳅缺乏营养或是逃窜,掌握泥鳅的生长状态,对泥鳅的食量和患病情况实时把控,促进泥鳅的健康生长。
5.鱼病害防治
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鱼病害的防治工作,定期注入或更换新水,对鳅池中的水进行消毒以及投放药饵,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在鱼病害多发时期,每隔15到30天用1到2ppm的漂白粉进行消毒可以达到灭菌防病。若泥鳅患病,则需要确定病因,对准病源进行精准用药,密切观察,采用措施进行急救。如鳅体受伤感染短杆菌会引发腐鳍病,让泥鳅背鳍附近肌肉腐烂,严重会让鳍条脱落,可以用10毫克的四环素溶液浸洗24小时,能够有效治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泥鳅养殖技术对我国市场的重要性,因此,泥鳅养殖员需要确定好鳅池的位置并进行建造,做好鳅苗放养前的准备,注意鳅苗的放养条件,管理好鳅苗的日常养殖,落实好鱼病害的防治工作,为鳅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使泥鳅健康快速成长,促进泥鳅养殖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勇胜.台湾泥鳅池塘养殖技术及效益分析[J].水产养殖,2018,39(08):39-40.
[2]唐运革,韦慕兰,梁凌云等.泥鳅稻田养殖技术探析[J].农技服务,2017,34(2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