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潍坊市特色小镇文旅融合发展探析

2019-11-29孟庆风

山东纺织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潍坊文旅小镇

孟庆风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出游的游客在文化休闲旅游方面的消费更加活跃,“文化+旅游”的形式无论是在中老年群体还是年轻人群中都受到极大欢迎,人文景观旅游产品在线购票同比增长近16%,其中,历史遗迹类在线购票同比增长达12.1%,宗教寺庙在线购票同比增长达26.8%,名人旧宅和红色旅游区在线购票同比增长分别高达68.1%和78.5%。从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来看,文化是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区域旅游特色化、品质化发展;旅游是文化创新发展的良好市场,有利于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的提升,二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如何更好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特色小镇的创建背景

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1],自此特色小镇风靡全国,发展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令人惊叹,截止目前,共公布两批中国特色小镇,覆盖32个省份,总计403个,其中第一批127个,第二批276个。紧随三部委发文,2016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此同时,潍坊市结合国家及省部级政策开展特色小镇的创建和评选工作,截至2019年6月,已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9个,市级特色小镇10个,在培育的市级特色小镇7个。

2 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

特色小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小镇概念,它是一个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聚落单位,是产业之镇、文旅空间、宜居之镇[2]。国内目前对特色小镇分类很多,无论划分标准如何,其中文旅特色小镇比重较高。文旅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它以文旅产业为主导产业,凭借区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优势,通过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居住社区或风景区等融合发展的特定区域。近年来,旅游消费不断升级,出游人群从追求传统、单一的观光游到深度体验、互动性强的休闲特色游,偏好更加个性化。长远来看,基于出游人群的需求,文旅小镇的数目或小镇的文旅项目将持续增长,做好文旅小镇的规划、运营尤为关键。

实践表明,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在目标上一致,在地域上相连,在人才上互促,两者具有时空同步性和路径的统一性。然而目前,一些小镇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往往忽略周边乡村的资源和人文特点,在小镇的定位上忽略城镇的基础和特征。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探索潍坊市特色小镇文旅融合发展,意义深远。一方面,有助于把握市域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产业发展路径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为其他市区的特色小镇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另一方面,选择适合潍坊市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实现宜业、宜居、宜游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3 潍坊市特色小镇发展概况

目前来看,潍坊的特色小镇发展尚不成熟,并未充分挖掘出潜力,打开知名度。潍坊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和在培育的共27个,特色小镇所覆盖的区域和数目皆在省内各地级市遥遥领先,如何真正发挥特色小镇在潍坊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而不使其流于形式或成为“花瓶”,已是重中之重。

关于特色小镇的分类,目前并没有官方的分类标准和体系,潍坊现有的特色小镇按照小镇典型标签来划分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类,包含临朐薰衣草小镇和红叶小镇、诸城茶旅小镇、青州花卉小镇、坊子生态康养小镇等;特色产业类,包含寿光羊口镇、诸城健康食品小镇、寿光窗艺时尚小镇等;人文艺术类,包含青州市黄楼文化艺术小镇、坊茨小镇、红高粱小镇等。这一分类并没有严格的排他性,仅为了实际研究的分类归纳和便利,学术界和业界对特色小镇的划分也是五花八门,视角不同、结果不同,但究其目的皆是为了创特色,创精品。

4 潍坊市特色小镇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特色小镇形象定位不明确、发展割据

潍坊已创建和在培育的特色小镇目前共27个,类型众多、特色有别,找准各小镇的优势资源并充分发挥作用是持续发展的关键。笔者面向潍坊市民和来潍游客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了解到他们对潍坊特色小镇的认识度并不高,各小镇的形象定位不突出。不少市民和游客表示虽然听说过部分特色小镇,但是对于小镇“特色”在何处并不了解,甚至混淆。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运营来说,定位是灵魂,是运营的核心。例如,国内成功的文旅小镇——乌镇,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自身的特色IP,凭借世界互联网大会和乌镇戏剧节声名远扬。

潍坊特色小镇发展不在量而在质,让已有的特色小镇发挥联动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关键在于小镇的市场定位。明晰定位,小镇发展才有方向、才有目标,小镇建设和运营才会有重点、有主线。从系统联动角度来看,特色小镇并非行政概念上的“镇”,它是“产、城、人、文”相互融合形成的文化系统。而目前,潍坊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孤军奋战”式的,不少政府为了开发小镇而开发,并没有系统地推动小镇与周边的联动效应,将小镇与周边环境割裂开来,哪怕小镇建设不错,也常因周边交通等基础设施不足或缺乏问题导致“开放”受阻。

4.2 特色小镇资源整合不足、文旅项目缺失、运营不善

潍坊特色小镇的发展核心在“小”,关键在“特”。目前,不少特色小镇却偏离了政策初衷,急功近利的高速化发展导致所谓的特色毫无内涵,而且问题突出。在发展规划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及投资开发企业严重忽视当地资源和环境情况,对小镇开发没有系统的长远规划,甚至于照搬其他地区成功的案例,毫不考虑自身文化内涵的挖掘,从而同质化严重。亦或是过于商业化的资源开发滋生地产化倾向、同质化的旅游商品售卖,使得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没有将特色小镇的文化价值真正发掘出来。此外,潍坊市特色小镇并未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具有差异化、个性化和富有竞争力的文旅项目,致使不少小镇人文资源丧失优势或发挥不了作用。再者,部分小镇先天资源优势突出,但是由于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局限,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特色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导致运营不善、效益微薄。

5 潍坊特色小镇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5.1 因地制宜、遴选部分特色小镇为文旅特色小镇

前述,我们对潍坊特色小镇做了简单分类,结合各小镇目前定位不明的问题,应当结合相应的评价指标遴选部分特色小镇为文旅特色小镇,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借助地方媒体和新媒体等宣传推广。考虑游客体验的个性化需求,内生发展的方式比外力强行嫁接更为有效,所以文旅特色小镇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打造自身乡土的标签和品牌,重视乡土生活的自由张力、小镇的地方性和自主性。这就要求遴选的特色小镇在自身文化资源方面足具优势,例如名人故里、文化遗迹等。此外,结合国内外成功的案例来看,特色标签是文旅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例如,前述在乌镇成功举办的戏剧节与国际互联网大会,帮助打造乌镇名片。日本鸟取县的北荣町小镇,作为《名侦探柯南》作者青山刚昌的出生地,结合动漫文化元素全方位打造柯南小镇,成为“柯南迷”的朝圣地。由此,遴选的文旅特色小镇要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包装,内容为王,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受市场欢迎的文旅特色产品或项目或者具有“网红属性”的景点,此外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做好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且与时俱进不断传承和创新发展下去。

5.2 多方协调发力、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特色文旅项目

正所谓孤掌难鸣,文旅特色小镇的综合发展离不开各方力量。政府方面要完善治理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制订文旅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相关政策并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引导和重点培育文旅龙头企业或项目。企业方面,在政府的支持下,要从文旅特色小镇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系统思考,以整合营销理念,打通各个环节和渠道,实现文旅资源的对接和转换,同时深挖地区传统文化内涵,拓宽文旅开发思路,创新文旅产品、项目或景区形式,打造差异化的文旅特色小镇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要不断整合各类资源,为特色小镇系统化开发提供保障和支持,包括小镇的自然资源、小镇公共基础设施交通等方面的建设和优化以及有优势竞争力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另外,潍坊职业院校十多所,企业还可以和职业学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定向培育懂管理、擅运营的专门人才,助力文旅小镇长久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近年来,国家各部门、省市区等都密集出台了不少文件支持特色小镇发展,但在实际建设推进过程中,特色小镇概念不清、定位不明、运营不善、宣传不力、特色挖掘不足、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的不断加快,结合成功的建设案例,这些问题也会逐渐解决,小镇建设也会越来越完善、成熟。

图1 潍坊特色小镇建设运营机制

总的来说,潍坊特色小镇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多行业的融合联动、多主体的协作发力,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还应积极推动云平台、大数据等新元素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旅游”的三位融合,最终打造一批有生活、有文化、有旅游、有灵魂的知名文旅小镇,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

猜你喜欢

潍坊文旅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筝”艳潍坊四月天
文旅照明的兴起
风筝之都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