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五味的道地性和栽培史考证※
2019-11-29刘璐璐张祺许亮王佳豪赵容汪琦李玉明谢明王冰康廷国
刘璐璐 张祺 许亮 王佳豪 赵容 汪琦 李玉明 谢明 王冰 康廷国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辽宁 大连 116600)
五味子为木兰科(一说为五味子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是辽宁省的道地药材,习称“辽五味”。秋天8月—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烘干,除去果梗和杂质等非药用部位。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作用,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1]。五味子用药历史悠久,素有南北五味子之分,药用价值也稍有差别。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导致五味子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本草古籍的考证确定辽五味的道地沿革和栽培史,对于人们更好地选择五味子的优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辽五味的道地性考证
1.1 五味子的南北之分 五味子应用历史悠久,《尔雅》首先记载:“菋,荎藸。五味也,蔓生。子丛在茎头,药草也。”《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代起开始分南北五味子,并对其性状及药用价值进行了区分,《本草蒙筌》中记载:“江北最多,江南亦有,南北各有所长,藏留切勿相混。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2]”《本草原始》中言:“子比蔓荆子而大;北者湿润,南者干枯。凡用以北为胜。[3]”《本草易读》曰:“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用滋补必用北产者良。[4]”《得配本草》[5]《本草备要》[6]所载与上意思大致相同,而根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主益气,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7]”可知用作于此效果最好的应是北五味子。2000年版之前的中国药典将五味子Scl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和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都当作五味子来用,自2000年起中国药典将二者分为2个品种,分别称为五味子和南五味子。
图1 辽五味药材图《本草原始》
图2 南五味子药材图《本草原始》
1.2 辽五味的道地沿革 历代本草对五味子产地情况的记录比较详细。《神农本草经》中五味子列为上品,并对其功效进行了描述,《名医别录》[8]叙述了其产地,《本草经集注》[9]中陶弘景将五味子按品质分为几等,并写出了不同等级的不同产地,其中高丽所出应为今五味子,而青州、翼州、建平所出,当是同属其他植物。《千金翼方·药出州土》称华州、河中府出五味子,华州今属陕西省,河中府为山西,此记载与《新修本草》[10]相同。《旧五代史·周书》记河东贡五味子,《宋史》亦如是,《开宝本草》[11]《本草图经》[12]《本草衍义》[13]对其产地皆有所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14]”自此开始明确区分南五味子、北五味子,并认为以北五味子药材质量为佳。《本草原始》《本草汇言》[15]《重订本草征要》和《本经逢原》均提到产辽宁者为佳,《明统一志》记辽东出五味子,《清统一志》与之相同,并补充道:“《盛京通治》:今奉锦二府及乌拉皆有之。”
图3 五味子原植物图《本草图经》
近代本草书籍也有详尽的描述,《药物出产辨》云:“产奉天、吉林两省为最。”《中国药材学》[16]《中华本草》[17]《中药植物原色图鉴》[18]均说明五味子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实用本草纲目彩色图鉴》[19]中的描述与《中华本草》相同。
综合以上文献所述,北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地,辽五味主产于辽宁,且以此地质量最佳。见表1。
表1 五味子产地变迁表
2 辽五味的栽培史考证
明代《本草纲目》中李时珍首次提到五味子的栽培情况,但未注明产地,为:“亦可取根种之,当年就旺;若二月种子,次年乃旺,须以架引之。”描述了五味子的栽培有取根种和以种子种2种方式,《本草汇言》中还说到:“亦可取根种之,当年即旺。若二月种子,次年乃旺,不若根力之即茂也。”补充说以根种植为佳,之后清代《本经疏证》《本草易读》中的描述皆与《本草纲目》相同。但人工栽培尚未普及,市场上的五味子主要还是来源于野生,后因人们大量采收野生五味子,造成生态资源的破坏,导致市场供应不足,人们开始探索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技术。20世纪50年代,苏联首先开始研究,后来日本、朝鲜和我国也接连加强了研究工作。20世纪七十年代,部分东北山区农民将野生五味子引种至自家园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研工作者非常重视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培育,并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其中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李爱民等开展了北五味子野生资源调查和优良种质的收集工作,建立了种质资源保存圃,保存优良单株102份[20];辽五味野生变家种技术逐步完善,辽宁中医药大学王冰对辽五味的种质资源与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1-23],以解决药材栽培中的一些困难,提高辽五味的质量。技术的进步使得近些年五味子人工栽培迅速发展,产量大量增加,目前市场上已少见野生五味子,多以人工栽培为主。辽宁地区的五味子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山区,这里植被茂盛、环境适宜,为五味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2002年《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颁布,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规范种植中药材的重要性。一些企业陆续建立起了辽五味的GAP生产基地,2008年、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审核通过两个五味子GAP生产基地,见表2,极大促进了中药产业乃至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
表2 五味子GAP基地
近年来辽宁省五味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断扩大栽培面积,辽五味的产量也逐年增加。辽宁省五味子的野生驯化栽培已有很多年的历史,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并选育出一系列优良品种。辽五味栽培技术也逐渐成熟,辽宁省农业部门研发出适宜在辽宁省应用的辽五味规范化栽培技术并推广应用,为辽五味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辽五味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在生产中也逐渐暴露出辽五味商品质量不稳定、产品加工落后、专业人员匮乏、产销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当根据情况予以解决。
3 讨论
辽五味产于辽宁,为道地药材,辽宁所产的五味子果实更显油润,有光泽,为紫红色,粒大,饱满,肉质厚,气浓,味重,品质好,因此为道地产区。第一部记载五味子的本草书籍为《神农本草经》,其中所载应包括辽五味,被列为上品,至今已有很久的药用历史。自明代起分南北五味子,南五味子为华中五味子,北五味子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二者功效各有偏重,南五味子以收敛为主,辽五味以滋补作用为主。《本草原始》中提到五味子有“析霜”现象,曰:“雷公云:小颗,皱,有白朴盐霜一重……则南五味陈久自生白朴,是雷公之言,是南而非北。”认为南五味子而非北五味子质量不佳,久置会起白色的霜。而《药材治疗汇编》中说:“沿鸭绿江近朝鲜边区所产,……略呈白霜为次。”认为辽五味有起霜现象但未提及南五味子。经本课题组长期观察发现南北五味子均可析霜,如图4。
图4 析霜特征图
据《本草纲目》记载五味子在明代就已开始栽培,有种子和以根种植2种方式,但药材还是以野生为主,后因野生资源不足,人们开始人工大量种植五味子,但人工种植五味子面临着出现倒春寒影响产量甚至绝产、五味子产品深加工不足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建立五味子的GAP生产基地,进行五味子规范化栽培管理。目前市场上的辽五味主要为人工栽培,且栽培地集中在辽宁中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