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新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
2019-11-29陈春连
陈春连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科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本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其中以A组病毒最为常见,由于其传染性强,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生活中密切接触等传染,且由于病毒种类多,可重复发病,因此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1]。疾病具有自限性,大部分患儿可自愈,然而少数患儿可进展为手足口,引起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等,威胁患儿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治疗尤为重要。康复新液及开喉剑喷雾剂为疱疹性咽峡炎常用治疗药物,为进一步探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疱疹性咽峡炎的应用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患儿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7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其中康复新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不用或单用康复新液或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的2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6.5岁,平均年龄3.22 d;患儿均伴有咽痛表现,其中伴发高热、低热38例,声嘶9例,纳差5例;症状发生至就诊时间1~5 d,平均年龄2.01 d;疱疹个数2~9个,平均(4.09±1.38)个。对照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6.5岁,平均年龄3.25岁;患儿均伴有咽痛表现,其中伴发高热、低热16例,声嘶5例,纳差3例;症状发生至就诊时间1~5 d,平均(1.98±0.51)d;疱疹个数2~9个,平均(4.10±1.36)个。2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纳入标准(1)年龄<7岁,伴有咽痛、高热、厌食及流涎等表现;(2)疱疹局限于咽峡部,且表现符合《儿科学》[2]中相关诊断、鉴别标准;(3)胸片X片正常;(4)家属均可配合医务人员。
1.3 排除标准 排除1周内有抗病毒药物使用史的患儿。
1.4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病房内保持通风、消毒,患儿多休息、饮水,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并接受对症治疗。高热患儿给予物理降温或布洛芬药物降温,细菌感染者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给予高热惊厥患儿镇静、止惊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康复新液(生产公司: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51021834)治疗,餐后1~2 h后用药,3~5 mL/次药物涂抹在婴儿口腔,年龄稍大、可配合漱口者可自行漱口,用药后30 min内禁食禁水,保证药物浓度,3~4次/d。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开喉剑喷雾剂(生产公司: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142)治疗,喷于患处,每次适量,4次/d。
1.5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儿退热、流涎消失、疱疹及溃疡愈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对其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 d后,患儿食欲恢复、体温正常,疱疹明显消退;有效:治疗5 d后,患儿食欲恢复,体温正常,疱疹明显消退,进食未见明显哭闹;无效:治疗5 d后,高热、低热反复,疱疹消退不显著,进食仍伴随明显哭闹[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х2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退热、流涎消失、疱疹及溃疡愈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
表2 2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
2.3 2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2例患儿出现呕吐恶心,症状轻微未做特殊处理,对照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905,P=0.341)。
3 讨论
儿童由于呼吸道屏障功能、纤毛活动相对较弱,分泌抵抗病毒、细菌的免疫物质不足,黏膜柔嫩,在身体受凉、气温突变或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受到柯萨奇病毒等侵犯,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口唇咽喉部出现红色疱疹或灰白色丘疹,多有咽痛、烦躁、厌食、哭闹,为患儿及家属带来较大的困扰。目前临床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尚无特效药物,多以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为主,然而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均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4],且药物的长远不良反应尚未明确,因此在用药时需谨慎给药。同时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多可自愈,因此并非所有患儿均需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只需对症治疗即可。疱疹性咽峡炎在中医学归属于“喉痹”范畴,认为本病发生与内因、外因有关[5]。肺司呼吸,咽喉部为呼吸出入之门户,又为肺经循行之处,当外感风热时,则毒侵犯肺卫,并循经上逆,而脾胃积热,引起内外热毒集结上攻咽喉,导致疾病发生,因此治疗时可以以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为主。
康复新液为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具有养阴生肌、通利血脉功效,药物内含肽类活性物质、多元醇类等物质,能够促进肉芽组织增生以及表皮细胞的生长;同时可达到消炎去水肿、促黏膜毛细血管增生,改善疮面血液循环等效果。此外,药物中黏糖氨酸成分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提高吞噬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达到显著的抗炎效果。药物无刺激,用药后疮面具有凉爽感,能够快速缓解疼痛,减少患儿哭闹。王钦田等[6]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至95.45%,证明了药物的有效性。
开喉剑喷雾剂主要成分为山豆根、八爪金龙、薄荷脑、蝉蜕等,药物味甜微苦、具有薄荷的清凉,喷入后可快速缓解创面疼痛。药物中八爪金龙能够缓解、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引起的渗出以及水肿,同时达到散瘀消肿、抗炎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八爪金龙中提取的异香豆素中的岩白素,可抗病毒、抗炎,加速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素的清除。山豆根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药物中含有大量生物碱,可达到抑菌消炎、增加吞噬细胞分泌、兴奋网状内皮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功效。蝉蜕可散结、清热、利咽凉血,现代药理学证实药物具有抗过敏机制及较强的免疫抑制机制。薄荷内薄荷脑能够刺激深部血管收缩且伴有凉感,可达到止痒、止痛及消炎功效。此外,药物采用雾化方式给药,能够直接作用于咽喉部位,有助于药液更好吸收,达到更佳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联合使用康复新液、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主要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2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缩短病程,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用药期间仅有2例患儿出现呕吐、恶心反应,由于症状不严重,因此未做特殊处理。
总之,康复新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能够促进疮面尽早愈合,减少疮面疼痛,对症状早期恢复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药物安全性高,因此在婴幼儿治疗中亦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