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行水汤改善肛肠术后尿潴留临床观察※

2019-11-29杨根凤叶石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肛肠尿潴留益气

杨根凤 叶石平

(1 江西省兴国县中医院肛肠科,江西 兴国 342400;2 江西省兴国县中医院外二科,江西 兴国 342400)

尿潴留是指膀胱中有充分尿液,但由于尿道发生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病变引起排尿困难[1]。肛肠术后易并发尿潴留,导致患者腹部胀痛[2],用力排便时易引起创面出血,不及时进行干预会造成患者膀胱过度膨胀、逼尿肌受损、尿路感染等,降低患者恢复期的生活质量且不利于术后恢复[3]。尿潴留在中医学中属于“癃闭”的范畴,发病责于膀胱气化失司,其病症亦与脾、肾、肺等脏器功能失调密切相关[4]。临床上常规对患者进行按摩膀胱、心理疏导、插导尿管等治疗[5],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中西医联合疗法逐渐广泛应用于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治疗中,中药与常规治疗相联合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本研究将益气行水汤与常规治疗联合,观察该治疗方式在肛肠术后尿潴留中的疗效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基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3.67岁;其中内痔14例,混合痔16例,肛裂6例,肛周脓肿9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4.35岁;其中内痔13例,混合痔18例,肛裂6例,肛周脓肿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肛肠病症的诊断标准[6];(2)肛肠术后当天患者下腹胀满、排尿不畅或尿频、尿不尽,超声检查膀胱内残余尿量大于100 mL。

1.3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狭窄、尿路感染、前列腺肥大、输尿管结石等;(2)合并原发性脏器(如心、肺、脑等)功能不全或重大疾病;(3)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或无法沟通交流的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安斯泰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81,规格:0.2 mg/粒)口服,1 d 1次,1粒/次;盐酸特拉唑嗪片(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659,规格:2 mg/片),1 d 1次,1片/次。同时辅以流水声诱导、腹部热敷、心理暗示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自拟益气行水汤口服。药物组成成分:黄芪30 g,茯苓、猪苓、泽泻各20 g,车前子、金钱草各15 g,白术、升麻、白花蛇舌草、淡竹叶、桑白皮、桂枝、大腹皮、甘草各10 g。用法用量:将10倍量的水加入药材中,去渣取汁250~300 mL,每日1剂,早晚分服。

2组持续治疗3 d。

1.5 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术后开始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肛门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定,范围为0~10分,无疼痛为0分,剧烈疼痛为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剧烈;(2)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排尿情况,包括首次排尿时间、24 h排尿次数和24 h平均尿量;(3)比较2组患者治疗2 d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有效率。

1.6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排尿通畅正常,膀胱无胀闷不适感,残余尿量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排尿通畅有改善但仍有排尿不尽感和膀胱区胀闷感,残余尿量较前明显减少但仍大于50 mL;无效:患者排尿困难伴尿频尿短情况,膀胱区有胀痛感,残余尿量未减少或减少不明显。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7.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疼痛评分、首次排尿时间、24 h排尿次数和24 h平均尿量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х2检验分析;临床疗效等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肛门疼痛情况比较 术后开始治疗前,试验组疼痛评分(4.53±0.47)分,对照组疼痛评分(4.50±0.54)分,2组患者疼痛评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78);治疗24 h后,试验组疼痛评分(1.54±0.49)分,对照组疼痛评分(3.61±0.44)分,2组疼痛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治疗后t=21.09,P<0.01)。

2.2 2组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24 h排尿次数短/少于对照组,24 h平均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情况比较(±s)

表1 2组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情况比较(±s)

2.3 2组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7.78%(44/4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71.11%(32/4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1,P=0.009);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18,P<0.01)。

3 讨论

解剖学表明尿道与肛门区肌肉联系紧密,会阴、肛门及阴茎背部神经均来源于阴部神经,因而肛肠手术常引发尿不尽、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尿潴留属于肛肠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50%左右[8-9]。西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因为各类肛门手术术中牵拉、挤压对肛门、直肠和邻近组织造成损伤,引发括约肌痉挛、疼痛或局部水肿,致使形成反射性尿道或膀胱颈括约肌痉挛,导致排尿不畅而引起尿潴留。同时,患者尿道狭窄或精神紧张、术中麻醉不全或操作粗暴、术后敷料填塞过多等均为膀胱排空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10]。临床上采用的膀胱按摩、冷热敷等常规疗法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中医学理论中,肛肠术后尿潴留是指排尿不畅或小便闭塞不通的疾患,属于“癃闭”的范畴[11]。膀胱为其病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为其病机。肺为水之上源,若外邪侵入,则宣发肃降失司以致水道不利[12];脾为水之中转,若脾气虚,阳气不足,则降浊功能失调[13];肾为水之下源,肾阳不足则气不化水,肾阴不足则水府枯竭[14]。以此肺、脾、肾等功能紊乱皆能导致“癃闭”的发生[15]。肛肠术后患者多因下焦易生湿邪,湿热互结以致经络阻滞,又因手术使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累及至膀胱,膀胱藏津且不化,是以引发“癃闭”[16],因而中医认为其治疗宜益气活血、清热利湿。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张敏等[14]研究发现益气行水汤与西医常规疗法结合在尿潴留治疗中临床疗效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1.54±0.49)分VS(3.61±0.44)分],首次排尿时间、24 h排尿次数短/少于对照组,24 h平均尿量多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有效率优/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7.78%VS71.11%)。胡春娜[16]相关研究中将86例肛肠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4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益气利湿行水方,43例),发现观察组治疗3 d后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与本研究所得结果一致。这提示,与常规治疗相比,益气行水汤联合常规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症状。经分析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所用之益气行水汤,其方中黄芪归脾、肺经,具有利尿之功效[17];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18];甘草可清热解毒;三者合用可补脾益气、活血利水,即西医学中的促进血液循环、营养物质代谢及尿液排泄;而桑白皮利水消肿,西医药理学相关研究证明[19]其利尿效果好,同时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有利于治疗肛肠术后引发的感染或缓解疼痛;大腹皮味辛、性温,常用于治疗脘腹闷胀、水肿胀满,具有行水消肿之功效;猪苓、茯苓、车前子皆利水渗湿,可治小便不利;金钱草利水通淋,白花蛇舌草利尿除湿,与淡竹叶合用均有显著利水之功;桂枝通温经脉,助膀胱气化。方中诸药合用诸药联合使用具有益气助阳、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之功效,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益气行水汤有利于改善患者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治疗有效率,减轻疼痛情况。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且纳入样本量较小、研究中心单一,故此结论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肛肠尿潴留益气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肛肠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
基于“护场”理论探讨清热化瘀法促进肛肠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机制
舒适护理在肛肠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