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寒化瘀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痛经临床观察※

2019-11-29边庆华彭皇青周月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干姜化瘀熏蒸

边庆华 彭皇青 周月娟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妇科,江西 南昌 330008)

痛经,属于女性处于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部产生周期性疼痛的情况,也会伴随腰骶酸痛,影响日常生活。痛经十分常见的就是寒凝血瘀证,其中散寒化瘀是重要的治疗措施[1]。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200例,每组执行不同的治疗方案,本文选择了少腹逐瘀汤,并且配以中药熏蒸的方案,效果可观,与常规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效果形成对比。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200例。按门诊单双号分组方式分为2组,各100例。单号作治疗组,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5.8岁;双号作对照组,年龄19~30岁,平均年龄25.5岁。择取t检验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治疗方案,运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口服,剂量控制200 mg/次,不可空腹用药。要是患者还持续表现出强烈疼痛,就可以选择每间隔5个小时左右重复运用1次[2]。

治疗组选择散寒化瘀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方案,月经前7 d患者择取少腹逐瘀汤进行口服,汤方成分:小茴香10 g,延胡索10 g,没药6 g,干姜10 g,川芎10 g,当归10 g,肉桂3 g,五灵脂10 g,赤芍15 g,蒲黄6 g,茯苓15 g。遵循随症加减原则,保证每天服用1剂,且每剂要进行2次的煎服使用,一共需持续服用10剂;同时,经前5 d选择中药熏蒸治疗,自拟的组方包含:艾叶10 g,花椒15 g,干姜10 g,丹参15 g,当归10 g,红花10 g,透骨草15 g,威灵仙15 g,白芷15 g,防风15 g,香附15 g。遵循随症加减的治疗准则,注意每天熏蒸1次,1次/d,仪器设备选择杭州立鑫医疗生产的电脑型中药熏蒸床,把以上中药放置于熏蒸锅之内,然后进行加水加到标记的标准线,给予加热处理,温度控制在40~48℃,这样才方便为患者进行熏蒸治疗操作,其熏蒸温度要看患者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做出相应调节,且30 min/次,持续进行1周的熏蒸[3]。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1)痊愈:结束治疗以后持续3个月的月经周期,无痛经症状,并且没有出现复发情况;(2)显效:结束治疗以后持续3个月的月经周期,呈现出的痛经情况得到改善与好转,并且没有出现复发情况;(3)有效:结束治疗以后持续3个月的月经周期,呈现出的痛经情况得到好转,并且在月经期间没有复发情况产生;(4)无效:治疗结束以后,表现的痛经情况一直没有得到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х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9.00%(99/100),其中痊愈率44.00%(44/100)、显效率40.00%(40/100)、有效率15.00%(15/100)、无效率1.00%(1/1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0%(90/100),其中痊愈率35.00%(35/100)、显效率39.00%(39/100)、有效率16.00%(16/100)、无效率10.00%(10/1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痛经,属于女性常见的一项病症,一般临床上都是妇女月经来临前后或处于月经期间令小腹乃至腰部产生疼痛感与难忍的剧痛,这些疼痛表现严重与剧烈的时候,足以对她们的工作生活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4]。通常,痛经又被分为2种:第一种是原发性痛经,第二种是继发性痛经,其中原发性痛经妇女的生殖器官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情况,但是继发性痛经是妇女盆腔出现器质性病变而诱发造成的。临床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来达到止痛目的,尽管可以很快起效,对痛经表现予以一定的缓解,但是却存在很高的复发率,也容易使女性产生胃肠道反应或者头晕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情况。采用中医特色治疗改善痛经临床意义重大,本研究选择的是散寒化瘀、中药熏蒸联合治疗方案,属于新型疗法[5]。

中医认为少腹逐瘀汤能够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属于清代十分著名的一个活血化瘀方剂,主要治疗目标是逐少腹之血瘀。少腹逐瘀汤为温经散寒疏导之方。其中干姜与川芎属于汤方的主药,具有温中止痛与活血行气的功效;延胡索、没药、五灵脂以及蒲黄属于汤方的臣药,具有化瘀止痛与通利血脉的功效;赤芍、当归具有缓急止痛与补血养血的功效[6];肉桂、小茴香属于汤方的佐药,具有温经、散寒、除湿的功效,并且引导诸味药剂到达小腹;诸药合用能够使得患者机体寒散血行并改善子宫血气,实现调气畅血的目标,疼痛消失。

在现代医学研究领域中,其观点是选择中药治疗临床效果会更理想,比如,运用对前列腺素合成酶实际活性的有效抑制,进而降低前列腺素在机体中的产生,这样以免子宫出现过强收缩或者是痉挛情况,能够达到有效减缓痛经情况;中药熏蒸对感受神经进行一定作用,实现局部血液循环能力的提升,最终痛经表现消除。本研究中中药熏蒸的自拟方,其干姜、艾叶以及花椒能够温经散寒;丹参、当归以及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透骨草、白芷、威灵仙具有防风和祛风除湿的作用;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的效果,且属于佐使。

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9.00%高于对照组的9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永燕等[7]文献所述相当接近,体现出散寒化瘀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方案的优越性与疗效性。

综上所述,散寒化瘀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方案应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疗效确切,且发挥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结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干姜化瘀熏蒸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