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研究综述

2019-11-29高妮娜牛健壮孙得朋于雪梅张承意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羌族气功舞蹈

高妮娜,牛健壮,孙得朋,牛 峥,刘 洁,战 鹏,于雪梅,张承意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体育部,陕西西安 710071;2.西安财经大学 体育部,陕西西安710100 )

1. 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

1.1 羌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类别及呈现形式

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羌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民族文化,是羌族人生产生活、宗教、民俗的体现。民族传统节日是表现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时机,而羌族聚居地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促进了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羌族有着众多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诸如四月初一的“祭山会”、“七月七”、九月九的“煮酒节”、最农历十月初十的“羌年”,其中羌年是最为重要的羌族节日,还有与汉族相同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丰富了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因此,节日是展现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时机。

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聚在寨子的草坪上进行“推杆”、“斗牛”、跳“锅庄”等,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愉悦了身心,丰富了羌族人的生活,增进了民族团结,也使得特色鲜明的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

有研究显示,在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羌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有120多个,因此特色鲜明的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羌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羌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统计表

根据体育项目的功能可分为竞技类、技能类、休闲类、棋牌、舞蹈和水上运动6大类,其中,推杆、羌族摔跤、射箭、金骨牌等被列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抱蛋、舞麻龙、斗鸡等成为自治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而“舞麻龙”是曾参加过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表演项目,其中推杆和射箭己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下面就部分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及呈现形式做简要说明。

羌族的民间体育活动很多,其中推杆是最具独特风格的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相传很久以前,羌族部落面临一个野蛮凶残的邻邦部落的侵扰,面对强大蛮横的邻邦,勇敢的羌族战士们冷静沉着,等待最后的致命一击,当敌人进入到预先设计好的埋伏圈后,草丛中长矛飞箭如雨点般落下,羌族战士们一齐杀出,重创敌酋,羌族部落取得了完胜。得胜归来后,羌寨举行了隆重的庆功集会,杀猪宰羊,美酒佳酿,整个羌寨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族长决定颁发奖章给那些最勇敢的战士们,但是这些勇敢的战士们都不肯接受奖赏,这时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建议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推选。让两个战士各执一根长杆的一端推向对面,力气大者获胜,轮番角力,终于选出了最强的勇士。而这一极具羌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也因此保存下来,成为现在羌族传统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体育项目。

推杆比赛通常是在一块约为三十平方米的小块平地上进行,所需器械为一根长约三米的木杆,参赛两人各执木杆一端,防守方需将木杆夹在两腿之间,攻方握住木杆向前推,攻方需将木杆推到六米外即获胜,比赛时双方面对面站立。因此,推杆者需要鼓足全力,速战速决。以击掌五次为一个回合的时间(约五秒),双方互换攻防,五回三胜制。赛后,由寨中的姑娘们对获胜者敬上一碗醇香的青稞酒作为祝贺。

扭棍子。规则:两名参赛者各自手握一根长约一米手臂粗细的木棒的一端,反方向扭动木棒,以能将木棍扭转一周者为获胜方。裁判由寨中年长或有威望者担任,比赛中木棒不能接触身体其他部位。

射击。羌族使用火枪的历史久远,几乎每名羌族男子均可熟练使用火枪。按照羌族传统,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左右进行射击比赛。枪法好者会获得牲畜及毛皮衣物等作为奖赏。当日,全寨齐聚靶场观看比赛,饮酒跳舞。因此,羌民中有不少神枪手。

气功。羌族练习气功的历史相当久远,古代羌族人就善于练习气功,气功与道教气功有很多相似之处,羌族气功是中国气功流派之一。羌族气功由来已久,古羌人就深谙气功之术,并与道教气功渊源深远,成为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古老传统气功之一。一般在举行祭祖,祈福,驱病消灾和举行集会时使用,掌握气功术的人叫做端公,也有少数流传于民间。是一种调整气息,身体姿态,集中意念为手段,以达到强身健体,开发潜能的身心锻炼方法。而羌族气功的传承主要通过口传心授,需要学习者有很高的学习悟性。未来通过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使羌族气功健康发展,促进民众健康。

摔跤。摔跤是羌族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羌族摔跤按其规则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双方抓住对方的腰带,摔倒对方即获胜,这种摔法不可使用腿部踢倒或绊倒对手。第二种被称作抱花肩,双方选手相互抱住对方肩部,摔倒对方即获胜,这种摔法可以用腿来挑起和绊倒对手。羌族人民摔跤的历史久远,受众相当广泛。尤其是举行婚礼时,青年们多邀请新郎当众摔跤,以摔倒新郎为荣。

抱蛋。羌语又称“蛾捉”,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羌族传统体育活动。抱蛋游戏要求参赛者有较强的腿力,对灵敏性要求很高,要求参赛者在游戏中做出快速反应,且娱乐性强,主要参赛者为羌族青少年。反映了羌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规则如下:在一块平整场地中画一直径约为1.5米左右的白色圆圈,圆圈内放3-5块大小相当的石块或沙包作“蛋”;由一名年轻人充当保蛋人,保蛋人的目的即保护蛋,不被抱蛋人抢走,游戏中保蛋人四肢着地,将蛋护于身下。再由四至五名青少年担当抱蛋人,抱蛋人需要伺机抢夺蛋,但不得拉拽保蛋人,保蛋人用脚蹬扫抱蛋人,只要保蛋人的腿与抱蛋人发生接触,抱蛋人即输,需要接受一些有趣的惩罚。抱蛋游戏是羌寨中参与度很广的羌族传统项目,参与人数多,为节日中的羌寨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此外,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还有跳拱、打连响、扯响簧、踩高跷、踢毽子、抽陀螺、跳绳、扳手劲等等。项目种类多,且这些活动大都形式多样,场地要求低,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参加。

1.2 羌族传统体育与羌族舞蹈的交融

羌族民间舞蹈是羌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展出来的独特舞蹈形式,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羌族传统文化认为万物有灵,不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生产生活中的插秧收割等都会举行一定的仪式,而仪式通常都会伴随着各种形式的舞蹈。舞蹈按其目的可大致分为娱乐性、祭祀性、礼俗性舞蹈,羌族舞蹈大都具有避难祈福,祭祀祖先神灵的深刻含义。其中主要的舞蹈形式有:“萨朗”、 “羊皮鼓舞”、 “席步蹴”、“跳盔甲”、“忍木那.耸瓦”等。羌族舞蹈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有反映婚丧嫁娶,建屋修渠的舞蹈,也有反映插秧收货,酿酒织布的生产活动的舞蹈,也有颂扬英雄任务及祖灵的歌舞,跳舞时寨民根据音乐节奏拉手围火塘起舞,欢快自然,音乐通常由快慢两部分组成,歌声优美,节奏自然协调。

根据舞蹈的表演节奏可分为两类,“萨朗”舞由于节奏轻快欢乐,通常作为喜事锅庄,表演场合主要为节日庆典及婚嫁喜事,特点是歌舞一体,表演形式灵动轻快。“席步蹴”舞由于节奏较慢,较为厚重,因此通常作为忧事锅庄,为丧葬场合的舞蹈,跳舞时寨民双臂相连,脚部重而有力,随歌声而舞,整齐划一,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现场气氛。

羌族舞蹈是羌族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反映了羌族生产生活的丰富内涵,与羌族民俗活动相辅相成,特色鲜明,大部分舞蹈无乐器伴奏,常以舞者自身歌声为节拍,另有舞蹈以舞者呐喊声及踏地声为节拍起舞。舞蹈动作灵动流畅,没有固定范式自由开放,质朴自然。其形式多为集体表演,舞者围绕火塘伴随音乐节拍起舞,热闹非凡,充满质朴的生活气息。反映了羌族所处的高山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经过长期发展演变,独具特色的羌族民族舞蹈。

羌族传统舞蹈强调步伐的丰富灵动,脚部整齐划一脚步灵活敏捷,而上肢动作较少,较为单一,起舞时,舞者通常胳膊相连,一起移动身体重心,统一向一侧摆腿,膝关节微屈,腰部向一侧微微扭曲,从而形成一种“S”型的自然美体态,辅以羌族独具特色的歌声节奏,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美,该舞蹈形式普遍存在于羌族的各类舞蹈形式中。

1.3 蕴含在原始宗教祭祀中的“体育元素”

由于古代羌族人主要生活在高山丛林地区,风雨雷电,洪水猛兽往往对羌民及其牲畜作物等造成毁灭性灾害,而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认知水平有限,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种神秘力量的概念,即鬼神等概念,这也是原始宗教产生的重要原因。人们希望与这种神秘力量对话,祈求风调雨顺,传统体育活动作为古代羌族人神交流的形式之一,随着这种活动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肢体语言表演形式。其中,转山会便是一种极具特色的羌族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目的在于祭祀神灵祖先,祈福避祸,祈求人丁兴旺,在转山会活动中,传统体育项目如抱蛋、跳拱、打连响、扯响簧、推杆、萨朗等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庆典固定项目。祭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身体形态活动相结合的活动,深刻反映了一个民族所处的生活生产状态及民族心理,其表现形式通常为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通过穿戴面具及动物皮毛来模仿动物形态动作,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崇拜及敬畏。随着生产力及的发展,人们不再对自然界盲目崇拜,但是一些极具宗教神秘色彩的祭祀体育活动却以音乐舞蹈等表演的形式存在下来,并不断得到发展传承,逐步成为羌族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独特的生存环境,自然崇拜及宗教信仰的特点体现在古代羌族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而这点在羌族舞蹈及音乐方面体现均有表现,羌族宗教信仰的特点是认为万物普遍有灵,都是独立的鲜活个体,因此祭祀的过程中会包含种类众多的舞蹈形式来适应各种不同的鬼神及不同目的的祭祀场合。他们相信神谕会通过巫师传递至部落,因此巫师也作为祭祀舞蹈的组织及领导者,因此这种舞蹈又称为巫舞。 巫舞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3.1 跳皮鼓或称羊皮鼓。由巫师所跳的舞蹈,常见于丧事中。

1.3.2 猫舞。是属于农节期间的祭祀舞蹈。舞时双手做猫爪状,有单腿踮跳、双腿蹲跳、开胯甩腰踏步等动作,多模拟猫的形态,以灵活、短线条动作为主,独具特色。

1.3.3 跳叶隆。一种由巫师随歌声围着火塘跳的舞蹈,常见于丧事。

1.3.4 舞麻龙。巫师祈求风调雨顺时跳的舞蹈。

1.3.5 跳盔甲。用于纪念有战功的战士,或有威望的族人的舞蹈,常见于葬礼。

1.3.6 羌族祭祀舞。是羌族祭祀祖灵,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舞蹈。舞者穿戴面具及动物皮毛,模仿动物叫声起舞。在今天,祭祀舞可以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方便人们交流感情的作用。以下,就羊皮鼓舞,盔甲舞两种祭祀舞做简要说明。

羊皮鼓舞,是羌族人民在祭祀先灵等活动时所跳的一种舞蹈,建国后这种舞蹈褪去了宗教色彩,成为了艺术与娱乐融合的表演形式。祭祀活动中巫师要将舞蹈、吟唱和击鼓同时进行。与歌声相和时,歌声灵动自然且不断循环,舞者步幅小。与舞蹈相和时,鼓声更激烈、丰富。跳羊皮鼓舞由于地区不同道具上存在差异:舞蹈形式也因活动不同而改变:喜丧活动时多以集体舞和对舞为主;驱魔或医病活动时则以独舞为主。随着时代与社会变迁,羊皮鼓舞的功能和形式都有了较大变化。鼓的体积缩小,使伴奏时的声音有低沉变得更活泼热烈,舞蹈时的气氛更轻快;同时鼓的体积缩小后更轻便易携带,出现了更多创新性的灵活跳跃的动作。轻松愉快的现场气氛、灵动的舞蹈步伐使羊皮鼓舞也更易被其他地区的人们认可。

盔甲舞,羌语称“克儿西格拉”,该舞蹈是为了纪念战士的羌族战士们所跳的舞蹈,也用于族中年长有威望者的葬礼上,用以表达生者对亡故者的哀思尊敬,所以也称为大葬舞。在亡者灵前,葬礼中及亡故者的坟墓旁均可见该舞。在亡者灵前,人们会为亡故者献上青稞酒,男子手摇“饶子别”(一种乐器,内含铁沙,转动时发出声音),在亡故者灵前围成一圈,伴着歌声的节奏起舞,舞步坚实有力,庄严肃穆。出殡的时候,寨中的成年男子执各类兵器,着牛皮制成的盔甲,戴动物形象的面具,合着歌声的节奏起舞,在亡故者灵前列队后跟随出殡队伍到山中墓地。而在墓地附近进行的跳盔甲部分,是这种祭祀舞蹈的主要部分。羌族战士双手高举武器,围城圆圈或列成一列纵队,随着自然灵动的歌声,舞步沉稳有力,前呼后应地发出一声高、一声低的“嗬嗬哈哈”声,同时敲击晃动手中的各类兵器,众人一起围着墓坑绕圈,气氛庄严肃穆,意在送别亡故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盔甲舞已经不只是祭祀舞蹈,很多羌族地区的舞台都可见盔甲舞,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也获得了广泛赞誉及认可。

总之,羌族族传统体育是羌族族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部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种长期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文化活动,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及特有的文化内涵,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

猜你喜欢

羌族气功舞蹈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阿坝州羌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自强研究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