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地区平榛的引种试验初报
2019-11-29孙宗双
孙宗双
(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济南莱芜 271100)
榛子为桦木科(Betulaceae)榛属(CorylusL.)灌木或小乔木,中国有8个种2个变种,以平榛种质资源最广,量最大。榛子是四大坚果(核桃、杏仁、榛子、腰果)之一,为生物质能源和木本粮油树种。榛子果实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种仁含油量50%以上)、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铁、锌、硒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近年来市场供应、消费量大增,各地发展势头迅猛,对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的生活、健康水平,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7年秋,从山东省泰安市绿源经济林果树研究所引进平榛苗木进行试验栽植,经10余年观察表明,榛子树抗逆性强,莱芜的生态条件完全能满足榛子树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在山区丘陵地栽植的榛子树生长发育正常,12年生树折合666.7m2产量252kg,收益7500元。平榛引种栽培的成功为扩大发展栽培迈出了第一步。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灰堆村东丘陵地,位于汶河上游,砂质壤土。年平均气温13℃,极端最低气温-19℃,极端最高气温39℃。年日照2619.5小时以上,降水量700mm。无霜期202天,无工业污染。2007年11月中旬栽植压条繁殖的一级平榛苗,高1.2~1.5m,根茎粗0.8~1cm。沿梯田堰边丛状栽植,每丛栽植5~7株,丛内株距20cm,丛间距离3~5m(图1)。
图1 榛子树丛
2 榛子的性状表现
2.1 植物学特征
平榛的当年生枝条灰色,随枝龄加大颜色逐渐加深变为灰褐色。叶近圆形或倒卵形,边缘有不规则浅锯齿,顶端凹陷且中有突尖。雌雄异花同株,风媒花。雄花序为葇夷花序,单生或成对或束状生,未开放时长度3~7cm,粗度0.8~1.4cm,开放时长度25cm左右,着生于新梢中上部叶腋间。雌花为头状花序,着生于雄花附近,在新梢的中上部或短枝丛顶部。
2.2 果实经济性状
平榛果苞叶状,钟形,密被短柔毛,浅裂,裂片三角形,序梗密被短柔毛。平榛坚果似橡实而小些,近圆球形,纵径8~12mm,横径10~13mm,单果干重1~1.2g,顶端被不明显细白毛。坚果外皮(外果皮)革质,红褐色,厚0.8~1.1mm,果仁呈不规则圆球形,纵横经7~9mm,外被膜质褐色薄皮(内果皮),果肉乳白色,生食似花生,微甜,有香气,炒食香味浓郁(图2)。
图2 榛子果实
2.3 生长结果习性
平榛枝条极性生长强,萌芽力、成枝力均弱,株丛矮,易于管理,2007年栽植的榛子苗,2019年树高2.7~3.5m。榛子树萌蘖能力强,树丛间易发生根蘖苗。
榛子幼树苗期即有雄花着生,雄花序单生,有时呈对或束状,未开放前长度3~7cm,粗度0.8~1.4cm。2年生树开始有雌花着生,零星坐果。果苞叶状,钟形,密被短柔毛,浅裂,裂片三角形,序梗密被短柔毛。12年生树折合666.7m2产量252kg。平榛树3月上旬发芽,榛果8~9月成熟,11月落叶。
3 栽培管理
榛子幼树期需加强氮素肥料供应,春季每丛施尿素0.5kg,使其快速生长,扩大树冠。正常结果后加强磷钾肥投入,以利花芽形成,每丛春施复合肥1.5kg,秋施有机肥20kg。施肥沿株丛开环状沟,在根系集中分布层施入。
榛子灌丛每年基本不修剪。根蘖苗要及时去除或分株栽植,分蘖枝过密,易引起光照恶化,使多年生枝条缺乏光照而枯死。
4 病虫害防治
主要注意金龟子、各类毛虫及白粉病等对枝叶的危害,虫口密度较小时,采用人工捕捉消灭,虫口密度大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000~2500倍液防治。白粉病病梢数量少时,人工摘除病梢销毁,病梢数量多时,喷布20%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秋冬对树下枯枝落叶进行清理销毁,可有效减少病虫源,减轻来年病虫害。
5 榛子采收
坚果成熟的标志是果苞和果顶逐渐由白变黄,果苞基部变黄。如未及时采收,坚果可从开裂的果苞掉落树下。采收可将果苞一同采下,盛入麻袋或编织袋内置阴凉通风处后熟1~2天,用棍棒敲击使坚果与果苞分离,自然干燥,使坚果含水量降至10%以下时即可安全贮藏。
6 榛子苗培育
可用萌蘖培土和压条培土的方法繁殖苗木。对灌丛外围的根蘖枝条,当生长季枝条高40cm左右时,在根际培土厚度30cm,1.5~2个月后可生根成苗。对丛内和周边80cm以上的徒长枝条,可将中下部弯曲埋入土中,待生根后,于秋季剪离母株成苗。为增加培育苗木数量,可对灌丛外围较高的萌蘖枝条,于春季拉倒至水平,对枝条上每个芽间进行环割,促进萌发枝条和产生不定根。枝条上覆盖3~5cm透气性沙土,保持覆土的湿度,以利枝条生根,加强萌芽的管理,待秋季将压倒的枝条扒出,从每个芽间剪断,把萌芽长成的榛子小苗归圃培育1年,达到一级壮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