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RT 视野下电商专业就业与课程关联度研究

2019-11-29邹津宁

活力 2019年20期
关键词:灰色设置电子商务

邹津宁

(长沙师范学院,长沙 410100)

引 言

灰色系统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们对科学规律的研究推到了更广泛的层面。我国一些学者也把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运用到了我国的教育领域,取得了大量的具有时效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本校电子商务专业2016-2018 年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为目标,探寻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关联度,期望能为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提供参考,为本科课程设计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最终能有效指导学生就业。

一、GRT 的缘起

20 世纪40 年代,国外开始出现了早期系统科学的广泛应用。GRT 为Grey System Theory 的缩写,指的是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专家邓聚龙教授于1982 年提出的,也是对系统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应用。在控制理论中,人们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信息的明确程度,黑色表示空白未知,白色表示已知,灰色表示不确定。灰色系统理论主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算法研究系统中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研究者们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能够截取小范围的数据,寻找其中隐藏的规律,并可以计算出主要与次要因素的区别和联系,寻求各种因素对整个规律的影响程度,以便更好地指导人们发现并掌握规律服务与生产和生活。

自从意识到灰色系统理论的实践作用,社会各个领域都开始对其进行关注。国外的研究理论非常丰富,不仅出现了大量的研究学者,还涌现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国外许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欧美,都已经对该理论展开了重点研究,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把人们对科学规律的研究推到了更广泛的层面。

我国对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也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且涉及到社会领域的很多方面。教育领域则主要集中在教育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研究方面。比如说,许多学者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并支持:经济对教育的持续性偏重投入与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教育行业潜在的刺激和联系。在本文研究的高校就业领域,也有学者通过灰色系统理论研究,罗列计算出更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及利用综合数据找出有强关联度的行业,使得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更直观和具体。

二、我国电商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启动较晚,但发展非常迅猛,至今由此衍生的电子商务专业成为热点学科。每个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都成为就业率较高的学科专业。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起于1998 年,初期理论性内容较少,很难系统化成为一个学科专业,电商专业课往往选用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后期相关部门也看到了电子商务飞速向前的发展趋势,再加上社会上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互联网电商业巨头的兴起,改变了整个社会生活消费的模式。对电子商务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因此,截止到2016 年底,教育部批准大概有390 所地方高校自行设置电子商务专业,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也开始尝试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硕士点的培养。

尽管国家非常重视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但我国电商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仍存在以下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一样存在,有些还更为严重和突出。

(一)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自身发展的瓶颈状态

互联网技术的超速普及,带动了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很多传统的工作岗位已经逐步被人工智能代替,富士康引入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就是其中比较引人瞩目的例子,电脑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的生存技能。

这种现象给学生与学校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力,学生的就业必须掌握的竞争实力对计算机的要求存在偏向,对学校而言,整个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包括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就业管理模式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而进行较大的变革。

一般而言,所有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就业系统及相关数据管理,但是这些系统数据往往用来对学生进行就业统计,用于学校就业绩效的考核,学生的课程成绩高低以及及格率只是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设置条件。这些数据与课程设置的关联度并不紧密。

(二)如何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通常,高校本科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课程,课程的学习与课程的设置对其毕业后工作的方向有较大的影响。根据相关职业调查数据表明,企业对相关电子商务人员录用时对入职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实践工作经验非常关注。但是现阶段,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课程设计与培养要求“两张皮”的现象。

三、GRT 角度下电商专业就业与课程的关联度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特色在于云数据的出现,尽管云数据拥有庞大的数据库,但对于电商专业就业与课程关联度的分析还是处于一个较为片面和低质的层次。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高校对就业情况的掌握特别是对就业与课程设置的关联仍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灰色状态。这恰恰也是我们可以运用灰色数据理论分析二者联系的现实和逻辑基础,也是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此进行分析的切入点。通过对已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出系统运行的规律以及实现有效的调控,对当前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与实践需求之间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失衡程度,最终促进我国电子商务本科学生整体就业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这也为我国如何促进对学生的教育质量的培养带来新的视角。

电商专业课程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该电商专业教育的质量,而教育质量最终的评价标准在于社会对教育培养对象的认可度,这种认可度不能完全等同于就业,但是确实可以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去加以衡量,如何去把握专业课程设计与就业的关系在于理解就业的三个层次。

首先第一个层次是要理解的是就业方向,就业方向的数据搜集应倾向于了解学生学成毕业后对工作地点、工作单位、工作岗位的选择。包括学生是考研、自主创业还是参与单位招聘,是去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工作岗位与专业是否匹配等信息的细分。

第二个层次是对单位满意度的调查。这个满意度可以分成单位对员工的满意度以及员工对单位的满意度。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可以分开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单位对员工的满意度可以从员工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去考量;而员工的满意度可以从单位用工的环境、单位给于的报酬以及员工自我实现的满意程度去进行考量。由于现在学校都与用人单位签订有三方就业协议,这对高校追踪单位对用工的满意度存在可实行性的基础,数据可以对单位的角度进行归类,也可以从员工工作的角度进行归类。

最后一个层次是专业对口率的分析,专业对口率不仅仅是电子商务专业面临的问题,从当前的社会实践来看,很多高校,包括一些名牌高校的大学生毕业后的择业与自身所学专业发生极大的偏差,这从某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设计存在问题,毕业生一毕业就能从事对口专业不仅反映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否问题,也反映高校的培养方向与培养质量是否存在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属于时代性烙印鲜明的专业,社会应用性也非常之广,许多因素都能影响到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但专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社会的热门关注而应该更着重于专业长久的配套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就是直接影响该专业能否长远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灰色数据理论对课程设置与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设计导向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发展需求,也使高校能及时调整电子商务专业前进的方向,最大程度上促进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式的质量建设,使该专业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四、GRT 下我校就业与课程设置关联度模式分析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一些算法或者说分析模式对高校的就业与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较为迅猛,较早的实现了专科专业的升本。本文试图从灰色系统理论入手,研究分析我校电子商务专业 2016-2018 年度毕业生课程成绩与就业数据中有关数据之间的关联度。

可以将2016 年-2018 年的学生课程以及就业情况按如下模式建立模型:把就业情况作为一级变量,包括就业方向,就业方向的数据为学生学成毕业后对工作地点、工作单位、工作岗位的选择;就业单位以及学生的满意度,包括单位对员工的满意度关注员工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员工的满意度可以从单位用工的环境、单位给予的报酬以及员工自我实现的满意程度;专业的对口率,对口率主要从学生所毕业专业和从事行业进行区分。课程的设置作为二级变量,包括:公共基础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指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计算机以及毛概等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指为学习该专业技能所必需学习的课程,如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等;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主要指电子商务核心专业课程,如网络营销、电子物流管理、网络客户服务、数据库理论与实践、数据开发与管理、网站设计与管理;专业选修类课程属于专业辅助性课程,如农村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应用文写作;实操性课程包括网络营销实训、互联网创业实训、电子商务物流实训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

运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就业数据和课程成绩数据进行二次数据导入,再根据二级变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课程设置而言,首先要关注的是统一的公共课程设置,这是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所决定。大学生一般年满18 岁,这个年纪处于对世界好奇并积极探索阶段,课程的设置必然要关注到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问题。像马哲、思修等课程是确保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参与社会的重要保证。而对公共课程的设计更要全面化的进行考虑,要注重公共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我校从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开始已经充分的考虑了这些问题,而且17 年和18 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根据这个思路进行了微调。

其次,一定要遵循课程之间的先易后难的顺序。课程的学习往往会有先后的顺序,比如学生没有学过或者选修过法律基础之类的课程,一开始直接向学生教授电子商务法,学生就很难理解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法律术语,而对学生的法律素养的培养就会落空。再比如经济学分为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学生如果没有先学宏观经济学,那么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就难如登天,就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丧失兴趣。这些情况就证明课程的设置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在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在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充分的论证这些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先后的顺序。从现在的18 年人才培养方案来看,专业课程的设置还需要在19 年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论证,一些学生成绩较差,甚至全班三分之二不及格的课程,需要对其设置进行论证,调整课程的顺序,甚至增加一些相关的辅助性课程。

最后,课程的设置应该具有就业导向性。从当前电子商务行业的反馈来看,国内电子商务行业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的认可度不高,总认为没有能够凸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性。这当然与高校自身课程设置管理缺乏有关,存在对课程设置与就业的关系认识不到位的情况。电子商务作为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以运用或者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但是当前高校普遍按着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对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进行设置,没有也不愿进行复杂的市场需求调研来进行特色专业设置,按部就班地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自然在学生的培养上存在专业教学培养与学生实际就业方向的偏离。

猜你喜欢

灰色设置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办公室
浅灰色的小猪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