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控制方法
2019-11-29何芬
何芬
大庆市让胡路区环境保护局 黑龙江大庆 163000
1 中国环境监测现状概述
环境监测问题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的环境监测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百姓生活的敏感性因素。如曾向央视举报太湖污染的环保卫士吴立红被警方逮捕事件,甘肃大川村农民为饮水安全与化肥厂污染与展开的为期40余年的斗争事件,为抗议东阳化工企业排放废气污染农作物浙江东阳市万余村民聚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中国的环境监测问题关系到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区域环境合作已经实现了机制化。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环境监测:(1)大气污染环境监测问题。雾霾问题依然亟须防范,2013年北京城区PM2.5指数超标,京津冀地区减排行动任重道远[1]。(2)水体污染环境监测。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还是较为严重,同时海洋的水体业已遭到人类活动的污染。(3)工农业污染环境监测。工业生产中,违规生产导致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对环境的污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响水爆炸事件;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特别是在农村中,农民将使用过的农药器具直接扔进河道、水沟中,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2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
2.1 卫星遥感环境监测技术
目前,卫星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卫星遥感技术涉及多光谱扫描仪,合成孔径雷达等部件。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主要用于监测沿海地区悬浮泥沙的浓度和扩散情况,对污染源的查找具有重要意义。
2.2 航空石油污染监测技术
现阶段,海上运输继续增加,原油泄漏也在增加,为了解决石油污染和原油污染问题,航空石油污染监测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航空油污监测技术的响应速度相对较快,在海洋环境监测和执法取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航空油污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测量海上溢油面积,掌握油膜厚度。及时查明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及时取得排污者违法行为的证据。
3 环境监测技术质量控制方法
3.1 持续改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为了使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一个健全的技术体系。通过改进监测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此外,还应注意的是,负责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操作,可以使监测结果更加准确。还要充分利用相关技术,开展管理工作,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更加规范化。监测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还必须遵守有关规定,掌握职责,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有关环保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设施的维护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正确配置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有效发挥其作用。从而有效保证设备的质量和现有的优势。充分发挥监测作用。在自动监测网建设中,要加强临界点、背景点、污染敏感点、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的建设。增加水质监测项目,特别是特征因素监测。加强供水站的日常运行维护,实现专业化维护。同时,要加强对仪表数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完整,形成完整的水质监测体系,以解释水环境质量,满足公众知情权。环境,服务于水环境管理的需要[2]。
3.2 加大科技创新
为了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环境监测技术的突飞猛进,实现高科技领域环境质量的控制,作为检测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工具。目前,积极推进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实现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深层次综合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是提升环境治理的观念水平、增加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控制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其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很多措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由于加大科技创新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它是一个长期的科技创新体系,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认真对待、精益求精。加大科技创新应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实现环境监测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持续恶化地区尽快应用和推广环境监测技术。
3.3 充分参与国际合作并借鉴国际经验
必须充分参与国际合作并借鉴国际经验,分析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技术理念设计、体制创新和实施效果方面的异同,然后结合中国的国情吸收转化。已然环境监测技术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但是,就我国目前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控制方法的现状看来,哪怕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并开始着手处理自身内部环境的问题,但仍然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控制方法没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整体的认识,很多时候的很多做法和措施,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往往事倍功半。因此,为了我国环保事业更好地发展,充分参与国际合作并借鉴国际经验,针对环境监测技术展开研究,帮助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维护环境是一件具有其重要现实意义的事情[3]。
4 结语
总的来说,环境问题不仅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而且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环境污染越来越复杂的今天,我们应立足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试图透过环境问题的现象去洞察背后的伦理问题的本质,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保护对策为研究对象,在正确认识本国国情和实践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监测有效的融入到我国环境保护的实践,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显著提高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