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锻造出北汽“潇湘铁军”
2019-11-29汽车人邢秋鸿
文 / 《汽车人》邢秋鸿
湖南株洲是一个革命精神浓厚的地方,这里是中国革命发祥地之一,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这样的环境里孕育出的中国自主品牌生产基地,亦继承了艰苦奋斗、不惧困难的革命精神,并在汽车产业中发扬。
10月27日,北汽株洲生产基地迎来了它的十岁生日。若从整个汽车产业的时间维度来看,十年并不长,但争分夺秒地发展,可以从无到有建设成一个年产能50万辆的生产基地,也可以实现十年内产量100万辆的成绩。
为什么用“争分夺秒”这个词?因为株洲并不是汽车产业聚集的城市。开始时,北汽人是在鱼塘边、土坡上建设出两座现代化的工厂,在简陋的工棚里,完成公司架构的组织搭建,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2009年,北京汽车落子湖南株洲,启动了“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首个京外基地”建设,从正式动工到首辆车下线仅用了11个月。2017年5月,株洲基地一座具有“智能、透明、互联、绿色”属性的现代化工厂——二工厂建成投产。十年间不仅完成了一个整车生产基地的建设,还形成了从设计研发到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再到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值规模已达300多亿元。
同时,这里更实现了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同厂生产。北汽绅宝2.0时代的开山之作——全新绅宝D50、以AI(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定位的车型——绅宝智行以及北汽新能源的主力产品——EU5等均是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甚至这里还承担着出口产品的生产任务。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感慨地说:“我以前是学冶金、搞钢铁出身,对‘铁’这个字有特殊的感情。在我看来,不是谁都能担当得起‘铁军’这个称谓。铁军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更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而这些,株洲基地在十年间都做到了。”当徐和谊将镶有“潇湘铁军”的匾额授予这个团队的时候,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所以北汽株洲工厂能够完成一个个看似难以实现的目标,成为北汽京外基地的支柱之一,是因为它的生产线、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等都是比照最先进的合资企业。借鉴和学习不等同于一味地照搬照抄,而是在高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的创新。
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这四大工艺是汽车制造的基础,也是关键。而实现高质量的第一步就是设备,在这里能够看到很多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一同作业。
全自动化的冲压车间内,与德国舒乐、日本小松并称“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的济南二机床冲压机时刻上演着“一块钢板的品质之旅”。应用与北京奔驰相同的数控伺服拉伸技术和同步控制技术,保证了冲压件的高品质和稳定性。
焊装车间,175台德国KUKA机器人集体操作,在线激光测量设备ACS、机器人抓件视觉引导系统更提升了焊接的精准度。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均采用越级的标准,不论是供应商还是设备,抑或是技术标准几乎与北京奔驰一致。
在中国自主品牌向上发展的道路上,首先应该解决的是与国际先进制造水平之间的差距。对标合资从来都不是说说空话、谈谈理想就能够做到的,需要自基础开始,从细节做起,踏踏实实地一步步提升。
这样的一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株洲工厂的制造水准:2019年上半年,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综合销量达到8.2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达到5.4万辆,同比增长263.6%。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销量比重大幅提高,占比达到70%,从株洲工厂驶出的北汽新能源EU5在9月的销量更是达到8710辆,占据新能源细分市场首位。市场的反馈不仅是这款车型的荣誉,也是对它背后生产制造团队的肯定。
在这个金秋十月,北汽动作频繁。不久前,北汽集团在中华世纪坛发布全新的BEIJING品牌,以新能源、新技术为核心,凝聚集团之力,打造并实现面向世界的新品牌、新产品和新使命,开拓一条自主品牌发展的新路径。一周后的株洲,在庆祝株洲生产基地“10周年、100万辆”的同时,也秀出了北汽自主的制造实力。从品牌到制造,北汽已经准备充分,下定决心、坚定信念做好自主。
中国人总有些整数情结,喜欢将“10”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数字,总结过去,描画未来。过去的十年,北汽株洲工厂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快速地从0跃升至100万辆,成为北汽自主发展的坚实后盾;未来,有着这样一支“潇湘铁军”的北汽,也将支撑起“从BEIJING 到世界 向未来”的企业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