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切的怀念 永恒的记忆—纪念父亲刘守华百年诞辰

2019-11-29

中国汽车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工业汽车

今年是父亲刘守华诞辰一百周年。父亲生前很少对我们谈起往事——他的革命经历,也不喜欢别人宣传突出自己。他胸怀坦荡,正直无私,为人低调,二十年前猝然离开了我们。他平凡的一生,不平凡的经历,做的许多事情,我们做子女的尽管知之甚少,仅从一些前辈的回忆录及言谈中得知一二,但是他的音容笑貌、高尚品格始终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永志难忘。仅以此文表达我们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舍家为国的共产党员

父亲刘守华1919年12月出生于湖南华容县一个贫农家庭,主要以打渔为生。兄弟姐妹十二个孩子中,父亲排行最小,全家省吃俭用供父亲读了四年私塾,为父亲日后成长打下了文化基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父亲满怀革命激情向往着参加革命队伍奔赴抗战前线。1938年10月,父亲参加了由东山中学(董必武为名誉董事长)校长朱婴同志组织领导的“湖南东山中学救亡旅行团”,毅然离开家乡,一行15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途经湖北、河南、陕西三省,步行三千余里,历时近两个月,肩挑行李,携带油印机,日行七八十里,饱受饥饿冻累,一路宣传抗日救国,克服重重困难,于1938年12月下旬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按照“八办”的安排,父亲等七人被分配到延安吴堡青训班学习。从那时起,父亲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于1939年3月在青训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6月,党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艺、青训班、延安工人学校四校联合,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开赴晋察冀。同年7月,父亲到华北联大学习,离开陕北到晋察冀边区。父亲那时算盘打得好,人又年轻聪明,之后留校做会计工作。1942年12月调晋察冀中央局工作,先后任行政处会计、股长、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从1945年12月至1948年5月任晋察冀中央局行政处副处长,参与了迎接党中央、毛主席从延安到阜平县城南庄、平山县西柏坡的工作,负责途经部分县的组织和联络。为保证党中央、毛主席安全顺利转移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

1948年4月30日-5月7日,中央书记处决定晋冀鲁豫及晋察冀中央局合并为华北局,并委托华北局开办党校。5月华北局党校成立,父亲调任校务处副主任。9月华北局党校青年班独立,成立了中央团校,父亲任中央团校校务处主任,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参与了中央团校的筹建工作。1949年7月中央财政经计委员会成立,父亲调任中财委行政处处长。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父亲始终服从组织安排,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叫干啥就干啥。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保持着高昂的革命热情,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不惧困难,一丝不苟地努力工作。

1945年7月抗战胜利前夕,经组织介绍父亲与母亲相识,在晋察冀中央局所在地河北阜平县史家寨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姚依林同志作为证婚人参加了婚礼。1946年有了一个女孩(我们的姐姐),只可惜,在国民党进攻张家口、父母随中央局撤退途中,将姐姐寄养在一户老乡家,此后失去联系。这是父母切肤之痛,从不愿对我们提起,只是深深地埋在心底。

新中国第一代汽车人

父亲革命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与中国的汽车工业联系在一起的。

新中国成立不久,党中央决定在长春建立我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那时父亲在中财委工作,我家住在北京朝阳门内南小街竹竿巷一处四合院内。刚刚结束那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工作生活安定下来,1950年、1952年两个孩子相继出生,早年参加革命的岳父、岳母,妻弟、妹也先后来到北京,一个革命的大家庭在京城团聚,新的生活刚刚开始。当父亲得知一汽建厂的消息后,主动要求参加一汽建设。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国家机关和北京舒适的生活环境,谢绝了领导提职的挽留,怀着到基层去拼搏的满腔热情,毅然决然地奔赴一汽,投身到新中国汽车工业建设的大潮中。从那时起,直到去世,父亲再也没有离开过汽车行业,与之结下不解之缘。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为之呕心沥血,奋斗了终生。

文革中的刘守华(1968年)

1953年10月,在一汽创业初期,父亲任一汽设备处处长,负责全厂进口设备的接收、保管,国内设备的催交等工作。1955年7月赴苏联学习回国后任底盘车间第一任主任。为实现一汽三年建成投产,他深入生产一线,同车间全体职工一起学习、消化国外技术,组织生产、调试,按期完成了底盘车间零部件的生产任务,为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创造了条件。

1959年7月,父亲任一汽副厂长,1960年初调回北京,任一机部六局(汽车局)第一副局长。当时是国家汽车工业发展高峰时期,汽车工业主管范围比较大,二汽建设开始筹备,洛阳拖拉机厂建设高峰以及国家几个重点轴承厂都在建设中。父亲参与“协调发展”、“组织合作”、“承上启下”,协助机械部如期完成了这些项目的建设的各项工作。1964年8月父亲重返一汽。同年10月授命组建以一汽为主,由东北三省十三家工厂组成的长春汽车分公司,任总经理,直到1981年10月。作为一汽第三任厂长,一干就是十七年,成为一汽任期最长的厂长,前后在一汽工作了25年。

1966年文革爆发,父亲同大多数革命干部一样受到冲击,遭批斗,靠边站。那些年也是一汽最困难的时期,同全国工业战线一样,生产组织系统遭破坏,处于半停产状态,汽车产量从1965年的3.4万辆下降到1967年1.5万辆。1968年4月父亲重新恢复工作,面对当时的困难局面,心中万分焦急。一方面要带领全厂数万职工努力恢复生产,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另一方面还要抵制极“左”路线的干扰。那时父亲压力很大,不常回家,有时说好回家吃晚饭,我们总是等了又等,饭菜热了又热,就是回到家中话语也很少,经常吃住在工厂,守在总调度室,哪里生产紧就去哪里。不论是铸造、锻造,还是底盘、发动机、车身,经常和工人们在一起连轴转。有时夜里只在办公室睡上一小觉,天亮了再接着工作。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即使是春节顶多也就在家呆个一天半天,只要有工人加班,他就在厂里。

父亲十分关心工人群众。据小弟弟回忆:一天夜里,弟弟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他起身看见几个工人进了房间,工人们向父亲反映,他们刚下夜班,因为没有夜班车,回不了家。父亲一边耐心地安慰着他们,一边跟厂里要车。车来后,亲自送他们回家,并请他们第二天到厂里提出相应的意见,他们很感动。此事给弟弟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直不能忘怀。父亲平易近人、时刻关心群众的高尚品格,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1965年刘守华厂长(左三)陪同朝鲜金日成首相(左一)参观一汽

1972年刘守华(左2)率代表团访问英国,左一为孟少农

1978年刘守华(左)率团赴日本考察学习

1964年刘守华(右二)陪同李宗仁(右一)及夫人郭德洁女士(右三)参观一汽

就这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顶住各种压力,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转。1971年实现了由设计年产量3万辆到年产6万辆、产能翻一番的目标。

“十年内乱”期间,一汽承担了援建二汽的艰巨任务。父亲作为负责人,在一汽自身生产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全力支持二汽建设,先后从一汽输送了3000多名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骨干支援二汽,为二汽建设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确保了二汽顺利建成投产。同时,父亲亲自组织专门力量用较短的时间形成红旗牌CA771型两排座轿车的批量,完成了红旗三种车型的改进——红旗牌CA773型三排座轿车、红旗牌CA770J型敞篷检阅车、红旗牌CA770JH型救护车,填补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空白。

“十年内乱”是一汽最困难的时期,父亲说,这是他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最艰难的十年。授命于危难之时,创业难,守业亦难,在是非颠倒、激烈动荡的年代,守业更是难上加难。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创业者,父亲只能不顾个人安危,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不屈不挠,奋力拼搏,才能不辱使命,带领全厂职工坚守岗位,最大限度地减少文革造成的影响,守住一汽这份家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旗帜鲜明地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作为汽车工业管理领域的领导者,意识到要想提高汽车工业的制造水平,改变一汽二十多年不变的旧的管理模式,必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

1978年5月,经中央批准,他带领第一个中国汽车工业实习团赴日本实地考察学习。历时半年,走遍了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公司。回国后结合一汽实际,将丰田生产体系(看板管理、精益生产方式)用于本厂生产管理实践。同时积极开展与德 国、日本等企业合资合作,引进技术,将一汽的企业管理推向现代化管理的新台阶,在全国汽车行业内推广,开启了中国汽车企业学习丰田TPS生产方式的序幕。

1985年刘守华(前排左二)与时任一汽厂长耿昭杰(前排右一)访问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1981年10月父亲调回北京,先后任一机部汽车总局分党组书记、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副董事长,于1982年参加了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1985年9月离休。离休后,他仍心系汽车工业。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时刻关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他不顾年事已高,腿部疼痛,行动不便,拄着拐棍和其他咨询委员一道,从新疆到海南,走遍全国主要的汽车制造厂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咨询指导。他考察了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向中央提出发展汽车工业建设性意见。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一心想的还是汽车工业的发展,谋划着出院后的工作计划。胆囊手术清醒后,他高兴地说:“我还能再活20年,还要争取为汽车工业多做点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用颤抖着的手为《建国50周年中国汽车工业成就汇编》写下了“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努力奋斗”的题词,表达了一个老汽车工业的创业者为中国汽车工业奋斗终生的心愿。

一个严于律己不徇私情的人

父亲一生正直坦荡,光明磊落,公私分明,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不徇私情。1965年在全国学大庆的日子里,父亲带领厂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大庆人先生产后生活的“干打垒”精神,带头从有暖气、煤气、卫生间、木地板的楼房自费雇用马车搬到了由养鸡舍改建的平房,脱煤坯生煤火做饭,到公共自来水管担水吃,冬天用煤烧土炕、火墙取暖。1965年一汽被评为“大庆式企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汽车是稀缺紧俏产品,私下曾流传一辆汽车可以换三个进北京指标的说法。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给了企业极少量汽车自销权之时,作为一汽的厂长,父亲自然成为想得到计划外汽车的众人紧盯的目标,许多人想通过各种关系打通他这一关节。1978年大伯父的女儿在老家湖南的一家工厂当临时工,厂领导听说她叔叔在一汽当厂长,托她给工厂买辆汽车,并承诺只要买了汽车就可以给他转成正式职工。侄女到长春找到父亲,父亲严肃地说:“汽车是国家的,不是咱们私人的,这个忙不能帮。”事情没办成,结果,侄女被工厂辞退回家,至今仍是农民。父亲的堂弟曾看着厂门口一排排的汽车叹道:“这么多的汽车就不能给我们一辆?”女儿在石家庄地区某工厂当技术员,领导想借助她的关系买辆汽车,亲自去长春找父亲,还是无果而归。结果女儿被分派去筛煤,制煤球。父亲秉公办事,就是对亲人也不徇私情。但在家乡遭受灾情时,他毫不犹豫地汇款给予帮助。

一次父亲在北京出差,时逢周日,部里某领导及一些老同志来驻地看望。父亲请吃过晚餐后对随行的厂里同志说:“我和他们是老朋友,又是休息时间,不得用公款请客,这顿饭我个人花钱,不得报销。”随后交了50元钱,那是他当时工资的四分之一。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公私分明、不徇私情的人。

1985年访问美国

1990年12月13日,父亲七十周岁时,在日记中写道:“最近一时期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自身经历要否用流水账的方式写出来,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过去有所了解……如果能系统地把自己的经历整理出来,特别是走过的坎坷不平的路能说清楚,虽没有什么价值,还是有点意义的。决心从1991年元月开始用日记的写法一段一段写下来。”父亲是想把自己一生的工作学习体会留给我们,这无疑会是笔宝贵的财富。可惜因工作忙,始终未能如愿,成为最大的遗憾。

父亲的一生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新中国的建设,虽然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党无限忠诚,对工作满腔热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从不追求名利地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上也许只留下一个创业者的名字,但是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那个朴实、善良、坚毅果敢、廉洁奉公、勇于担当、负责任的可亲可敬的好父亲。父亲是我们的好榜样,他留给我们的高尚品质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家风将世代相传。

猜你喜欢

工业汽车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3D 打印汽车等
会飞的汽车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