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林业碳汇交易问题与对策

2019-11-29邓冬旺

绿色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碳汇普惠计量

邓冬旺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 广州 510520)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威胁和挑战,而应对气候变化,有效的措施之一是碳排放交易。碳排放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的一种市场交易机制,利用“有价”的碳排放,来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1]。在林业改革发展中,林业碳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森林碳汇购买的自觉性不断提升,或以此方式履行植树造林义务,推动生态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

广东省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根据2018年广东省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成果,广东省森林覆盖率为58.59%,森林蓄积量为5.52亿m3[3],林业碳汇发展潜力巨大。林业碳汇具有多重效益,可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内森林经营者可通过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机制,将粤北山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实现生态产品生产者获得一定经济补偿,促进林农增收减贫,同时激励林业经营者对森林进行科学经营和保护,促进林业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广东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建议,旨在为林业碳汇交易发展提供参考。

2 林业碳汇交易发展现状

林业碳汇交易是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形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根据相关规则确定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经过严格审核认定后,将其在碳汇交易市场挂牌出售,而碳排放企业通过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达到抵消其工业碳排放的过程。

2.1 国内林业碳汇交易发展现状

2015年11月,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将增加森林碳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三大目标之一,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45亿m3左右。2018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印发《生态扶贫工作方案》中提出:研究支持林业碳汇项目获取碳减排补偿。

目前,国内林业碳汇项目有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项目、福建林业碳汇(FFCER)项目和广东碳普惠( PHCER)项目。其中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项目和福建林业碳汇(FFCER)项目适用范围为造林、森林经营、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广东碳普惠( PHCER)项目适用范围为森林保护、森林经营。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项目申请目前处于暂停阶段,现已公示项目有98个,已备案项目有15个。福建林业碳汇(FFCER)项目和广东碳普惠( PHCER)项目只能在各自省内碳交易市场完成交易。

2.2 广东省内林业碳汇交易发展现状

广东省林业碳汇发展分为林业碳汇起步阶段和初步发展两个阶段。

2.2.1 林业碳汇的起步阶段

200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300万元,在河源市龙川县和汕头市潮阳区分别营造200 hm2碳汇林。2008年,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对龙川县200 hm2碳汇林固碳量进行第一次计量,开创了广东碳汇林建设及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的先河。

2010年1月,省委在粤北山区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碳交易等,山区可以借助生态优势“发财致富”。2010年7月,国家正式确定广东为全国低碳省建设试点省。同年11月,省政府召开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启动大会,正式启动国家低碳省建设。

2.2.2 林业碳汇的初步发展阶段

2015年5月,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首期减排量获得签发,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签发减排量的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林业CCER项目)。广东粤电环保有限公司购买了项目的减排量用于减排履约,实现国内购买林业CCER的第一笔交易,对于我国林业碳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016年1月,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广州、韶关、河源、惠州、东莞、中山6市为广东省碳普惠制首批试点城市。

2017年6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首次竞价PHCER项目,其竞价项目分别为国营刘张家山林场林业碳普惠森林保护项目A(26284 t)和国营刘张家山林场林业碳普惠森林经营项目B(11328 t),广州微碳投资有限公司以14.71元/t竞得国营刘张家山林场林业碳普惠森林保护项目A(26284 t);杭州超腾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14.75元/t竞得国营刘张家山林场林业碳普惠森林经营项目B(11328 t)。

2018年5月,省属东江林场林业碳普惠项目(PHCER)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完成竞价交易,广州微碳投资公司分别按保护类碳汇单价为16.01元/t和经营类碳汇单价为16.34元/t,竞得保护类碳汇34254 t和经营类碳汇27161 t。

3 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统一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标准

碳汇监测与计量是开展碳汇交易的重要前提,北美以及欧洲为IPCC相关指南提供了有关的监测参数,在土壤分类系统默认参数上,我省与国际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应用这些标准显然不符合。目前,全省没有统一的碳计量技术、碳汇监测技术及相关规范标准,导致衡量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碳汇的精度不高。

3.2 缺乏林业碳汇专业复合型人才

林业碳汇项目在作业设计、项目实施、计量监测、审定核证等环节都需要一批有理论、懂实践、会操作的技术人才。目前,中介服务机构、第三方机构的素质能力良莠不齐,导致出现项目设计不科学、计量监测不准确、审定核证不严谨等问题。

3.3 公众对林业碳汇的认知度不高

虽然现在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然而对林业碳汇的认识程度却不很深刻,多数人对“京都规则”以及“非京都规则”碳汇项目不够清楚,对于碳汇管理交易的相关技术与规则标准体系缺乏了解[4]。将《京都议定书》内的规则,认为是国际碳汇市场,觉得只要能够固定和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便可进行碳汇交易。但是森林碳汇不是都能进行交易的,只有在碳汇产权清晰基础上,属于新增的林业碳汇量,再通过相关规定计量、监测以及认证注册的基础上,才能开发形成碳汇产品。但就现在的方法学而言,碳储量是不能够进行交易的。主要原因是其商品属性不明晰,不存在额外性,无法进行计量监测。

4 建议与对策

4.1 建立健全林业碳汇交易市场运行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规则和国家政策衔接、符合广东实际的林业碳汇交易市场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林业碳汇交易群体培育机制。培育和扩大大中型企业作为购买林业碳汇的主体,同时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林业碳汇销售微信平台,引导和鼓励所有释放“碳足迹”的企业、个人等社会群体通过零星购买的方式,扩大林业碳汇购买群体,促进全员环保体系的形成。二是建立健全碳汇交割机制。探寻先进行全额付款接着进行建设验收或先首付后依照进度进行分期付款的“期碳”交割制度,促进林业碳汇项目建设与碳汇交易良好互动。三是建立健全林业碳汇与碳排放配额交易协调机制。对减排产品成本以及收益进行科学的测算,通过经济杠杆充分利用,对碳排放配额以及林业碳汇交易价格进行有效调节,让碳普惠( PHCER)项目价格趋同或略高于碳配额(FJEA)成交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价格,推动碳减排交易市场均衡有效发展。

4.2 建设林业碳汇项目申报平台

广东省林业局应积极探索建立“广东省林业碳汇项目申报平台”,该申报平台中包括项目网上申报平台、项目申报流程指南、项目设计文件模板、项目评审指南等内容,实现项目线上申报,统一规范申报流程和申报材料,同时做到项目网上公示、接受公众监督,确保林业碳汇项目规范有序。

4.3 建立林业碳汇项目质量体系

邀请省内外有关林业碳汇政策制定、林业碳汇方法学研究和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等领域专家担任林业碳汇项目顾问,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为林业碳汇项目顺利开展评审奠定基础。林业碳汇项目建设和交易是市场的自主行为,应当遵循市场规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方法学要求,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合格性、有效性。要求项目业主、专业咨询或中介服务机构、第三方评审机构等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必须真实有效,不得有串通舞弊、弄虚作假等行为,一经发现,将根据相关规定,对违规的市场参与方给予暂停、限制或取消交易资格等失信惩戒。

4.4 加大科研力度,培养林业碳汇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

林业碳汇项目不仅是单纯的造林工程项目,而且主要的内涵是林业碳汇的交易,是经济学的新兴领域。加大我省林业碳汇经济专项研究的科技支撑力度,开展省内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体系、林业碳汇发展模式、森林增汇对策等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培养一批有理论、懂实践、会操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与省内外农林高等院校和林业科研单位的合作,大力培养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林业碳汇方面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参与国内低碳能源技术的交流合作,为广东省林业碳汇发展人才资源提供强有力保障。

收稿日期:2019-04-29

作者简介:陈亚军(1968—),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权登记工作。

猜你喜欢

碳汇普惠计量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数据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相关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提升侗族传统农业碳汇积累的创新模式研究
对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的思考
大兴安岭地区碳汇量市场经济化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