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电视媒体借鉴Vlog制作节目的思考

2019-11-29冯玉婷

科技传播 2019年19期
关键词:春耕主播受众

冯玉婷

Vlog 最早诞生于视频网站YouTube 上,目前已经形成了靠广告变现的稳定模式。而在我国,Vlog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大平台正在着力打造这一短视频的新风口,目前Vlogger(视频博主)比较集中的除了Bilibili 网站,还有新浪微博等平台。

1 Vlog 与其他短视频产品的区别

与一度流行的15 秒短视频产品不同,Vlog 没有时长限制,有足够的容量进行创作和展示,内容更加立体;同时,相比拍摄对象更多元的短视频,Vlog 更强调个人风格,突出博主本人的第一视角;在制作上更加精良,后期字幕、特效更为考究、强调视听的刺激和调性,因此视频清晰度和音乐的完整度更高,这与此前粗糙、原生态的短视频有着鲜明区别。

2 Vlog 的主要类别

2.1 美妆美食类

伴随国内电商和直播类平台的蓬勃发展,一大批美妆美食类博主诞生了,他们是Vlog 运营的主力军,他们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详细的展示,分享美妆护肤产品使用心得、传递厨房做饭秘笈,让目标受众产生冲动消费和流量追随。

2.2 旅游类

旅游类的Vlog 更强调过程的连贯性,为用户带来了真实、全景式的记录,给用户一种不同于自己的生活的新鲜体验,甚至成为游玩攻略,这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一类短视频。

2.3 学习类

Vlog 主要用户是新生代年轻人,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更加敏感,因此学习类的Vlog 应运而生,一方面带来具体的指导和传授,另一方面,也带来陪伴感。在B 站上,“90 后”“00 后”用户占比达80%以上,Vlog 的题材多以学生记录校园生活日常为主,还延伸出一支颇具规模的录制下自己学习过程的“study with me”党。

2.4 明星生活类

在流量明星聚集的新浪微博上,很多明星都曾发布过自己的Vlog 产品。有的Vlog 展示了明星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让千万粉丝目睹明星的另一面,这既满足了忠实粉丝的好奇心,又成功圈了一批新粉,引领话题,制造明星效应。也有的Vlog 成为新型广告形式,成功实现短视频的变现。

3 Vlog 的制作规律

3.1 制作手法专业多样

尽管伴随移动端的发展,视频拍摄的门槛在不断降低,一部手机就可以成为发布者,但Vlog 的创作门槛却比较高,在内容的打磨上更注重画面的协调、故事的连贯、拍摄的审美以及剪辑的技能。前期拍摄对设备有要求,注重镜头语言,在后期制作中,强调音频、画面特效、文字、配音元素,需要系统专业的技术支撑。这其实已经非常接近电视视频制作的基本要求了。

3.2 鲜明的个人风格

Vlog 具有公开性,但又有个人化、私密性的一面,因此“人格属性”是它非常重要的特点。这非常符合崇尚个性化的新一代受众的趣味,这部分人群张扬自我,有强烈自我表达的愿望,也就更容易接受Vlog 这种形式。以Vlog 来打造IP 化个人品牌,通过孵化具有独特标签的Vlogger,在短视频垂直领域深耕,或许会站上下一个风口。

3.3 日常感、陪伴式

Vlog 的诞生是为了记录生活,再加上它的互联网基因,天然具有分享属性,因而有着很强的随意性和互动性,它的制作也可以跟电视真人秀,或者是直播等方式相结合,通过Vlogger 极具洞察力的眼光,放大生活中琐事的光芒,为受众带来更多日常感,陪伴式的视频内容。

4 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借鉴意义

短视频这类新兴传播方式的兴起,也在更新着主流媒体人的认知,在媒体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今天,不断探索学习,才能进一步提升影响力。Vlog体现了大众性和专业性的结合,和电视节目制作有一定共通之处,值得借鉴。

4.1 电视媒体新媒体端适合创作Vlog 产品

Vlog 产品受众的属性偏年轻化,覆盖人群和电视媒体“两微一端”用户重合度很高,因此电视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可以多生产集纳Vlog 一类的新媒体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回归。目前各电视台都在力推台网融合,在重大新闻报道中力求双屏互动,而Vlog 形式活泼,风格鲜明,非常有利于打破常规的过于严肃的报道套路,成为传播爆款。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新媒体央视财经为例,2018 年年底到2019 年,已经陆续制作了30 多期多种类型的Vlog 产品。比如3 月23 日气象日,主播化身气象节目主持人,走进中央气象台,揭秘天气预报的花絮,普及气象知识等等;3 月8 日国际三八妇女节,记者带网友走进驻外大使馆一起过节。这一类Vlog 选取特定的日子,进行场景和故事的策划制作,突出揭秘性和趣味性。除此以外,一些专业性强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在传播路径探索上有所作为。比如2 月27 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上任后首次在国新办发布会公开亮相,备受业界关注。央视财经记者为此制作了Vlog 在新浪微博发布,记录了从出发到新闻现场的全程,充分满足了观众和广大投资者的期待感,也为接下来大屏的电视资讯节目做了很好的引流。类似的还有央视财经2019 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特别报道,该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高端权威大气,但是与普通观众的生活和认知都有距离。为此,央视财经新媒体和《第一时间》栏目共同打造了一款叫做“春天里的钓鱼台”的Vlog产品,由主播带着网友打卡神秘的钓鱼台国宾馆,并把论坛的精彩内容都融汇浓缩在Vlog 里,在央视财经电视端和手机端同步释放,大小屏合力形成了传播亮点,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转载转发。

4.2 走基层等纪实性新闻报道可参考Vlog 形态

让Vlog 与常规的短视频节目区别开来的,有两个关键要素:故事线和空镜头,这两个要素共同记录了一个连贯完整的事件。故事线就是谁什么时间在哪做了什么,相当于新闻的5W 要素,而空镜头包括对环境、过程、动作的展示,相当于电视新闻重要的镜头语言。可以看出,Vlog 本身具备的要素已经和电视新闻报道要求非常接近了。鉴于vlog 对于细节的关照挖掘,以及贴近生活的特性,在制作纪实类新闻报道时,可考虑此种形态的传播。目前,各大媒体都在正在开展践行四力的活动,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一类宣传报道要求记者深入基层,记录一线的生产生活,突出记者个人的观察。这种报道基调和Vlog 个人化、纪实化的风格两相印证,因此如果采用Vlog 的方式拍摄,会让观众及网友耳目一新。仍然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19 年的春耕报道为例,央视财经推出“春耕走一线”系列Vlog 产品,从主播记者收拾行李开始,到抵达机场,走进全国各地的春耕现场,用不超过五分钟的视频全程记录主播走一线时遇到的人物、故事。行进式的报道结合新鲜的表现形态,为这组报道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效果。

4.3 通过研发Vlog 产品打造名记者名主播

在这个时代,个体越来越关注自身,追求差异化,他们也会被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Vlogger 吸引。在国外,已经有一批Vlogger 靠着持续不断的内容和人设输入,将自己打造成了超级IP。同理,电视媒体要想打造符号化的著名记者和著名主播,就可以结合他们的个体特点,量身定做相应的Vlog 产品,让他们成为流量担当,吸引特定的观众人群。在上述央视财经春耕报道中,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共派出五名主播深入到春耕一线,插秧播种,各自展现了演播室以外的记者型主播的形象,既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也挑战了自身局限。这种突破性的操作直接提高了节目的辨识度,为电视聚拢了更多年轻粉丝。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术迭代更新,为受众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表达载体,不过渠道多样化,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是挑战而是机遇。随着5G 时代到来,未来的视频样态不会止步于Vlog,而是将更加丰富多元。电视媒体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也要不断求新求变,借助技术的突破、赋能,实现自身的进化,创造更多贴合时代需求的优秀节目和作品。

猜你喜欢

春耕主播受众
做好春耕备耕 保障粮食安全——各地春耕备耕动态
“春耕始万物生”春耕备耕正当时
第一次做小主播
春耕备耕正当时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是小主播
春耕备肥用肥 你准备好了吗?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