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学视角下文博类节目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路径探索
——以《国家宝藏》为例

2019-11-29吴家渝赵怀远钟景怡

科技传播 2019年19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文博通俗

吴家渝,赵怀远,钟景怡

如何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工作难题。本文尝试从叙事学和电视艺术的相关理论出发,就如何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以通俗文化为外衣,以精英文化为骨肉

文博类节目中精英文化叙事和通俗文化叙事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两者不仅可以共存,而且结合将对“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起到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宝藏》(第一季)的节目,概括出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共生的路径。

1.1 通俗文化“外核”与精英文化“内核”

相比较于传统的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最大的创新点就在于它用综艺的外壳包裹文化的内核,用综艺类的节目形式为外衣,通俗易懂的叙事话语和叙事符号叙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迎合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接受特征——电视观众的接收行为大体可概括为五项特征,即视听双通道接收、共时分享性、家庭性与随意性、习惯性与仪式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国家宝藏》(第一季)在叙述国宝故事的时候,不仅以综艺的形式,还配合了大型灯光特效和高科技的舞美,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得节目更易被观众接受,从而去了解节目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核”。因此,文博类节目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时候,可以为节目披上迎合观众口味的外衣,再进行精英文化的叙事。

1.2 利用“中介”达到融合

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还是有一定的沟壑难以跨越的,在电视节目制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该节目的形式,邀请明星来担任国宝故事的叙述人,这样的两重身份恰巧符合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特征,所以以此为介质,为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搭起“友谊”的桥梁。在文博类节目中,如果想让观众接受节目所要表达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可以像节目一样利用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可以是明星、可以是专家,也可以是其他载体,他们的作用就是吸引观众,让观众通过他们去更深入地了解节目所要表达的深刻寓意,避免了“知识鸿沟”所带来的信息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如此让通俗文化叙事和精英文化叙事能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又不产生冲突。

2 节目叙事年轻化,借力全媒体叙事

20 世纪90 年代时,电视机走进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人们愈发习惯用电视机来观看影视作品;进入21 世纪后,智能移动终端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观看影视节目的方式,也改变着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从单一的电视叙事,转变成多元化的全媒体叙事。

叙事模式的变迁,给文博类节目叙事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此类节目需摆脱传统宏大叙事的束缚,加入微观表达。《国家宝藏》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也有细致的微观表达,两者结合让《国家宝藏》的叙事更加富有张力。节目虽然还是采用了宏大叙事的方式去叙述“上下五千年”的国宝历史,但是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敢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加入了基于史实进行艺术改编的“前世传奇”舞台剧,把叙述眼光聚焦至国宝所在的历史时期发生的某一件具体事情或者典型历史人物,同时从“今生故事讲述人”的角度,管中窥豹,去发掘国宝对于当今整个行业、整个时代的意义。这样的宏大叙事与微观表达相结合,让传统意义上“枯燥、干巴巴”的文博类节目找到了全新的叙事方式,也打破了传统宏大电视叙事的限制。其次,文博类节目需要做好“年轻化”。《国家宝藏》邀请了王凯、易烊千玺等能引起“明星效应”的明星,年轻的血液注入古老的国宝,赋予了节目青春的气息;此外,节目中偶尔出现一些网络流行词汇,也助力了节目的年轻化。再次,文博类节目的推广需要充分发挥全媒体叙事的优势,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国家宝藏》开通了官方新浪微博账号“@CCTV 国家宝藏”,在微博上推送节目精彩片段、嘉宾海报等,吸引网友的关注,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优势进行节目的传播。另外,全媒体叙事应选择合适的平台,选择自由化和多元化的渠道。随着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开遥控器,不再死守在电视机前。人们选择在移动端(手机、iPad)上收看节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家宝藏》正确地对收视市场做出了判断,不仅仅在电视平台(CCTV-3 首播,CCTV-1 重播)上播出,还在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Bilibili(哔哩哔哩,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多家视频平台进行播放。在选择播出平台的时候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思考,努力迎合年轻受众,在年轻的群体中引爆话题,也是节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深挖中华传统文化,激发读者共鸣

人们喜欢阅读故事,无非是被作者精心设计的叙事内容和故事主旨所吸引。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离不开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人们为之着迷是因为从历史的长河中看到了美好,是因为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求与这些历史人物故事的主旨传达是高度一致的。就如同节目中李晨以宋徽宗的身份在《千里江山图》前表达治理江山的豪情壮志——“这就是大宋的《千里江山图》,这就是朕梦寐以求的千里江山”;王凯化身乾隆,揭秘“瓷母”的烧制工艺所传达的匠人精神;梁家辉作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守护人,讲述司马光父子守护石鼓的故事所强调传承的重要性;雷佳音化身楚国“令尹”,与误入墓穴的汉代学子围绕着云纹铜禁展开一场有关楚国800 年沉浮的讨论所影射的物是人非……人们总能从祖先们与国宝之间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在节目中这些故事的表达是节目创作者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提炼与生活,流动着人类共同的生活体验,极易激发读者的共鸣,从而收获不俗的叙事效果。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堕入“浮躁”的漩涡,在急速前行的路上也失去了很多。人类就是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存在的,在收看文博类节目的时候,观众的内心是平静的,可以暂时远离生活中的烦恼。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精神内涵,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美好的缩影,可以使人的内心得到平静,心灵得到抚慰。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是时代的“镇静剂”,也是人们在失意之时的“定心丸”。文博类节目需挖掘和重塑中华传统文化,植入用户思维,重视叙事内容的呈现,以更好地寻求观众的共鸣。

4 文艺叙事与历史叙事相结合

《国家宝藏》在历史叙事的基础上,融入了文艺叙事。节目组根据明星艺人的性格、专长、地域特点等,每期都会邀请特定的明星艺人来担任“国宝守护人”,并由他们出演国宝的“前世传奇”舞台剧——这是《国家宝藏》最创新的一点——把文艺叙事的元素融入到了历史叙事中。第一期节目中,李晨担任《千里江山图》的“国宝守护人”,并在“《千里江山图》·前世传奇”中扮演宋徽宗,亲自把绘画技艺传授给王希孟,把一个热衷艺术、愿意帮扶一位年轻有天赋但尚未证明自己的画家的皇帝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可见,国宝守护人的精彩演绎成功地把文艺叙事融入了历史叙事。

节目中,“前世传奇”的故事基于史实进行合理的艺术改编,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舞台剧内容的真实性,又提升了节目的娱乐性,深得观众的喜爱,使得《国家宝藏》叙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效果显著提升。《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博探索节目,具备较强的科普教育意义和目标,基于历史事实来讲述国宝故事是它的职责和使命。但是在这基础上,《国家宝藏》又加入了文艺叙事的元素,这两者的结合降低了国宝这个历史题材的枯燥程度,提高了节目的娱乐性和可看性。历史叙事与文艺叙事相融合这一模式创新,可以为文博类节目的制作和输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家宝藏》将叙事元素与电视艺术元素进行有机结合,用年轻化的话语成功地让国宝“活”起来,讲好了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也为今后的文博类节目乃至其他文化类节目的良性发展提供了进路。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文博通俗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Sumo Wrestling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文博扬帆起航
文博学院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