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停伐后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的思考
2019-11-29张乔伟
张乔伟
(云南省元江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云南 元江 653300)
1 引言
2014年,为了更好地实行生态保护,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为增加国家的木材储备、修复生态环境,国家对几个大型国有林区做出了指示,要求停伐,加强生态保护,进行林业经济的科学经营,督促林业企业的转型。之后,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开展了全面停伐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很多重点国有林区陆续跟上,我国的停伐政策逐渐铺开。停伐对林区、当地的林业经济、生态保护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积极面对。
2 天然林停伐后面临的困境
森林是地球之肺,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精华,是森林系统中群落最稳定、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最完整,生态功能最优越的生态系统,停伐,保护天然林,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天然林的资源的可再生良性循环,是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提高国家木材储备,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转型,提高天然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但是,停伐也带来很多的困境,需要积极面对并加以解决。
2.1 影响林业产业链和当地产业结构
天然林的是林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因间伐、优化森林结构的采伐为市场供应很多木材,林业的调查规划设计、采伐、贮藏、检验、加工、销售等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天然的停伐,必然会大幅度的减少木材的供应,对产业的影响非常重大。产业链受影响,相关的木材采伐、加工产业势必大幅萎缩,影响当地林业经济的暂时发展。产业短期内,林业产业的总产值下降,对当地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也会造成影响。
2.2 对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冲击
林业企业生存的根本是林区的实木产业,全面停伐后,林业企业失去最重要的原材料来源,那后续的很多生产经营活动就没法进行,直接影响林业企业的收入,很多依赖林业采伐生存的企业甚至面临倒闭或破产。另外,天然林的工作主要在重点林区展开,而重点林区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多是政企合一的,由当地的国有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企业还担负着大量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支出和政府经费、林业事业费、其他一些社会性支出,承担着国家很大一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经费支出,全面停伐后,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收入锐减,这部分的支出就很有压力,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很大负担。
2.3 人力资源结构压力
天然林全面停伐后,会产生很多的富余劳动力,原先林业产业的林木工人需要分流、转岗、再就业安置,林业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又需要很多的新兴产业的职工、技术人员,这部分人员的招募、培训、教育、上岗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基础,但是,林业采伐工作是传统的、历史悠久的产业, 一方面,大多数伐木工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技术,转岗再就业困难,而且很多以林业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林区,当地根本没法接收那么多富余劳动力,给当地社会带来很多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服务跟不上,或是地理位置偏远,转型发展的林业企业、林区很难吸引高端人才,甚至有大量人才外流,造成人才严重断层,不利于当地社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2.4 机械设备安置、电力、运输、原油等关联产业受挫
很多的重点林区,林业采伐和加工是大规模机械作业的,机械设备是相关企业的重要固定资产,停伐后,大批的机械设备的处理是个很大的问题,不管是废弃的还是能正常使用的,大量的、多种类的机械设备基本或与采伐相关的物资都转移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极大的企业损失和资源的浪费。停伐后,电力、运输、原油等能源产业也会受到极大冲击,运输量下降,用电量减少,相关企业的收入也会下降,影响其发展。停伐后,林区周边的餐饮、零售等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产业也面临客源锐减的问题,也需进行转型。
3 天然林停伐后的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
天然林停伐是国家认真考察调研后做出的决策,对林业资源保护、木材战略储备、林业经济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短期内确实会带来很多问题和困难,但挑战也意味着机遇,加速问题解决,走出困境,天然林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将会走上新路径、迎来新气象。
3.1 停伐后天然林的生态保护
天然林停伐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木材储备和生态保护,停伐后,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首先,应积极整合林区的种质资源,筛选优良种质,隔离保护特殊种质,加强研究,做好相应的培植、移植培养工作,完善林业档案。然后,应对林地的良种基地、优质种植园、种苗培育基地等资源单位进行统一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保障优质良种的选育、培育。同时,引进优质的、对当地气候条件有极大适应性的树种,丰富林区的林质资源,补充种质,丰富林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其次,进行严密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加强林地规划,对林地进行合理的原地、异地、隔离保护,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保护方案,提高林业生态保护的有效性;最后,完善天然林区的林业信息系统,对林区的所有森林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归档,并根据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情况进行不断更新,便于管理者更好的掌握天然林面积的变化、树种的增长、林分、树龄的变化、病虫害防治等基本信息,为天然林的保护的科学决策和保护措施的综合评价提参考和依据,提高天然林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 促进停伐后林区经济的转型
天然林停伐后,积极进行经济的转型是发展区域经济,促进林业经济的唯一道路。
3.2.1 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森林是自然的宝库,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天然优势。天然林区的生态保护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人主动参与,在天然林下进行食用菌、笋、药材的种植和培养,不仅可以促进林区的生物多样性,优化树种,还能充分的利用林区的土壤、植被、水等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养殖的规模化进行,可以长期的发展成产业,进行相应的产业链,吸收原林区的转岗人员,促进当地劳动力的吸收,增收民众收入。
3.2.2 开展特色养殖
很多天然林区大多比较偏远,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离主要城市较远,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很难就近发展实业,为了更好地利用林业资源和身边区位优势,可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畜牧业,利用气候条件促进生态养殖业的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3.2.3 开展森林旅游
天然林的保护不能只靠相关单位纯粹的进行管理保护,必须让其产生生态效益,将生态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这样的保护才具有可持续性。所以,充分利用林业资源,挖掘天然林区所在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将其整合开发,结合林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展森林旅游,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结合。
3.2.4 构建新的产业链,促进林业企业的发展转型
传统的林业企业,大多以木材采伐和木材的深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不高,走的是粗放型发展路线,全面停伐,虽然给当地的林农业企业带来了冲击,暂时的陷入困境,但这也是林业企业转型的机遇,基于当地林下经济的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展开森林旅游的开发和深入,林业企业可以构建新的产业链,提供对应行业的相关产品,变粗放型为集约型,从传统简单加工到深加工,探索和建立林业经济相关产品的精加工和产品品牌的深度开发,构建新的产业链,促进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3.2.5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劳动力结构优化
停伐后的劳动力安置是停伐区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再就业,当地政府必然加强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吸引更多高素质的、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流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当地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4 结语
天然林的保护和发展对当地生态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保护和林业经济转型,国家实行了停伐政策,停伐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境,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关出路,期望对停伐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