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记者的守正创新

2019-11-29

科技传播 2019年16期
关键词:荒山新闻记者时代

谭 玲

无论什么时代,记者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守正创新,依然任重道远。

1 守正

守正,意为恪守正道,对新闻记者来说,守正是基础和前提,是一名记者最根本的职业操守,记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坚定地政治责任感,客观的报道态度和娴熟的职业技能等才能肩负起这一职责使命。

1.1 良好的职业操守

曾经新闻工作者从个人的实践体验中总结出记者需要具备的职业操守是:“敏锐地去发现事实;忠实地去报道事实;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人民日报社梁衡认为:“有四种人做不得新闻,一是有私心、好嫉妒,遇事不肯说人之好;二是少理性,缺思路,选材析理抓不住要害;三是爱偷懒、不吃苦,不深入采访,不认真剪裁,抓不到最本质最典型的材料;四是好卖弄、喜粉饰,为文总要喧宾夺主”。一名好记者是脚板底下“练真功”,勤思好问“捉活鱼”,既要胸怀大局,又要心系百姓。所以说新闻记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1.2 坚定的政治责任感

新闻的政治因素决定了记者必备的政治责任感,新闻记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报道任何新闻事件都要以党的喉舌功能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忠于党,忠于人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1.3 客观公正的报道态度

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实真相是记者必须要把握好的准则。无论时代怎样变,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采编的根本和第一要旨。客观报道除了它作为一种报道原则和报道形式的独特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的那种新闻理念和职业精神,它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一旦离开真实,导向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些得到受众欢迎的媒体,都是因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在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客观报道中提高了知名度和公信力,树立了权威性。要做到客观公正,也需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深刻思考分析,扎实采写报道。

1.4 娴熟的职业技能

娴熟的职业技能是一名记者必备的基本功,采访的技能技巧、文笔文风的优劣直接导致宣传报道的成败。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记者就要不断充电,经常积累,俗话说要较好地输出“一滴水”,理应先得积累“一桶水”,如果你积累一万个故事,不就等于成就了天方夜谭!另外,一个记者的眼光是否独到,嗅觉是否敏锐,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文章是否深刻,都涉及到职业技能水平高低,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条件,是写不出精品力作的。新闻工作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他们的成功无不告诉我们:“涉潜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只有坚持长期深入实践,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新闻信息,才能写出一些有影响面大、具有深远意义的新闻作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工匠”。

2 创新

创新,意为改变和突破,它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在当今世界,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无论是新话题还是老命题,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创新似乎是唯一的走向和出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维护好电视宣传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2.1 新闻内容的创新

在“收视为王”的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垄断已被多媒体打破,电视人如何创新,出奇制胜,抢占先机,笔者认为“内容至上,以质取胜”仍然是不变的真理。新闻内容始终贵在新、奇、快,这就要求电视人更要敏锐地去发现新闻,善于挖掘新闻信息的深层意蕴,从小故事中挖掘大主题。另外还要善于独辟蹊径,运用独到视角,让大众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比如改革开放40 周年的报道,不妨从群众眼中的改革,寻找老百姓看得懂、聊得下去的切入点,从老百姓的视角反映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从中找到改革的烙印,折射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成就,从而做到微观角度表达大主题。笔者在去年采制的电视新闻专题《百亩荒山半生缘》,就是考虑到现如今“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这句话也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不过这句话放在三四十年前的集安,大多数人可能不敢想、不敢为,那时候有没有人敢走在林权制度体制改革前列,主动绿化荒山,寻求致富途径?笔者通过多次深入调查,找到了这位40 年前第一个承包荒山敢吃螃蟹的人,改革开放40 年,他从绿化荒山,到发展林下中小药材、山野菜,538 亩荒山成了立体资源宝库,保护了绿水青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正是改革的春风召唤着黑土地上最勤劳的人们,从联产承包到户到承包荒山荒地,他们的奋斗史,无不浸透着改革开放40 年来,惠民、惠农村的好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深刻变化,也反映出改革给无数有梦想的创业者点燃希望的硬道理。“十一”期间第一时间播出,收视率一再创集安广播电视台新高,在第一时间我们收到了观众的反馈:“看了集安电视台的《百亩荒山半生缘》深受感动,故赋诗一首赞于海生:闯关落户来大川,从此永结特产缘。改革开放政策好,率先承包百亩山。全心投入为致富,不达目标心不甘。实践炼就土专家,特产事业堪典范。”这样的反响让我们深感欣慰。

2.2 报道形式的突破

一条好新闻也离不开报道形式的创新,如果千篇一律诵经式的报道,观众的视觉和审美都会出现疲劳,对于同一新闻题材,运用比较富裕创新意识的新闻报道形式,特别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再加上群众性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语言,才会使报道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才会丰富荧屏,达到预期效果。就个人实践体会,在采访十九大的宣传报道中,任务急,报道重,思考再三,选择了工人、农民、司机三个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以他们不同的学习十九大报告的方式为切入点,从个人与大家、小家的成长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和百姓满满的获得感,传递着在好政策引领下,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浓浓正能量。通篇采用同期自述形式,全部是百姓自己的语言,耐听、耐看、易懂,接地气,全面、直接、客观地反映了新时代、新气象、新变化、新希望,在创新中也收到了预期效果,在省级新闻作品创优中获得一等奖。

2.3 自身能力的提高

电视新闻记者一直是走在时代前沿,只有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才能足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其中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是专业新闻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如电视新闻编辑、采访、写作、制作、主持等,在新的媒体时代更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广泛的文化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像央视主持人董卿“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丰厚的文化底蕴提升我们深刻理解新闻事件所反映的人生哲理的能力,让新闻报道更具指导意义和影响力。第三方面就是要努力提升自身信息捕捉能力和敏感度,在寻常的生活实践中找到更多的新闻线索,选取到最佳的新闻报道角度,才能让自身的专业实力在新闻报道中占有一席之地。

3 结论

总之,电视人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观众的必然需求,也是当今这个数字时代各种新媒体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实际上,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电视节目从来没有停歇过创新的脚步,各类新栏目风生水起,各自引领着风骚。进入融媒体时代,媒介技术革命,传播技术和手段突变,我们必须要调整好心态,应对挑战,在工作中,不自高自大也不自艾自怜,定位自身角色,保持奋发状态与奋斗姿态,加倍努力、不懈进取,在新时代中勇立潮头,让电视新闻呈现新的气象、收获新的光荣。

猜你喜欢

荒山新闻记者时代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福安八斗村:扶贫做得精,荒山野茶能刨金
小猴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