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避免新闻摄影的隐性失真

2019-11-29

科技传播 2019年15期
关键词:真实性噪音隐性

张 欢

新闻摄影的关键在于它表现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新闻形象的纪实性,一部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能够将新闻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视觉冲击有机的结合起来。新闻摄影主要是以图片和影像的形式,配备相应的文字介绍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时间进行新闻报道。主要使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及时性的报道。一直以来,人们都对新闻摄影存在这样一个认知:假如新闻报道中的图片或影像存在造假,新闻报道就无真实性可言,然而人们并未意识到图片或摄影存在造假,这类新闻就会误导人们的心理和行动,属于显性失真;假如新闻报道中所采用的图片是真实的,完完全全是拍摄于新闻事件现场、未加任何修饰的图片,人们就会认为这类新闻报道具有真实性。然而,这种错误的认知一直诱导人们意识不到新闻事件真实的一面,即使是真实的图片,但它所配备的文字介绍却不一定属实,这也存在新闻造假行为,这类新闻摄影属于隐性失真。新闻摄影中的隐性失真引导人们看到了真实的图片、阅读了错误的新闻事实,与新闻摄影的显性失真一样干扰人们无法看到事实的真相,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

1 新闻摄影隐性失真的表现及原因

新闻的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中每一个事件介绍都是真实存在的,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都要具有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主要有4个特点:事实真实、过程真实、限度真实、即时真实。而新闻摄影中往往因为一个图片或图片背后的故事让人们所接受和理解,人们一般只注重图片是否真实,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故事是否真实,图片是否真实、故事是否真实发生都难以验证,这就致使新闻摄影存在隐性失真,主要有以下表现及发生原因:

1.1 新闻传播者的错误诱导和故意欺骗

新闻传播者主要利用真实图片对新闻接受者进行错误诱导和故意欺骗,分为无意和故意两种行为。

1.1.1 过度修剪

将拍摄好的图片进行编辑和后期修剪能够优化图片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减少图片所表现的信息价值,利用图片后期修剪功能,能够节省新闻版面、突出新闻信息、减少视觉冲击力的干预。然而在新闻摄影过程中,有目的进行取景、拍摄,对所拍摄的图片进行针对性的修剪,可以诱导新闻接受者接收错误的图片信息。比如,在2010年第53界荷赛中,体育特写类组照三等奖获得者斯蒂芬·卢迪克因将背景的物体修剪掉而被取消获奖资格,组委会调取RAW格式的原始图片后发现,被取消资格的那张图片将原图修剪至10%,并将彩色照片转化为黑白照,将照片的4个边角采用的加暗处理。

1.1.2 删减合成

新闻的价值在于其真实性,人们可以通过真实的图片了解新闻的真实情况,而不是欣赏新闻图片的优美画面。在实际的新闻摄影中,经常存在一些为了美观而将原图片进行删减合成的现象。比如,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经济与科技类金奖获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被广大网友质疑为软件合成作品,获奖者曾经利用电脑软件将图片的内容今县境结构性的剪贴,属于电脑人工删减和合成作品,组委会取消其作者林勤的比赛资格和金奖获奖资格;2015年,东山岛全国摄影大赛特等奖作品《浪漫之夜》为两张照片的合成图片,有一些网友指出福建东山岛地处北半球,而作品中的夜空银河拱桥只能在南半球看到,因此,这幅作品存在造假行为而被取消获奖资格。

1.2 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提出信息传播过程中“噪音”这一概念,也就是指由于存在机械故障产生噪音干扰,使得信息和信息接收之间出现信息失真。噪音具体分为机械性噪音和符号学噪音两种。新闻摄影图片在传播信息过程中所表现的机械噪音主要包括摄像机的快门速度、调焦对焦、景深控制等方面,图片上配备的文字位置以及压缩过度等造成图片不准确完整。另外,符号学是交流的一种理论方法,符号学噪音主要是由于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存在的认知差异,比如,在1987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中,一幅获得金奖的作品《小夫妻》,所拍摄的女孩和站在她身旁的男青年并不是夫妻,而拍摄作者未经二人同意对二人进行抓拍并错误命名,尽管抓拍的视觉效果较为突出,但其错误的标题对信息接收者产生了符号学噪音干扰,属于新闻摄影中的隐性失真,因此这幅作品被取消了金奖资格;2008年拉萨“3·14”事件发生期间,达赖说有中国军人装扮成僧侣,并出示一幅有着数十名武警手抱喇嘛服装的照片,宣称中国把士兵伪装成喇嘛以造成藏人煽动骚乱的印象。而事实却与之相反,这张照片是2001年9月武警西藏总队官兵在拍摄电影《天脉传奇》时期充当群众演员分发演出服时拍摄的,而且着装服饰也与年代不符,自2005年1月1日之后,全体官兵统一佩戴胸标和臂章,而照片上的武警士兵的着装没有胸章和臂章,显然是2005年以前所拍。就是这样一张照片,加上扭曲事实的言语,就误导大部分人的认知。

2 避免新闻摄影隐性失真的方法

图片和影像将社会生活中的事件记录下来,因此这成为图像新闻的优势,但其中也存在这隐性失真的问题。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摄影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人员要意识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充分挖掘出新闻价值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因此,作为新闻摄影人员来说,就要避免新闻摄影的隐性失真,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2.1 严格按照新闻传播的特点

新闻传播由传播者、接受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等构成,其传播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新闻摄影人员应首先意识到其中图片是整个新闻内容的关键,新闻图片必须是真实且发生过的事实。后期图片编辑要避免根据新闻内容对图片修剪,还要避免图片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新闻图片要具有真实性,由其内在散发出新闻内涵且具有新闻的表现力。

2.2 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摄影出现隐性失真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摄影人员有关。因此,摄影人员在拍摄过程中要对所拍摄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走访研究,自身正确认识新闻事件的始末。不管什么类型的新闻,都要在拍摄和调查采访时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新闻图片以及新闻自身的真实性,让新闻接受者可以接受这种新闻的信息。新闻摄影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摄影技术,掌握新闻摄影和新闻传播的规律,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从事新闻事业的各种工作人员,不管是记者、摄影人员、编辑还是后期排版制作人员,都要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本着真实性第一的新闻传播原则,严格对待新闻制作出来的各个环节,一同努力严厉打击新闻摄影中的隐性失真。

2.3 提高自身的摄影技术

如上述所言,摄影人员决定了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摄影人员的摄影技术决定了新闻图片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新闻图片本身就是一则有意义的新闻。首先要对相机、镜头和其他拍摄辅助设备要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这直接表现了成像质量和成像效果。其次尝试在各种环境下拍摄,比如暴雨、龙卷风、沙尘暴等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能够训练摄影人员应对不同条件的能力,还有助于其打开思维、展开想象。摄影人员要正确理解拍摄中曝光、白平衡、用光、色彩搭配和影像色调等各个环节对新闻图片的影响,将摄影和新闻联系起来,展现出新闻所具有的各种特点。因此,新闻摄影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摄影技术水平。

3 总结

总而言之,真实是新闻的关键所在,坚持新闻摄影真实性应该是新闻从业者首先要做的基本内容。新闻图片要结合新闻传播的特点,避免出现新闻摄影隐性失真的现象。这样就要求新闻从业者要严格按照新闻传播的特点,提高图片的准确性,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杜绝出现影响新闻图片真实性的行为发生;新闻摄影人员要不断提高摄影技术水平,从根本上避免新闻摄影的隐性失真。

猜你喜欢

真实性噪音隐性
噪音,总是有噪音!
无法逃避的噪音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广告的真实性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