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19-11-29

时代经贸 2019年33期
关键词:文旅特色融合

肖 瑜

2018年初,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将为建设文化强国增添动力。进入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几年国家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同时国家不断出台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相关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国家发展战略。因此,乡村旅游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应抓住国家政策的机遇,加强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一、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濒临黄海和渤海,属于海洋性气候,岛屿众多。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极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并且形成了农、林、渔等多种农业产业综合发展的格局,渔业、果蔬业发达。乡村旅游景点分布在城市周边,主要在黄海大道、沈海高速附近,表现为水果采摘园、旅游休闲农庄、温泉滑雪、农家乐、渔家乐、花卉观赏、登山健身等乡村旅游形式。长海渔家游、东沟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旅顺小南村、紫云花汐薰衣草庄园、槐之乡庄园等发展较好、知名度较高。其中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小南村于2019年7月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地方特色农作物大连举办了特色乡村节庆,设计多样化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乡村旅游,享受乡村旅游的魅力。如国际温泉滑雪节、国际樱花节、国际樱桃节、国际钓鱼节、国际蓝莓节、国际苹果节等。

二、影响大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

大连市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如地方特色民俗、民居建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化、渔业文化、乡村美食文化等。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地域文化开发利用不充分,如非物质文化、乡村美食文化等没有很好地彰显,导致多数乡村旅游景区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少,还停留在较传统的乡村旅游项目,游客满意度低,重游率低。在乡村民宿方面,对辽南地区渔文化、农耕文化体现不足,缺乏特色。

(二)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地域特色不突出

目前,大连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乡村旅游产品多数为采摘、吃农家饭、爬山、洗温泉、看花海等初级旅游产品,而能够突出大连地方文化性、乡村性旅游产品不多。只有个别乡村旅游景区在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方面做得还可以,如金普新区石河街道东沟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在观赏游览东沟五坊、爬小黑山、品尝农家饭、观赏花海等旅游项目基础上,将辽南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木雕、温泉洗浴等文化融入旅游项目,深受游客喜爱,同时还针对中小学生开发了研学旅游产品,亲子体验产品,如制作豆腐、活字印刷、剪纸、观看皮影表演、传统的碾子磨面体验、草莓采摘等。

(三)文化融入较多,而融合少

当前,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地区领导部门和旅游经营者已经认识到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并尝试在旅游项目设计方面融入文化元素,但融入多融合少,融入和融合是有区别的。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如樱桃文化节、庄河蓝莓采摘节等乡村节庆活动中,除了采摘活动外,一般会在开幕式和闭幕式有文艺演出活动,邀请当地文化团体演出,包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金州龙舞、梅花螳螂拳之六合棍等。东沟乡村旅游景点建有满族民俗博物馆,展示满族民俗、农耕用具等。但均属于融入而非融合,效果大打折扣。

(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短板就是乡村旅游环境、基础设施和餐饮、住宿、接待等方面十分薄弱。乡村旅游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但在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去农化”倾向。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失去了乡村的味道,未体现出乡村文化。

(五)知名乡村旅游品牌少,旅游营销不够

乡村旅游发展中,对乡村旅游品牌培育方面还不够重视,缺少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一些在大连地区还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在辽宁省内及周边省份,却没有太高的知名度。乡村旅游宣传促销的形式还比较传统和单一,主要为旅行社、口碑、公众号、网络,一些新的方式应用不广泛、不充分,客源主要以大连市内居民为主。

(六)缺少文旅兼备的乡村旅游人才

乡村旅游中,缺少既懂乡村旅游经营与服务,又了解当地特色文化,并能够将文化体现在旅游产品、旅游管理与服务中的管理人才和一线服务人才。如乡村美食中蕴含着丰富饮食文化,但美食来源、做法、特色等内容没有挖掘出来,导致游客体验不到这些特色文化,或仅仅停留在浅表的层次。

三、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的顶层设计

乡村旅游发展中,文旅融合需要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规划,整理、挖掘乡村地区特色文化、农耕文化、渔业文化、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其次,应协调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发挥各自长处,整合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资金、物资、人才等要素,使文化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建立文旅融合的保障制度,理顺各部门管理职能,精细化管理乡村旅游的文旅融合问题。

(二)设计多样化文旅融合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文化包括乡村的民风民俗、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建筑古迹、文化遗产等,要通过物化和活化将文化挖掘出来、展示出来,让游客不仅能看、能摸、能听、能吃、能玩、能做,并置身于乡土文化的情景之中[2]。

开发融合地方特色文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充分体现乡村性、文化性、融合性、体验性、个性化的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文化。乡村旅游以家庭、亲子游、学生为主体,在原有的旅游产品基础上,大力开发乡村休闲康养、乡村研学旅游、乡村文化体验产品、乡村美食产品、文化演艺项目、文化夜游项目等等。

(三)完善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设施

要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补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同时要与生态保护、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加强乡容乡貌美化,建设干净整洁的厕所,建设舒适整洁的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民宿,如长海县的民宿可以融入渔文化,民宿中展示渔业生产工具和渔业故事等。还可以建设乡村博物馆、科普基地等,展示乡村文化,设计参与性活动,让游客了解、学习乡村文化。

(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加大营销力度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有品牌意识,注意文化性主题的打造,做到突出本地乡村文化特色,体现一村一品牌,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也要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服务中彰显文化特色,才能够深化其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从而强化旅游品牌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平台形成全域旅游宣传网络,重点围绕乡村民风民俗、景观景点、节庆活动、美食娱乐等旅游资源,定期发布旅游攻略、旅游线路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信息,聚集旅游人气。

(五)加强文旅融合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懂乡村旅游,还有懂当地文化,尤其需要能够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产品开发、管理与服务的人才。首先,可以引进文化、旅游方面的人才,进行文旅融合产品的设计、开发;其次,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参加地方特色文化、文旅融合知识培训。第三,乡村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将各个工作岗位涉及到的当地特色的文化作为岗位培训重点,使对客服务的一线员工充分了解当地特色文化,并在工作中传播文化。

猜你喜欢

文旅特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特色种植促增收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