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道路问题及对策初探

2019-11-29黄宇涛古新仁

绿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车大学校园交通

黄宇涛,古新仁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 南昌330000)

1 引言

伴随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中国社会各方面实力得到巨大提升。其中,大学校园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也在努力地提升自我以求更符合当代社会需求。

日益增长的招生数促使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当代社会环境、经济基础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于校园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道路作为校园整体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空间的界定、连接、过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校园道路的规划、建设、维护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实地调研,发掘校园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引发问题的原因,以求从源头解决问题。

2 大学校园道路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在不断加强校园基础建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学生人数。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学校发展逐渐趋向于郊区。大学原本居于城市,许多功能依赖于城市,为解决城市功能的缺失,大学逐渐将城市的部分服务功能纳入校园的规划建设中。因大学校园具有丰富的基本功能,现今的大学校园可以被认为是微缩版的城市[1]。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时刻承担着人交通、生活、生产等活动,这些密集而细微的血管每天都在推动城市的发展[2]。作为微缩版城市的大学校园,其日常运作同样离不开道路的作用。校园道路不仅连接校园各功能建筑,同时也是对各区域范围的界定,是区域与区域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的过渡空间。校园结构因道路隔绝使各区域分界明确,又因道路连接而融为一体,可见校园道路在校园整体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校园规划建设者往往更重视校园建筑样式、环境景观的建设,忽视了校园道路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在规划、设计、维护等环节都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不理想的校园道路影响着校园的整体结构,同时其本身的功能作用也受到影响,造成校园道路现存诸多问题。

3 大学校园道路的特点

3.1 缺乏交通部门管理

大学校园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校园道路也应是社会整体交通组成的一部分,理应受城市交通部门的管理。由于大学的独特性,其以一种半封闭半开放的状态与社会融合,造成大学校园道路系统既是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又是以学生为主要服务人群的区域内部交通,导致大学校园交通成了公共交通管理的盲区,引发了许多交通管理问题。

3.2 短时间内爆发性使用

校园道路承载着连接各区域的功能,由于使用人群的独特性和日常行为的规律性,校园道路的使用呈现时段性、爆发性规律,在上课和下课两个时间段,学生、教师职工自发性的汇集到道路空间中,校园道路的交通压力骤升出现极值。这种爆发性使用的现象对于校园道路系统的承载力是严峻的考验。

3.3 多功能的共同融合

大学校园道路相对于城市道路的交通、绿化功能,其包含的功能更加丰富。在校园中,道路承担货物运输的功能相对较弱,学生对于道路的功能需求不仅仅是区域空间连接,还包含安全、便捷、舒适、美观等更高层次的需求[3]。校园道路既要满足一般道路的功能要求,同时又要包含休憩、景观、学习等更复杂的功能。多功能的相互融合对校园道路的设计、建设、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大学校园道路现状问题及原因

4.1 人车混杂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上学和放学两时段内校园交通压力出现峰值,人、车同时涌入校园道路,此时的交通运行极为不畅,人车混行的现象随处可见,对于学生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多元的交通方式涌入校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不再是罕见的交通工具[4]。教职工开车上班,甚至部分学生也开车上学,再者近些年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的诞生,校园的道路承担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三者混合使用压力,校园道路被多元的交通方式“瓜分”,造成了人车混杂的现象。

(2)老校区陈旧的道路规划系统不适应当代的交通方式。一些大学的老校区规划建设时间较为悠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校园道路的规划建设所考虑的交通方式主要是以步行、自行车为主,在道路的宽度、可达性、停车位设置等方面都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校区依然承担教学的功能,但陈旧的校园道路系统却跟不上交通方式转变的步伐,面对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旧的道路系统在交通分流、疏导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进而造成交通不畅、人车混杂的现状。停车位缺失导致校园内汽车、电动车和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随处可见,加重了校园人车混杂的不良交通状况。

(3)人行道功能的缺失导致交通压力转移,机动车道交通压力增加。人行道在大学校园道路安全方位具有重要作用,人车分离可以有效增强校园道路安全性。但是,校园中的人行道往往发挥不了其功能。究其原因发现,客观不利条件造成人行道的使用率低,例如人行道缺失、宽度不够、植物过于茂密等原因。过于狭窄的人行道给使用者以不通畅、压抑的感受,基于人自发地向舒适环境靠近的心理,人更趋向于在宽敞的机动车道上行走;人行道旁过度茂盛的植物会阻碍人行道的畅通,同时给行人传递一种不安全的心理感受,降低行人选择人行道的欲望。假如这些不利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久而久之人行道的使用率会越来越低,就会导致交通压力的转移,加剧机动车道的运行压力,使人车混流现象更加严重。

(4)道路安全教育滞后,师生安全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5]。学校有责任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加大教育力度。然而,大学缺乏道路安全方面的思想教育,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薄弱,从而导致师生默认校园道路环境足够安全,在校园中无需遵守道路交通规则,进而引发行人、车混行的现象。

4.2 道路系统承担交通压力能力不足

(1)各功能区的规划相对独立,导致校园道路系统的规划缺乏整体性。校园的规划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学校的更新建设导致了学校的规划、建设一直处于进行时,校园各区域的规划建设出现了前后的时间差,也导致了前后规划建设出现割裂,教学区与生活区的规划各自独立进行,新校区与老校区相互分离,最后通过道路的方式勉强粘合在一起。这种粘合起来的道路系统缺乏整体性,严重影响道路的通畅度。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生活区和教学区的粘合处常常出现人群拥堵、滞留不前的状况,原因是人群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相互转换时,粘合处的过渡空间承担了全部人群通过的交通压力,并且校园交通压力具有短时性、爆发性特点,这对于过渡空间的瞬时交通容纳、疏导能力是严峻的考验。

(2)地形高差等不利条件影响校园道路的流畅度。南方地形较为复杂,不比北方的一马平川,所以南方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要面对高差问题,解决高差问题主要以设置台阶和斜坡为主。调查发现单位时间、同一距离内从台阶上通过的人数远低于平地上通过的人数,可见台阶对于人流疏导是不利的,台阶对人流疏导能力远低于平缓的道路,过多的台阶设置会降低道路交通整体的流畅度,大大增加人的通行时间,造成人群拥堵、滞留。

(3)校园道路规划建设中缺乏对学生日常行为规律的思考。校园中常常出现完整的草坪被踩出一条新道路,整体的灌木丛被破坏,原本规划道路被抛弃,学生自发地“开垦”新路,这些现状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轨迹,学生在校园中的日常行为轨迹以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为主,在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的行为规律,例如放学时段,通往校园食堂最便捷道路所要承担的交通压力远远高于其他道路的交通压力,该道路的设计宽度、高差等就要充分满足高密度人群正常通过所需的条件,减少阻碍交通的不良因素。

4.3 校园道路的其他功能缺失

大学校园道路被视为各空间的连接体,因只重视其连接功能,其他功能的发展常常被忽视,从而衍生许多与道路相关的问题。

(1)道路系统结构不完善,对校园其他空间产生间接影响。学校对于道路功能的要求仅限于交通运输,忽视道路的休闲、娱乐功能,导致校园步行休闲道路系统不完善。步行系统犹如人体主动脉下的分支血管,通向人体的各个区域,步行系统通向校园的各个角落,而步行休闲系统结构的不完善,导致校园各空间区域的可达性受影响,缺少步行道路系统的连接、引导,久而久之校园中会出现无人问津的空间死角,这些空间被称之为“消极空间”,消极空间对校园环境安全、美观等方面建设都是极其不利的[6]。

(2)校园道路景观单一,缺乏大学校园独特性。大学道路景观不应是对城市道路景观的模仿,大学校园应在各方面展示它独有的校园气质,校园道路不能仅仅只具备基本功能而缺乏校园特色,校园道路景观设计应当从功能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结合各高校自身独有的精神文化,在功能中融入景观,在景观中融入文化,让功能、景观、精神文化相互融合,创造具有独特气质的大学校园道路[7]。

5 大学校园道路问题解决思路

5.1 完善道路系统结构

对校园道路系统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加强道路系统结构研究。对老校区的交通实行管理,降低交通压力,在旧道路系统之上对其进行结构补充,丰富老校区的道路结构类型、基础设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新建校区的道路系统要充分考虑主体人群的行为规律、交通方式和新、老校区道路粘合方式等因素。通过对使用主体的调查研究,了解其最实际的需求,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结合调查研究结果。为避免人车混行,可以将车行道设置在外环,人行道安排在内部[8],这样的交通结构方式既可实现人车分流,又符合步行者选择最便捷、最短路程的心理。校园道路规划的过程中还应考虑交通通畅度,减少高差、阻挡等降低交通流畅度的因素,对交通易拥堵区域的设计尺度适当扩大以降低瞬时交通压力带来的安全风险。

5.2 加强校园道路交通管理、环境维护及道路安全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校园交通的管理,加强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联系。对校园的出入车辆的数量、时间实行严格的管理,应引入城市交通管理设施,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是否按规定停车等进行监督。

积极维护校园道路环境,按时修剪道路两侧的植物,及时修缮破损的路面,增加道路的活力,提升道路的吸引力以减少道路交通压力的转移。

加强道路安全教育,将道路安全教育纳入教育课程,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道路安全宣传力度,定期开展校园道路安全活动,引起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的重视。

5.3 拓展校园道路功能

作为校园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校园道路应当被赋予更多的功能,道路是校园交通的载体,更是校园娱乐休闲、文化展示、学习交流活动的载体。多功能融合的校园道路更具吸引力,丰富校园道路的功能,道路各功能之间达到平衡,可以有效提升各道路的使用率,对于校园交通压力的疏解具有重要作用。

6 结语

大学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升级,校园道路是校园环境建设发展的重要部分,校园道路的安全、舒适、美观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品质,所以对于校园道路问题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园道路品质才能得到最根本的提升。大学校园作为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的基地,安全、优美、舒适的校园道路环境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能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因此,高校管理者应重视校园道路的建设与管理,才能提升高校各方面的实力,使高校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人车大学校园交通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平巷人车连杆式自动连接装置的设计应用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矿山人车落闸试验中脱扣器的改进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