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物联网农业推广应用问题研究
2019-11-29谢培菡李连英
谢培菡, 李连英,2
(1.江西农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 农村经济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45)
1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化大,城乡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特别是农村区域发展差异巨大,现阶段促进农村发展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规划,而农业是农村发展的首要环节,我国应该重点推进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和现代智能设备对接、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会对我国农村建设和现代化、智能化农业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推进“三农”变革的重要动力。这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文明、和谐、富裕、幸福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影响。
2 乡村振兴下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的结合
物联网技术在国外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然而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晚,很多方面均落后于国外,但最近几年我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大进步。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结合领域是世界各国的重点研究方向,但其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复杂程度高,具有集成性是以结果为导向。农业物联网是通过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的相互配合实现各种任务指令的落实,它通过各种设备的连接从而实现温湿度监测、视频采集、土壤土质监测,依靠互联网设备连接实时情况与虚拟数字世界,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监测,以到达生产绿色、高效、安全的农产品。
农村农业的物联网化、智能化表明,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不仅是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农业产业快速增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新的突破口,更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手段。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物联网农业面临的问题
3.1 成本高、收益周期长且不显著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有着广泛的发展基础,但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低迷,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基本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几乎没有农业深加工产业。因此,加速推广物联网农业的实施,相关部门必须考虑前期的投入成本,必须考虑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民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认知和接纳程度,必须考虑农户的收入水平,农户是否有经济条件引入新的技术以及新技术的实际收益。根据调研情况,农业物联网体系(软件+硬件)的价格在9000~40000元。高昂的投入与实际获取的收益相差巨大,而且投资收益周期太长,这是大多数个体农户不能承受的。
3.2 物联网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完善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是我国物联网农业技术的主力军,三方在物联网农业的规划、设计、实施、反馈等方面的标准不统一,不能按照固有的标准来建设物联网农业体系。三方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开发和实践等方面的配合不紧密,农户需求的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设计的差距巨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出的物联网技术实践效果不明显,对农业生产帮助较小,甚至增加使用者的负担,农户不知道怎样使用,物联网技术实施效果基本没有,不能对农业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方要认真听取农户的意见和使用反馈,增加基层调研,完善顶层设计,尽快建设一个完善的、标准化的物联网农业体系。
3.3 农业生产规模达不到要求
对于物联网农业来说,农业生产必须要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更好的实施。我国农村农业大多是个人种植,虽然也有土地流转,但流转规模还是不能达到要求。现阶段我国出台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断引导农村土地健康流转,为一些种田大户实现物联网农业打下来坚实的政策基础。
3.4 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技术人才储备远远低于各国。对科研机构、高效来说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不仅严重缺乏技术设计类(软件类)人才,而且对实施农业物联网硬件设备的设计、制造型人才缺失严重。对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者农户来说,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教育水平不高,大多为小学或初中,缺少中高级务农技术人才,且农户对于新技术的接纳程度有限,没有即了解专业技术知识又懂得农业生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广大农村来说,长期处于弱视发展的农村在经济、环境等方面与城镇差异巨大,导致农村留不住专业的技术人才,人才流失严重。因此,制约农村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最大屏障为人才的缺失。
3.5 专项资金利用率不高
近年,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物联网试验区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政府筹集资金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但由于受传统农业思想影响大部分农民对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并不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认为物联网对农业产业的升级提升动力不足。因此,导致政府专项资金利用率极低,甚至利用专项资金购买其他生产资料,致使极个别的农业物联网示范性工程变成了“表里不一”的形象工程。
4 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产业兴旺与农业物联网建设对策措施
4.1 通过农业产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首先,确定农村产业发展的因地制宜战略。依据农村资源情况,区位优势和开发过程来聚集其他优势,以此来确定主导产业,可以充分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其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农业产业种植规模与种植品种,要充分挖掘农业的附加产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与文旅产业及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新农村旅游服务业。最后,加速农业供给结构改革,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产业经营形式,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4.2 降低实施成本,提升产业效益
当前我国政府是农业物联网产业化建设的主要部门,大部分农业物联网产业都是依靠政府的专项资金建设,其他社会建设资金的投入占比很小。然而政府部门的建设资金十分有限,要想更快、更好地建设物联网农业必须广泛发动其他社会资本,使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物联网领域,拓宽资本进入渠道。拓展建设资本渠道,首先要使农业产业的生产规模得到扩大,形成产业化农业,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使社会资本获得农业的生产效益。其次要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规模化和土地集约化。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土地的合法流转,当加快土地的合法流转,鼓励种田大户承包土地,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通过提高农业效益不断降低农业物联网的实施成本,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不断扩散,更好的服务农户,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实现乡村振兴;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要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增加对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创新研发力度,在硬件和软件上摆脱依靠进口,从而从根本上降低物联网的实施成本。
4.3 建立健全的农业物联网产业体系
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规范性的政策要求,加快健全现代农业体系、物联网技术体系、农业市场体系,深化农业体质改革,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对物联网产业化技术的成果转化。健全农业物联网体系,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协同作用,政府部门要保证对农业物联网的调控能力和引导能力,将农业产业效益放在首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把技术与实际生产结合,企业来转化相关的科研成果,从而使农户更方便有效的使用物联网技术。通过这样的方法,形成有效的一体化的沟通合作体系和平台,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运用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使用率。
4.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要增加物联网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出台各种政策吸引人才并能够留住人才。不仅要培养物联网技术研发人员,更重要的是培训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加强他们的技术认知,熟练掌握基本的农业物联网技术,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正常运行。同时,要增强农户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学习培训,定期开设新型农业技能培训班,以企业、院校为龙头,鼓励专业人才走入企业、校门,走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的交流,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4.5 资金支持
财政部门对现代物联网农业资金投入规模总量较少,资金投入增长缓慢,且没有一个稳定的投入机制。因此,政府部门应当给予农业企业税收的优惠,促使农业企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既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又要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其次,确立起农业物联网建设专项资金,通过立法形式确保专项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建立一个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最后,优化物联网的投资和融资政策手段,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机构对物联网的支持力度。
5 结语
坚持和深入推进农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出坚实的一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动力,实现农业强盛,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实现传统农业改造升级与科技融合发展,要全面提升农业企业和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更多的物联网农业示范性的创新项目,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创业和创新。物联网改造农业势在必行,物联网农业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化建设,降低物联网农业实施成本,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缩短资本周转周期,建立健全的农业物联网产业化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将出现以工业繁荣、生态生存、地方文明、有效治理和丰富生活为特征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