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审计监督服务能力的提升
2019-11-29王一帆
王一帆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济南市 250100)
引 言
现如今,审计监督工作在开展过程采取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审计监督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结合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了审计监督服务工作。基于此,需要不断进行分析与实践,从而才能提高服务质量。
一、审计监督信息化的必要性
审计监督工作转化为信息化,是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情况下相关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现实情况下,仅仅采用传统的技术显得效率和质量都相对较低,审计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完成信息化的调整优化,从而才能更好提升工作质量。同时,在相关单位发展信息化审计的模式,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执行质量。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节省不必要的人力投入,通过人力资源的节省,能够切实驱动单位在减少成本支出的情况下,保证原有乃至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审计监督服务能力的提升途径
(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首先,在目前社会各产业、行业都不断深化利用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的前提下,单位必须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与价值,从思想上深刻意识到信息化审计的效率。只有在思想上完成了转变与调整,才能更好帮助审计工作以循序渐进的姿态逐步提升,不仅节约了时间、人力等成本,并且还能确保审计工作准确率进一步提升,深化审计效果。
(二)在制度上提供保证
任何工作的完善、有序推进,都离不开相应制度的约束与指导,所以为了获得最佳审计效果,在单位内部的领导层还需要对其进行制度上的确立与调整。首先,要充分基于国家对审计的需求出发,确保任何数据的确立都符合国家的统一规范与要求。同时,相关的专业人士要深入单位的一线工作,确保了解相关的实际情况后再进行有针对性地制度确立,确保制度充分契合工作的需求。
(三)在学习培训上下功夫
尽管信息化审计监督工作具备诸多的优势与突出作用,但其模式与原有的设计方法、思路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这一情况为了获得最佳的审计效果,单位内部还需要强化做好培训工作。首先,针对信息化的模式、操作方法等进行具象化的培训,帮助相关技术人员更快、更好地吸收、学习来自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要进行一定的思想意识教育,确保每一位审计人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来完成相应的工作。
(四)在运用上力求突破
大量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审计的效果是否完善的关键,在于相应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程度。部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尽管才审计作业上利用了信息化力量,但往往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甚至在某些环节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判断方法。所以,单位内部必须大力推行审计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只有做好运用上的突破,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价值。
(五)构建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和方式
首先,各级审计机关要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运用计算机创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整合“大财政”资源、搭建“大数据”平台、完善“大整改”机制,以数据联网审计实现对地税、财政、住房公积金、社保等部门的数据联网,以联网实时、适时审计实现对所有预算部门的财政审计全覆盖。其次,审计需求推行分析、找疑、分查以及研究的流程,针对所有的项目实行动态化的监管与了解,要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转变与处理,就工作的各个节点作为数据处理的关键核心,只有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测算并审核无误后,才能具体进行后续的步骤,确保整体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审核工作应当分组别地进行,针对相同的数据进行不同的测算审查,最大程度上降低审计测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能。
(六)开展信息化审计监督业务实践以提升审计效能
从本质上来看,审计作业的目的,是确保相关单位工作开展的合理性,确保每一项工作步骤都符合需求以及国家规范,避免不要的财产或其他成本损失。因此,对信息化审计工作而言,还需要展开专门的监督处理作业,保证审计工作的推进有效。首先,要鼓励审计单位部门之内的互相监察,在工作中不仅能够有效互相监督,还能够敦促其更好展开审计作业,以求达到最佳的审计效果。在完成审计工作后,还需要经由第三方进行复核,从根本上保证其准确性。此外,针对如市政工程、大型长周期工程等,还需要引入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确保所有的审计工作处于公开、透明的状态,每一位合法公民都可以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审查,一旦发现问题或异样也能做到及时上报,优化问题。
结 语
总之,随着新时期发展,审计监督服务工作在信息化技术的助力下,不断提高服务价值。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以此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措施,不断结合工作实际,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