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源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实条件SWOT分析
2019-11-29温若怀廖福霖
温若怀,廖福霖
(1.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4;2.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1 溪源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2016年6月,中央将福建确立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新时代每个福建公民享受幸福生活的共同利益所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明确政府的环保工作思路要从单一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模式—社会共治模式。
溪源江是福建闽江下游一支流,由北向南贯穿福建省福州市上街镇中南部多个村庄,流域面积208 km2。溪源江蜿蜒穿过福州大学城,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等多所高校的10万余名师生在江边生活,沿岸还有当地乡村居民,下游高新区段还有不少企业,且福州流域村庄的农业灌溉、养殖及大学城各高校地表景观用水均来自溪源江。可见,溪源江流域是城市特点与乡村特点并存的地带,处于城乡结合部,其生态环境治理也比较复杂。因此,探求适合溪源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是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2 溪源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实条件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该流域大学城新区的居民主体文化素质高
从当前的流域水污染现状来看,社会公众是反对水污染的主力军,如何提高社会公众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参与度,是实施智慧河长制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社会公众的文化层次越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强。在居民主体文化层次高的区域更容易发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该流域所在大学城新区的居民主体是大学生及高校教师及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环保宣传效果要好于当地受教育程度低的居民。他们中的不少人是环保爱好者或环保志愿者,正积极加入所在的高校环保社团前往溪源江开展暑期活动,参与该流域生态治理。例如,福建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的学生自发组成护河队,定期在溪源江畔开展“守护溪源江”净河活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溪源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2.1.2 流域大学城新区段现代网络技术发达,计算机信息人才及环保技术专业人才众多
根据智慧河长制的内涵,如果智慧河长所管辖的区域处于现代网络技术发达区,则可以更容易借助现有的网络平台实施“互联网+”治河。如果当地计算机信息人才多或环保人才多的区域,则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发挥其主人翁作用,以较低的投入实现该流域环境治理信息化、现代化及决策科学化。
溪源江流域所在的大学城新区是集教育、文化、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在这些高校里面,计算机信息人才及环保技术专业人才济济。例如位于该流域的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福建省最早开展环境保护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单位之一。据该学院官方网站信息,学院拥有大批专家及技术人才。如果能够寻求这些环境管理智囊团及计算机信息人才的合作,则在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方面可以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
2.2 劣势
2.2.1 流域因处于城乡结合部带来的“跨部门”问题
流域内既包括闽侯上街镇辖区内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公众,还包括从属于教育部门的高校及隶属高新区政府的村庄。当地的河长若要取得整体治理效果,需要建立与这些隶属不同管理部门的单位领导或公众的沟通渠道。
2.2.2 流域的水污染源及遗留问题
据2015年福州大学城高校环保社团与有关环保组织合作“问诊”溪源江调查结果,溪源江大学城河段已经出现重度污染。溪源江水质主要受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沿江两侧农业、养殖以及个别小企业生产废水无组织排放、以及大学城校园境内的水污染源(主要包括教学区的生活废水,比如实验室废水、食堂废水、宿舍生活废水)等。另外2018年7月10日福建工程学院绿色星火环保协会赴溪源江调研结果显示,上游水质良好,中游及下游的水质明显不如上游。溪源江周围1 km范围内的村落、学校等存在生活垃圾不规范倾倒,垃圾分类不合理等现象,对此环保协会志愿者选取了较近的3座村庄:蔗洲村、岐头村以及马保村的居民作为实地调查对象。调查发现,溪源江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部分村民思想固化,没有意识到自身部分行为对水资源的污染及对生态的破坏,甚至认为“环保”没有意义。可见,溪源江流域环境破坏问题亟待解决。
2.2.3 大学生群体参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及参与度不够
为进一步了解福州大学城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整体环保意识,笔者采用对照实验法,将福州大学城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将非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虽然都认同自己要参与水环境保护,但一些学生不经意的生活习惯事实上已成为溪源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最大潜在破坏者。学生可能会对溪源江流域造成水污染的行为包括;点餐叫外卖、时常喝饮料、垃圾未分类等等。事实上,溪源江流域大学城新区对照组的学生数量远远大于实验组的学生数量,如何让这些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是提高学生自主治理水环境的关键。
2.3 机会
福建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就开始践行“美丽福建”,2014年福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上街镇溪源江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试点项目作为全省12个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实施范围从溪源水库坝下至新葛岐水闸,整治河道总长约24 km,工程概算总投资1.3亿元,现已经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该项目使上街溪源江水系旧貌换新颜,告别了脏乱的历史。
同时,来自政府、企业、民间三方面的力量也正在推动着溪源江流域治理往良性方向发展。2018年7月5日,由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师范大学等主办的溪源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启动仪式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活动以“美丽溪源,我们共行动”为主题,以闽江流域下游的支流—溪源江流域为试点,推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另据2018年10月3日福建日报的消息,省委、省政府日前下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美丽新福建目标基本实现。由此可见,溪源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正赶上了大好机会。
2.4 威胁
溪源江流域带有城乡结合部特点,由于土地利用规划不一,人口稠密且人口素质差异,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复的溪源江河道虽然现在已有很大改观,但治河容易护河难,这种带有行政色彩的治河运动,今后也可能会因流域的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污染行为而出现“污染反弹”的风险。
3 结论及建议
溪源江流域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条件优势与劣势并存,并且机会大于威胁。纵观我国各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治理实践,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自主参与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了,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的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及多元主体参与治水的实践奠定了我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社公共治模式的实践基础。溪源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社会共治模式不仅可以抓住治水大环境带来的机遇,而且还可以通过寻求利益相关方协同合作,提高流域公众的环保意识及护河的积极性,巩固原有的行政治水效果,将自身劣势转化为优势,助力该流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