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体而微”教写作

2019-11-28林楚涛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本课情感过程

林楚涛

随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将写作纳入教学体系,语文写作教学呈现的突出问题已经从教师不知道写作课要“教什么”转化为教师不知道写作课要“怎么教”。其具体体现,一是写作教学缺乏课程化意识;二是写作教学缺乏过程化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跟着教材亦步亦趋,没有创造性使用。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具体而微”教写作的教学思路,寻求实现写作教学课程化、过程化的有效策略。

“具体而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完成了写作课堂的构建。首先,“具体”是具备“大体”的宏观维度,指的是写作教学的框架设计严谨有序,从课堂设计的角度体现为逻辑性,从课程设置的角度体现为序列化。因为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所以借由科学逻辑的课堂教学形成严谨有序的课程体系是此种写作模式努力的方向。其次,“微”是细化小巧的微观呈现,具体体现有三:一是写作教学内容的细化,指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编码的过程中寻求最微妙的切入口作为基点加以延伸,展示写作课的语用训练要素,以便于课堂观测;二是写作学习任务的微化,指在写作过程中以微任务驱动的形式推进学生写作,通过创建真实的语言情景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三是写作训练方法的具化,创设以写助读、由此及彼的思维训练模式,让学生能巧妙迁移,学以致用,在写作课堂上掌握实实在在的写作技巧。基于上述理解,笔者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写作教学《写出人物的精神》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案例。

一、游戏导入

读经典,猜人物:根据人物描写,猜出所写人物。

二、写作理论

鲁迅:“要极简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三、任务驱动

班级板报设置了《目光——人物瞬间》栏目,现为栏目征文,要求:通过一段关于眼睛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和精神;既要写出人物的神态,也要突出人物的情感。

任务达成步骤一:写照传“神”。

1.阅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音乐巨人贝多芬》,总结描写人物眼睛的方法。

2.仿照以下句式,通过描绘眼睛写出图片人物神态。

句式:他(她)的眼___________(写照),_________________的目光(传神)。

任务达成步骤二:眉目传“情”。

1.阅读《列夫·托尔斯泰》,体会通过眼睛表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手法。

2.任选下列一种情感词,快速用一个句子描述一双带有情感的眼睛,让大家猜猜你表达的是哪种情绪。

情感词:悲伤、哀愁、恐惧、慈爱、痛恨、纯情、冷酷、温柔、欢乐、忧郁

例句:他射出的目光如同两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愤怒)

3.继续完成图片配文,增加情感表达的部分。

从教学案例看,在宏观建构方面,策略有二:一是以写作理论为逻辑起点,以写作实践为课堂主线,通过活动化的方式(游戏导入),项目式的学习(任务驱动)呈现写作学习过程的不同面向,借此打造点、线、面三者结合的立体课堂;二是在科学逻辑的课堂基础上,将单一的写作课堂推向读、写兼具的多元课程。

同样,在微观呈现方面,本节课则从写作教学过程化的角度为我们提供落实具体写作教学内容的三点策略。

一、以小切口为立足点

教材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落实往往需要寻找最合适的切入点,尤其写作这种综合的语言实践活动,其教學设计的要点之一也在于选择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的突破口,不仅要便于操作,而且要利于学生写出深度,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以《写出人物的精神》为例,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多样,教材在方法上就涉及了抓住典型细节塑造、借助写作手法突显、运用抒情议论概括等多种手段,如果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必然浅尝辄止,只有细化教学内容,“一课一得”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本课例将教学内容限定为典型细节的描摹,更进一步确认为眼睛的描写,通过刻画双眼洞察内心,以小切口为立足点。然而寻求最佳写作路径并不是盲目的,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备理论依据,比如以鲁迅先生对人物描写通过刻画眼睛简省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创作理论,同时借鉴古典人物素描“写照传神,正在阿堵中”的绘画理论,使得本课的教学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二是具备借鉴素材,通过眼睛的刻画烛照人物内心是诸多名家塑造人物形象的共识,因而在名家名篇中能找到丰富多彩的写作范例和素材,有了源头活水,自然能镜鉴半亩方塘,从而使仿写、以写促读等方法成为可能,展示切实可行的写作过程,避免“大而化之”“故作玄虚”的写作弊病。

二、以微任务为动力源

在真实情境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是今后可以预见的语文学习方向。借鉴任务群学习模式,本课例根据课堂容量的需求提出微任务的驱动形式,通过创建为板报征文的真实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整节课以任务达成为终极目标,通过“写照传神”“眉目传情”两大步骤分解,引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本课例以微任务驱动写作有以下价值:一是激发写作热情,充分体现学生在写作过程的主体地位,任务是学生完成一系列写作活动的内驱力,在这种动力驱使下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而板报作品的现场展示也会让学生收获写作荣誉感,这样写作行为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从而在心理上走出“谈文色变”的写作动机困境。二是注重实践,语言表达虚空造假的弊病根源于脱离实际的写作教学,而任务驱动建立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之上,涵盖学生生活、学习需要的语言活动类型,其语言实践活动面对的是生活的真相,学生不必为文造情,写作也会成为积极的言语实践。三是以写助读,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老师提供指导,而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分解活动,进行文本细读,同时会自觉采取模仿、改编等方法深入经典文本,这样能通过写作推动学生阅读文章,解决学生的阅读动力问题,构建了新型的读写关系。

三、以巧迁移为脚手架

为了达成写作任务,本课例将任务分解为“写照传神”和“眉目传情”两个部分,不仅提供细致的语用训练平台,也能通过分解任务清楚地呈现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观测学生具体的写作过程。如前所述,课例的设置基于以写助读的新型读写关系,而对迁移能力的重视则是学生达成写作任务的脚手架,它力图回答一个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在经典文本中寻找写作资源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与语用训练巧妙迁移体现为两点:一是采用了先归纳后演绎的思维方法,比如根据《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音乐巨人贝多芬》对人物的描写抽象出先写其形、再点其神的写作理论,再加以实践运用,完成对人物眼睛形与神的描述。二是充分调动了初中生的艺术模仿能力。根据心理学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模范能力,由仿写到创作是语言编码过程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如本课让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并体会文章通过比喻句写人物眼睛蕴含的复杂情感,再用这种方法学会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由此及彼的迁移让学生学习写作有抓手。

从本质上讲,写作是人类利用语言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因而写作教学必须具备逻辑性,写作同时也是在言语编码的过程,因而写作教学必须细化方法的指导。构思的逻辑性和序列化、教学的细微化和实践化,恰好是写作教学宏观和微观的两个维度。“具体而微”教写作,既在宏观上将写作教学课程化,又在微观上通过以小切口为立足点、以微任务为动力源、以巧迁移为脚手架等策略,将写作教学过程化,而课程化和过程化无疑是未来写作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深圳市2018年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学习过程的初中语文人物微型写作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其立项编号为“ybfz18372”)

猜你喜欢

本课情感过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