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培养研究
2019-11-28司军
司军
【摘要】在学生道德发展的过程中,道德认知能力十分重要,中学生自身所具有的道德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知、情、意、行的统一。但是当前我国中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还存在较多问题,进而对其行为选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过渡衔接等内容,并提出了相关培养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过渡衔接;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学生德育教学中,其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但同时这也是当前德育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中学生还处于发展阶段,心理尚不成熟,初中生与高中生在思想与性格特点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初高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衔接性,是逐渐过渡的。下文根据初高中学生存在的道德认知能力差异性,分析了过渡衔接培养措施。
一、初高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现状
(一)理想信念模糊
目前有较多的中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也缺乏正确性。他们不仅对自己的未来人生缺乏理想与信念,对社会也没有明确的信念,缺失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对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也没有较多的了解,对民族英雄、社会模范人物没有足够的敬仰,比较淡漠,但是对影视明星却有较多的追求,甚至有些学生没有理智地去追逐明星偶像,把偶像当成自己的全部生活;有的中学生对金钱物质、享乐生活有较多的追求,没有较强的思想观念与纪律意识;有的中学生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与国家利益,走上违法的道路;有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错误地应用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自身没有较强的奉献精神以及集体意识,这些观念与意识的缺乏对中学生自身的“三观”与道德认知能力的形成造成严重影响。学生没有较强的自控力和判断力,在做事情的时候十分容易左右摇摆,这样就导致自己陷入重重矛盾中,没有坚定的理想,学习动力也比较缺乏,学习和心理压力比较大,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二)责任和感恩意识淡薄
一个人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必须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这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并有所作为的重要因素。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只要是对国家、民族以及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基本上都具有很强的责任感。种下信念的种子,那么收获的将是一个良好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责任心这个信念的种子种到学生的心中,并且使学生在行为中体现出责任心。但是现代中学生对自我感受过分注重,以自我为中心,感觉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是应该的,理所应当地享受着,并且对周围人的帮助也理所应当接受。这样的中学生就成了一个缺失传统美的,不知道感恩、尊重他人且只懂得索取不知付出的人,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还有的中学生甚至完全没有感恩意识,对社会也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认为社会风气、社会环境等都是其他人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认为自己的发展对社会以及他人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中学生缺乏责任感就很难有所追求,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只会坐享其成。
二、初高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过渡衔接培养现状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衔接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当作是教学重点,因此,初高中学校在德育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西方国家大量的德育教育实践证明,现代学校德育重点之一就是能力发展,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所初高中学校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进行培养,并将其当作学生对社会进行适应与促进自主、自律的重要指标。其中,教师自身对道德判断力要有充分的认知,并且掌握道德认知能力培养的技巧,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开展德育教育,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对教育的载体进行设计,从而有效开展教学。另外,教师还要走进初中生的生活,了解其内心,用心做好思想沟通工作,与学生成为朋友。在思想教育中,要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出来,在无形中将道德认知思想渗透给学生。
在高中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与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德育教育。课程要从低到高,由浅入深。高一年级德育教育重点内容为国防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自主行为与集体主义思想进行培养;高二年级德育教育重点内容为法制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法治观念与主体道德观念进行培养;高三年级德育教育重点内容为理想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的人生观念进行培养。
(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作用
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培养是初中与高中德育教学过渡衔接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是同一课程不同阶段的体现,其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有较好把握,使得阶段与整体实现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复习与补充,更是对德育知识的深入实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高中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索,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解决过渡衔接问题。
(三)设计德育内容,使阶段德育内容科学化、系统化和层次化
学校的德育内容与德育目标的确定都不是由教师自身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由德育教学自身的科學依据而确定的。在选择和设计德育内容的时候,要在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完成,同时也是对德育本质的体现;中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发展与身心发展直接决定德育教学内容的深度与涉及范围。因此,在衔接德育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完整,不可以有割裂少项的现象出现;另外,也要慢慢上升,不可以多次重复一种内容;最后,还要具有相同的观点。当前初中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正在从感性阶段过渡到理性阶段,思维也正从形象思维阶段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高中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已经实现了过渡,已经形成了抽象思维,所以对于各个年级的德育教育内容要精心选择,相同的内容不要在其他年级阶段出现,另外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要逐渐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实现螺旋式上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复杂性,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其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明白通过哪些内容与方式可以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将道德认知转变为道德信念与道德行为。另外,在初高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过渡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还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全体德育教育者都要参与其中,从而实现过渡衔接。
参考文献
[1]杨越岚.中学生道德认识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徐秀宏.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3]吴宁.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8).
[4]金振华.在实践教育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6).
附 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名称:初高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过渡衔接培养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841)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