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析

2019-11-28王桂霞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堂实效口语交际习作

【摘要】习作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亘古不变的研究话题,提起习作,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学生情绪上缺乏兴趣,不愿意寫;二是生活积累较少,缺少可供选择的素材,没内容写;三是习不得法,不知道该怎样去写。因此,笔者结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尝试以说为突破口,从“激兴趣、促积累、讲技巧”三个方面着手,把口语交际训练与习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说促写,提高习作课堂的教学实效,力求让习作教学变得更轻松。

【关键词】口语交际;习作;说写结合;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畏难情绪却越发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无话可说,无素材可用,无章可循,造成难以下笔的囧象。叶圣陶先生曾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指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应用“激兴趣、促积累、讲技巧”的策略,把口语交际与写作紧密结合,引领学生说写结合,减小写作坡度,提高习作课堂教学实效。

一、让场景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为写作打好前站

“言为心声,情动辞发”是习作的应然之态。拿到一个写作要求,要想使学生“写”得好,就得找准动情点,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他们的倾吐欲望,学生方能情感勃发,文思泉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依据教材的内容,运用一切资源,巧妙创设场景,为学生搭建有效的说话平台,为“写”铺垫一条有效的途径,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抓住生活场景,激活“说”的细胞,拉近“写”的距离

生活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与技巧”。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教材进行创新,寻找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合适的切入点,把课堂学习与生活聊天相结合,就能有效触动学生心灵,激发他们与人交流的欲望,调动交流的积极性,从而畅所欲言。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场面描写的训练,教师可以结合学校举行的各种文体庆祝或竞赛活动实施教学。我校一位六年级教师抓住3月16日的大风天气进行了一次即兴写作活动。她将学生带到学校操场,让他们身处大风之中,亲眼看、亲耳听、亲自感受六级大风的威力,教师还随机用手机拍摄了一些镜头。回到教室后,只抛给学生一个问题:“风有多大?”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谈感受、谈所见,天上、地面、行人、自己,涉及面极为广泛,再加之老师抓拍画面的展示助兴,孩子们兴味盎然。说完之后,老师要求学生以《好大的风》为题展开习作。短短40分钟,孩子们都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样的习作过程由体验到口头表达,再到书面训练,一气呵成,使习作训练行云流水般的顺畅、轻松,无形中拉近了“生活—说话—写作”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习作的质量。

(二)创设任务场景,落实语言体验,搭建“写”的桥梁

任务场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说”的能力。口语交际的任务不能太琐碎,应为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要有利于综合素养的培养。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口语交际训练《策划一次活动》时,因时逢国庆,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任务场景:完成“爱我中华”国庆庆祝活动策划。策划活动可以由三个连续的任务场景组成:(1)活动方案策划,由各学习小组讨论完成;(2)活动方案评选,全班投票评选出最佳方案和主办方;(3)活动方案落实,由主办方组织实施具体的庆祝活动。三个连续的任务场景使学生忘记了口语交际这一学习任务的无形压力,积极而又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冲着怎样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国庆节,因此发言真诚而又积极,这样的任务充实了学生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体验,实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最后安排学生以《一次有趣的活动》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只要厘清思路,稍做整理,习作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创设活动场景,调动各路感官,提供“写”的素材

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因此教师可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难易适度、主题明确、情节生动有趣的游戏场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触发学生的灵感,为写作提供鲜活的素材。学生有章可循,有话可说,那么,接下来的“写”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如“成语表演接龙”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给出一个成语,并大概划定成语的类别,比如神态、心情、动作等,让一位游戏者看清,通过肢体表演向下一位游戏者传递,这样依次逐个传下去,到最后一位同学时,要准确说出成语。表演的同学神采飞扬、怪相百出;猜测的同学一头雾水、满脸茫然;观看的同学又惊又喜、哭笑不得。玩得尽兴之后,教师再设计以“记者发布会”的形式相互访问、交流,大家都兴致勃勃,你谈看到的,他说听到的,我聊想到的,各报笑点,游戏中的亮点比比皆是,最后再安排写作,同学们很快就完成了作文,而且篇篇都有点睛之笔。

二、注重积累,收集说的素材,夯实写的基础

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一篇好的习作不光要靠简洁优美的语言来表现,更需要鲜活的素材来支撑,而这些都来自于学生的日积月累。因此,要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使学生笔下生花,就要引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点滴积累,为“说”积累广泛的素材,为“写”夯实坚固的基石。

(一)在交流中积累

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这些都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笔者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设置班级《早间新闻》栏目,让学生轮流报道一条最新见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因为对新闻感兴趣,慢慢地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孩子与家长多沟通、交流。规定学生每天回家利用用餐时间给家长讲一条新闻,并与家长交流对新闻的看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而且逐渐地培养起了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为今后的习作收纳了许多鲜活的素材,孩子们在写作时自然就能信手拈来。

(二)在活动中积累

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我們的学生要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因此,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广泛积极地参与校内外各种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加深生活体验,积累生活素材。同时,还要适时地、尽可能地利用课堂时间开展袖珍小活动,比如模仿秀、掰手腕等,为学生创造一些可供积累使用的素材。2017年5月我校组织了一次为本校白血病患者张佳龙同学献爱心的募捐活动。各班同学坐在自己的教室里,通过视频了解了生病同学的现状和困难,又通过校园广播收听了校长和学生代表的深情倡议,在严肃、真诚的气氛中,各班很快地完成了募捐。笔者随机采访了本班的几位同学,他们的发言虽朴素但却真诚,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同学的遭遇真切地触动了大家的心灵,有一位同学提议给张佳龙同学写信,于是全班齐行动,54封充满真挚情感的信随着募捐资金一起交到了患者家属的手中。由于是学生的亲力亲为,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一气呵成,写出了真情实感。

(三)在竞赛中积累

小孩从来都不轻易掩饰自己的好胜心理,正确、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得倾听、表达、应对更为积极、主动。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记一次辩论》时,我让学生围绕“小学生上网好处多VS上网坏处多”进行辩论。让学生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出示辩论的要求,然后在组内自由练说。学生为了赢得辩论的胜利,主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辩论起来有理有据。最后在全班进行评议,选出了“最佳辩手”和 “最佳辩论小组”。得奖的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失败者分析原因,争取下次夺魁。正如给运动员注入兴奋剂一样,辩论赛引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广泛搜集资料的兴趣。这样的信息传递就像一张网,寻找、筛选、交流,整个活动过程从开始到结束每时每刻都有全新的理念、典型的素材、有力的语言在流动。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之后完成的习作,肯定要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写出的文章表现力更强吧。

(四)在展示中积累

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是小学生,这种好表现的心理会毫不避讳地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笔者充分利用班内“展示台”、班级微信群、学校校报和红领巾广播站等平台随时随地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不光达到了激励先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大家对这些平台的关注,悄无声息地积累了许多信息和资源。

三、授之以渔,点拨写作方法、明确写的思路

学生有了想写的欲望,丰富的积累,还要有会写的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习作教学中,在引导“说”的基础上适时讲授技巧,让学生有章可循,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一)点化谋篇布局,让学生明确习作条理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很多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没有习作的思路而感到困惑,因此习作教学有必要为孩子进行布局谋篇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选用怎样的素材。学生写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时下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常常被我们的语文老师请进习作课堂用于谋篇布局的指导,实践证明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师生互动探究,让学生明确习作要点

在习作教学中,注重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写法也是提高习作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在习作课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讨本次习作的选材、立意等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征求他人的建议,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构思。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讨论,学生就很容易写出真实、具体的文章。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训练“童年趣事”,一位女同学谈到自己离家出走的事,同学们立马放鞭炮似的掷出了许多问号:为什么出走?去了哪?啥时候?最后咋回去的 ?其实大家问的这些正是这篇习作的主要内容,但关键点“趣”在哪呢?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将“趣”点定在出走之后到回家之前这段时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上。大家建议作者重点要写出赌气不回家和害怕想回家之间的矛盾心理,这样文章的眼睛才能亮起来。最后,小作者以《我再也不敢了》为题,完成了一篇不错的习作。正是有了同学不断地发问,整个事件的焦点才被精准挖掘,小作者才能写出内容具体、生动有趣的童年趣事来。

(三)激励优秀,帮助边缘生,树立习作自信

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互评互改也是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可让学生在同桌之间或小组内交流所评改作文的主要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推荐好的语句、段落或整片文章供同学们欣赏,达到激励优秀的目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互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指正,确保既要实事求是地肯定同学作文中的优点,又要态度诚恳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要特别关注那些成绩不太好或者胆小怯场的学生,提醒学生在指出其作文不足的同时,要更多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修改意见,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写作积极性。只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放宽评价面,做出有效的评价,就能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结语

通过实践研究,笔者认为这种“激兴趣——促积累——讲技巧”的习作教学模式的确能把口语交际训练与习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以说促写,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变得主动而又轻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吉春亚.“语文味课”课堂作文教学篇[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9.

附    注

本文系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课题名称:说写结合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XKT-XW-05-130)。

作者简介:王桂霞,女,1980年生,宁夏固原人,现就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第一小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课堂实效口语交际习作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