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脉”分析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28李金刚何旺生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古诗词

李金刚?何旺生

【摘要】“意脉”的内涵是在“意象”与“意境”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在对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它更加能体现出文本中情感的变化,而不是“意象”与“意境”相对静止的概念。利用“意脉”来解读诗歌文本,更具有实操性。这里着重限定“意脉”的内涵并以之运用于古诗词鉴赏。

【关键词】意脉;古诗词;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对意脉的理解

“意脉”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气质、情态”,另一个是“文思的脉络”。在文本教学中我们主要运用第二个释义。“单独孤立的意象,不足以表现情感特征,故意象往往以群落的形式出现,而情感的运动则隐于意象群落之中,此谓意脉”。“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这里“构思”是文本的表现手段,形象、意蕴与情感在构思中如何一步步呈现呢?即通过意脉的起伏变化来表现出来。这里运用一个比喻:文本犹如一条河流,一个个意象好比一个个浪 花,而这波浪的流动就是意脉,至于意蕴、情感这些则是河流的不同角度的表现形式。简言之,意脉即文本中情感变化脉络。

二、意脉的运用

下面以一篇中学教材中入选的唐诗、宋词各一篇以体现出其广泛的适用性。

唐诗以唐人崔颢的《黄鹤楼》为例。从“母题”上看,本诗主要是写思乡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浅层次阅读,我们很容易得到“通过对黄鹤楼及周围景物的描写,引发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这样的句子,然而孙绍振先生就提出,每篇佳作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有生命的,所以这样适用范围太广的套话并不能算是对本文很好的理解。我们用细读法来好好地分析其中的意脉。

首联中“昔人”有注解,第一第二两个解释清楚地呈现出“昔人”的意思,本句的意思也就出来了。作者追怀过去,“空余”表现出仙人不再,古人已不可见的遗憾。颔联中仰视“一去不复返”,“千载白云空悠”,时光不可逆转,千载之于人生几十年,天空之于人之一隅,表现出了人之渺小,给人以天地茫茫命运不可期之感。前两句的句式虽然不符合律诗之平仄,且三用“黄鹤”一词,但是意脉一以贯之,情感不断深入,作者情绪也渐渐低沉。颈联中远眺“晴川历历”“芳草萋萋”意脉开始转折,环境多么优美,晴空之下的原野草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颈联在律诗中是“起承转合”的“转”字,此联景象与上两联意义相对,写到这里似乎是作者对“迷茫失落”心情的排解。那么“排解”成功了吗?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已经暗示了下文,不过就算想不到这些也无所谓。“乡关”分明点出了再好的风光也不是故乡,羁旅他乡的游子陷入了对故乡的苦思之中了。最后一句是俯视,“烟波”即是如烟的波浪,这个“烟”有看不清的意思,与贺铸的《青玉案》“一川烟草”的“烟”意思相近。那么回头再看“烟”与“历历”相对,又与“悠悠”相合。

通篇文章“意脉”绵密不绝,似断实连且前后一贯。作者的情感随着文章的前进而深化流转,妙不可言。(这里为了表现“意脉”对解读文本的作用,主要以文本为中心,尽量忽略作者背景,下同。)

三、运用意脉解读古代诗歌时的注意事项

(一)意脉解析与意象理解

意象的含义往往是外放的、多层次的。学生在解读过程中难以一次性地深刻准确地理解其内涵。而这就导致了我们在以之分析意脉时不能一次性到位。“在古代《圣经》解释发生时期,解释圣典的神学家便逐渐觉察到,一部经典的任何词语、段落、章节必须在理解整个经典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理解和解释,而在理解经典的整体含义之前,又必须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段落,一个个章节幵始”。通过拉开时间、空间的手段去分析其内涵,以求不断深入地分析,直到进入专业化的状态。

(二)意脉解析与整体感知

意脉解析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始的,亦即在意脉解析之前应该反复诵读诗歌。诗歌有凝练性和意蕴整体性的特点,如果不能整体了解和熟悉诗歌,是无法进行具体的动态分析的。

(三)意脉一贯与诗歌的跳跃性特点

诗歌由于篇幅所限牺牲了连接内容,而这给我们理解诗歌增加了难度。文本本身的“意脉”却是前后一致的。文章内容的省略性与跳跃性与“意脉”的一致性是诗歌的重要特点。这也使得诗词这一文学形式“召唤结构”特性最为强烈。这要求解读者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想象力。在运用意脉法解读文本时,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现代教育的使命,所以,关注古诗词教学的意脉教学有助于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重视。

(四)意脉解析中注意一些基本手段的运用

1.寻找明确的意脉结点。所谓“意脉”上的“结点”即如中医上的“经络”上的“穴位”,为什么人们针灸要找“穴位”呢?因为“穴位”是“经络”汇集的地方,调理这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意脉”有時草蛇灰线般不甚明了,但是如果找到了有代表性的明确的结点,可以辅助我们去把握“意脉”。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前四句中,显然是“醉里吴音相媚好”句中人物形象最为鲜明,词人的感情最为浓烈,那么这句话就是“结点”之所在了。那么其他三句有没有用呢?自然是有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他三句将这一句推向高峰,这一句还要靠其他句来证明。本词的后四句中末句的“溪头卧剥莲蓬”最为强烈。“大儿”“二儿”都很让作者和读者“喜”,但是还是“小儿”“最喜”。这个“卧剥”的形象一出,一下子将“喜”字推上了高峰。后四句的结点就在这一句或再精确一点这个词上。分析出了结点,对于文本的解读非常有意义。

2.根据意脉趋势挖掘隐含意脉。这是运用整体阅读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整体理解了全文意思以后,再去解读文章中具体位置的意义。在诗词中,“借景抒情”是常用的手法,因为其“隐含性”的特点,仅就写景句而言,我们一般难以弄明白作者在景中想要寄托的情感。例如,李贺的《野歌》结尾两句“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只看这两句,以我们的惯性思维肯定以为这首诗是在写“离别”的。因为有“柳”这个典型意象嘛。但是我们整体读了全诗,找到了颈联“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这两句明确作者想要抒发的“穷且益坚”情感的这个结点的时候,我们知道尾联的“柳”与离别无关。那么最后的写景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找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穷且益坚”的情感这个结点,那么就为我们分析尾联写景提供了依据。尾联的写景是对上句中“枯荣”的展开。那么,尾联写出了冬去春来,柳条如烟的万物生发的春景,就该是承接上文,相信自己的梦想依然可以实现,犹如这“寒冬过去是春光”一样。然而尾联意义远不只如此,颈联的第二句“枯荣不等嗔天公”这句话到底是“怪”天公还是“不怪”呢?承接上句思维,我们认为是不怪多一点,但是也有一点怪的意思。“怪”时运不济肯定是有的,但是也相信时运犹如四季总有轮回变化。那么尾联中的“烟濛濛”就好解释了,作者虽然相信好运会来,但是心里仍旧有些许担心的。那么,隐藏在尾联中的作者情感也就在颈联中的“结点”帮助下成功破解出来了。

四、结语

经典古典诗词有其自身格律音韵的特点,在吟诵中如果深知其意脉的流变,与音韵格律并驾齐驱自然能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这里不得不补充的是,也有一些文章的意脉变动起伏并不太大,难以用这种方法加以分析。但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静是动的特殊形式,世间的物体均是相对运动的,所以掌握意脉分析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普适意义。

参考文献

[1]殷鼎.理解的命运[M].北京:三联书店,1988.

作者简介:李金刚,1985年生,安徽萧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何旺生,1969年生,安徽桐城人,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