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类学生思政课学习体验调查研究

2019-11-28李臣之邓智虎阮沁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维度问卷思政

李臣之,邓智虎,阮沁汐

(深圳大学 师范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一、 引言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门开设的,以学科课程形式呈现在学校课表上的德育课程。”[1]思政课主要承担了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德育任务,规模大、意义重。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因此,学校如何加强思政课建设逐渐成了当下实践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建设的主体,研究不仅要关注从教师角度入手改善教学,更要扎根于学生实际的学习体验。

课程学习体验是教育评估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许多国家地区运用课程学习体验调查问卷(以下简称“CEQ”)评估现行课程,以用于课程评估、教学改进、教师发展,包括且不限于英国、澳大利亚、中国、荷兰、马来西亚。在国外,CEQ作为调查工具被普遍用于大学课程调查,如澳大利亚自1993年起,每年要求毕业生完成CEQ,并发表相应报告(如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 2008)。Talukdar等人通过综述已有研究文献,审查CEQ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CEQ被证明有助于教学质量改进”,但也列举了在运用、研究中存在的缺点与争议,进而提出八项建议以加强CEQ调查的有效性[3]。

国内学者关注CEQ在中国的改编与应用,如Law在2011年调查了香港六所学校的学生,发现教学、负担与技能因素对学习体验具有显著影响[4];尹弘飚于2015年运用CEQ调查了中国2430名大二学生,结果反映了“我国本科教学的特点,也突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5];黄娟等人参考澳大利亚CEQ,设计了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的大学公选课课程评价工具,结果显示问卷的信效度良好,但是否适用于公共必修课等其他课程,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验证[6]。在Black和William看来,“课程体验”应是评估的核心组成部分[7]。思政课建设离不开对当前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而课程评估离不开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 国内相关调查研究述评

国内目前与思政课学习体验相关的研究较少,调查研究更是匮乏。在CNKI上分别以“思政课程体验”“思政课学习体验”为主题进行检索,分别得到11篇和57篇期刊文献(检索时间为2019年7月29日,见表1),而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的文章仅分别为2篇和11篇。

表1 相关文献检索

其中,王清玲等人在2016年调查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学生中的满意度,通过对18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学生普遍认同思政课有开设的必要性,但对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太满意[8]。刘凌霜在2016年调查了579名学生的学习心理,结果显示“大一学生在思政课学习投入上比大二学生有着更热情、更热烈的动机”[9]。

综合来看,当前有关本科生的思政课学习体验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主要是基于理论自编或改编,如邵雅丽基于获得感的内涵、维度自编调查问卷,刘凌霜借鉴已有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改编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含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总体满意度等维度。调查结果共通之处有:学生普遍认同思政课的学习价值,但在实用性上认知不深[10];学生学习兴趣较低,且大一显著高于大二[11];教师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且学生普遍对传统理论讲授教学法不感兴趣,更倾向于体验式教学等等。

由此可见,当前CNKI收录有关思政课学习体验研究的期刊文献数量较少,且大多属于理论研究,少部分现状调查研究所用工具源于自编或改编问卷、信效度较低;调查对象以高职院校学生或本科生为主。由于思政课属于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具有相通性,故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科类学生思政课学习体验现状;探究不同类型学习者学习体验是否存在差异;目标、教学、技能、负担和评估因素与课程学习体验的影响关系,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问题包括:(1)我国社科类学生的思政课学习体验现状如何?(2)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是否存在差异?(3)课程学习体验各因素相关性如何?

(一) 研究工具

澳大利亚2007年版本《大学生课程学习体验调查问卷》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调查研究,如Belaineh借助该工具研究米赞台比大学(Mizan-Tepi University)”的素质教育[12];国内学者如李晓东、尹弘飚等学者也运用该工具进行研究。故本研究引用、翻译该原始问卷,且通过以下策略重新考证其可靠性:(1)翻译2007年版本CEQ后,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与修改;(2)将修改后的问卷在S大学进行测试,共回收245份问卷,有效率为71.84%,部分受访者通过电话、面谈等形式反馈了填写时遇到的问题,根据填写反馈、项目分析及EFA结果,对问卷做了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形成了最终调查问卷;(3)对正式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KMO取样适切性检验为0.985,接近1,Bartlett球性检验结果(χ2=31820.998,p<0.001),表示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二) 研究对象

正式调查采取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择粤港澳大湾区S大学本科一、二、三年级社科类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S大学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有三十多年办学历史,具有一定代表性。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国内排名靠前,且全球排名上升快,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各高校大四基本不开设思政课,因此剔除相关样本。为尽可能收集有效数据,在S大学本科生公选课休息时间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中人员构成:男生48人(占比24.0%),女生152人(占比76.0%);大一为44.5%,大二为38.5%,大三为17.0%。

(三) 数据收集与处理

为保证正式调查所获数据有效性,该问卷包括反向计分题,采取乱序排列,避免同维度题项集中出现,并在发放过程中明确表达希望受访者认真填写的期待。正式调查历时一个月,共回收问卷244份(回收率100%),剔除大四学生填答、随意填答、填写不完整等无效问卷,有效填答200份(占比81.97%)。该问卷共包括总体满意度调查(1道)与五个维度:目标(3道题目)、教学(3道题目)、技能(6道题目)、负担(3道题目)、评估(2道题目),其α系数分别是0.672、0.832、0.928、0.732、0.609,整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8,说明该数据可信度较高。根据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 结果与分析

(一) 描述性分析

1.样本情况概述。根据正式调查结果,受访者的性别、年级、学科门类及政治面貌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

从性别和年级背景方面来看,男性样本数量较少,大一、大二年级学生数量分布较为平均。从学科门类来看,此次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以社科类学生为主,少部分理工、艺术类学生为进行差异性分析提供基础。就政治面貌而言,共青团员占据了绝大部分人数。综合来看,本次调查的问卷回收有效率较高,样本呈正态分布,能够较好地反映S大学社科类学生思政课学习体验的基本情况。

表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2.社科类学生总体课程满意度较高。为了解社科类学习者的思政课学习体验满意度,本研究在Q26“总体而言,我对思政课的质量很满意”进行均值分析。其中,持“比较认同”与“非常认同”态度的共78人,占68.1%,该题项平均得分3.37。由此可见,S大学社科类学生比较满意当前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根据上述问卷结构,对已有五维度20道题项进行均值分析,通过高低分组各取五道题项进行分析(见表3),结果如下。

表3 高、低分组题项

注:(R)反向计分题

(1)教学、目标学习体验较好。由表3可知,当前社科类学生获得较好课程学习体验的维度主要是良好的教学和清晰的目标。其中教学维度Q20题项均分最高,可见清晰地讲解知识内容在学生视角看来是最为重要的,也说明“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核心阶段”[13],完成知识传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除此之外,Q22、Q1、Q16、Q3也表明思政课授课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培养目标、活跃上课氛围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2)负担、评估学习体验较差。其中,社科类学生思政课学习体验满意度较低的题项主要是学业负担、评估维度。负担维度Q14、Q21、Q4均分都属于低分组(已反向计算),说明当前学生在该课程上所承担的学业负担普遍较重,这说明近几年我国高校愈发重视思政课建设、道德教育发展,如S大学。低分项Q8“授课教师会花很多时间对我们的作业进行反馈”则反向表明授课教师通常不会花很多时间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这与思政课的授课方式有关,“大班授课人数制约了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可能性”[14],也限制教师的教学计划;Q10“思政课更注重考核我记住了什么”则反映目前“最受学生欢迎的考评方式是课题研究报告、开卷”等非知识记忆测试[15]。

3.满意评价与改进反馈的词频分析。为了解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体验中认为最满意与最需要改进的部分是什么,问卷设计两道开放性问题(非必答题)。两道问答题分别收集到63条满意评价和60条改进反馈。

(1)满意评价分析。首先,对这些满意评价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发现“有所帮助”“内容积极”“教师教学负责、有趣”等被提及的次数最多(见图1)。此外,“学习负担不大”“教学内容与时政相联系”等也多次被提及。从调查结果可看出,“有所帮助”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收获,说明受访者对思政课实用价值的重视程度较高。其次,“教师教学负责、有趣”“教学内容与时政相联系”“师生互动多”等都是对良好教学的评价,由此可知,学生更喜欢具有丰富性、趣味性、时效性的教学内容。再次,“内容积极”是学生对课程目标、价值的认识,这也是吸引学习者的重要因素。“开卷考试”“考试简单”“学习负担不大”也反映了学生对课程考核评估、学业负担的关注。由此可以看出,思政课需要继续加强在课程实用性、教学、目标与价值、考核、学业负担等方面的建设,以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图1 受访者对课程的满意评价

(2)改进反馈分析。首先,通过对反馈建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分析,可以看出“增加教学趣味性”被提及次数最多,说明当前思政课教学让学生最不满意的原因在于思政课教学缺乏吸引力(见图2),也反映学生更喜欢“严宽相济而又风趣幽默的教师”[16]。思政课教学缺乏吸引力一方面是因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缺乏联系、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另一方面是教学方式倾向于灌输式教学,师生互动少、学生缺乏参与感。其次,“合理设置课程”反映了受访者对现行课程目标、价值等抱有更高要求,例如,有受访者表示“应该把这门课重新设计定位地更具有现实意义一点”。再次,“提高学习者兴趣”则反映了学习者群体存在的问题,而这与教师教学风格单一、教学态度不认真有着密切联系。

少部分受访者还提到“减轻学业负担”“丰富考评方式”“改变授课形式”,如思政课需要减负、丰富考核评估方式、新增慕课选修等。由此可见,思政课建设,一方面需要改进教师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受欢迎的思政课;另一方面也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调整,如丰富课程评估方式、调整课时安排等,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图2 受访者认为思政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对本科生调查数据描述性分析来看,本科生对思政课学习体验总体满意度较高,且主要在适度的负担、良好的教学与清晰的目标维度得分较高,说明清晰的课程目标与价值、学业负担适度、合理的考评方式及教师教学负责、有趣等都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学习的重要因素。而在技能、评估及教学维度部分题项缺乏良好体验,说明学生对课程实用性、评估适切性、教学趣味性有着更高的期待。

(二) 差异性分析

从性别、政治面貌、年级三方面,对不同类型本科生的思政课学习体验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政治面貌的受访者在思政课学习体验上并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的受访者则在总体满意度与各因子得分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1.不同性别、政治面貌在总体满意度与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将受访者分为男、女两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性别学生在总体满意度与各因子平均数差异检验的显著性概率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尽管从男女得分平均数的高低来看,女性在各方面的平均得分均大于男性,但不同性别学生在总体满意度与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

对不同政治面貌群体在总体满意度及与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三类群体在思政课总体满意度、各因子等方面的感受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总体满意度“一般”选项上,党员(含预备党员)同比团员、群众,平均分高出30.67%、33.10%。这可能是因为党员对思政课教学现状寄予更高的要求与期许,例如有受访党员分享了对思政课的评价:“我认为思政课可以做得更好,但我对现在的课堂并不是十分满意”。

表4 不同性别在总体满意度、各因子的差异比较

2.不同年级群体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年级群体在总体满意度、各因子得分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群体在不同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见表5)。大一学生在总体满意度和技能维度显著高于大二;大一、大三在教学、目标维度均显著高于大二。大一学生在很多维度上显著高于大二学生,这与刘凌霜及刘青荣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不同年级在负担、评估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授课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课业要求、考评方式一致。

表5 不同年级在总体满意度、各因子差异比较的方差分析摘要表

注:n.s.,P>0.05;*,P<0.05;**,P<0.01;***,P<0.001。下同

(三) 相关性分析

1.满意度与各题项相关性。研究以各因子为自变量,总体满意度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个自变量共可以解释“总体满意度”变量52.5%的变异量(见表6)。四个自变量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均为正向,其中教学、技能、负担预测变量对“总体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与Law在香港做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教学与通识性技能对总体满意度有较高的解释力,说明该两个维度是课程学习体验的核心维度。

表6 各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复回归分析摘要表

注:R=0.725,R2=0.525;调整后R2=0.513,F=42.919***

2.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关性。为了解各维度在课程学习体验中的相互关系,将五个因子进行积差相关性分析(见表7)。结果表明:(1)总体相关性较高。清晰的目标、良好的教学、通识性技能以及适度的负担四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这四个维度能够很好地解释学生的学习体验现状。负担因子与评估因子呈低度正相关,说明大学生学习压力主要来源于考核评估,该结论与徐曼做的大学生学习压力研究具有共通点[17]。(2)良好的教学与通识性技能紧密相关。良好的教学与通识性技能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52,证明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最强,且进一步分析中两因子下所有题项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均大于0.3,呈中低度正相关,即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越多的激励、反馈、理解,越有助于学生在通识性技能方面获得良好的体验。同样,学生在通识性技能上有着更好的体验也会影响对教师教学的感受。

表7 各因子相关分析结果

五、 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引用、改编大学生课程学习体验调查问卷(CEQ)调查S大学社科类学生思政课学习体验,为思政课建设提供相关建议和参考依据,以促进教师从学生角度变革课程实施,改善学习体验,提升教学质量。研究发现:(1)社科类学生总体上对思政课质量比较满意,尤其在教学、目标维度得分较高,在学业负担、评估维度得分较低;(2)不同性别在总体满意度上无显著差异,但从平均分来看,女性高于男性;(3)不同政治面貌在总体满意度上无显著差异,党员(含预备党员)对思政课抱有更高期待;(4)不同年级学生在不同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大一群体显著高于大二群体;(5)思政课总体满意度与教学、技能、负担维度存在紧密相关;(6)各影响因素之间以良好的教学与通识性技能最为密切。基于本次调查研究和已有研究成果,从教学角度对加强思政课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为其他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首先,育以德为重,以良好教学促进德性发展。赫尔巴特早在1804年提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标”[18],思政课作为德育课程,其带给学生的收获不只是通识性技能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促进德性发展。已有研究表明,教师良好的教学与学生通识性技能体验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大力发挥自身教学的优势,以促进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授课教师应围绕课程目标,从内容、方法、评价三个方面加强思政课的时代性、参与性和适应性,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德育作用。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1)内容结合时事,增强时代性。在诺丁斯看来,课程内容的趣味性比呈现方式或来源更重要[19],将历史性产物的教材结合时政,发挥教学内容的生命力,通过时政联系理论,增强学生学习体验。(2)大班教学+小组研讨,加深参与性。大型班级授课制的缺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弥补,如通过小组研讨促进学生之间开展讨论、辅导等交流,让学生有机会深度参与。(3)丰富评估手段,增强课程适应性。现有对学生的评估常是对学生在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掌握程度上进行评估,而思政课属于德育课程,缺乏恰当的评估工具来评价学生的行为变化。因此,授课教师需要恰当地运用已有评估工具,丰富评估手段,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教师在期末测评时提供主题展示、论文、考试等多种评估方式供学生选择,在课程教学中以成长记录袋为主,结合观察、访谈,学生自评互评、成果分享等多种手段记录学生平时成绩。

其次,教以学为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以学生为本、教学以学习为先,课程—教学—学习目标的一致性与明确性,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如有研究证明:“教师明确告诉学生每节课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可能只需要花费5分钟,但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明确的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0]当前学生普遍对思政课课程培养目标持较高认同,但对个人学习目标的认识不够深入具体,因此需要教师在保持良好、清晰的教学同时,帮助学生明确、调整学习目标。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ABCD目标陈述法在教学中清晰地表述思政课培养目标,即对象(A)、行为(B)、条件(C)、程度(D)四个要素。教师通过ABCD法清晰地陈述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师观测学习进度,克服因学习目标模糊带来的弊端。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要素的出现顺序并不是关键,而在于一个教学目标需要同时陈述清楚四个要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明确、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学时考核安排,制定阶段学习目标、总学习目标,完善个人学习方案。

最后,学以师为长,打造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保障,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仅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更是学生榜样学习的标杆、课程建设的第一先行者。思政课建设需要两手抓,一手抓课程本身建设,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评价上建设好思政课;另一手抓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一线工作者丰富教学经验的优势,当好“教学”与“科研”双重角色。当前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以“高素质”“专职”为指向,前者回应了学习者对授课教师的诉求,后者是对教师队伍发展的规划。建设一支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学校层面需要在制度上同等对待、保障发展。一是同等对待思政课与专业课。在课程设置、考评等制度上,应同等对待思政课与专业课,既可以让学生重视自身学业,又能刺激授课教师的工作热情。特别是在考评制度上,思政课授课教师应有同等机会参与教学优秀奖、科研优秀奖等考评。二是保障教师发展规划。教育部2019年4月印发的《培养规划》提供了四计划十六项措施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参考[21]。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必修课,需要专职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也需要重视其专业发展需要。

本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课程学习体验各维度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模型如何?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与学习投入是否存在因果关联?课程学习体验与学习获得感是否有关联?以教学、技能维度为核心,还可以结合哪些维度开发新问卷?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更多的研究者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维度问卷思政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