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以山西省六个地区的调研情况为例
2019-11-28赵燕霞
赵燕霞
(山西传媒学院 公共外语部,山西 晋中 030619)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可持续发展是学生发展和高校发展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是指自1999年以来一批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通过合并、转制或升格等方式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这些本科院校成立时间短,存在现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能较好满足学校的要求的潜在问题,更为关键的是,部分教师对自身在学术、技术上亟待提高的认识滞后,跟不上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制约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探索提高英语教师学术、技术水平的渠道,以适应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需求。
一、研究思路
(一)相关文献研究
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Hiver,2013)[1]。赵维伟(2016)指出影响因素有: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机不强、自主发展的意识淡薄及高校培训制度不够完善等[2];苑莉和吕旺姝(2017)认为个体主观因素是影响英语教师发展最重要的因素[3],其他相关者认为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对推进教师可持续发展起决定性作用[4]。
蔡永红等(2018)的研究表明:经验、训练与动机对教师教学专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专长发展是教师主体能动性被激发的结果[5];姜勇和华爱华(2010)提出教师发展是其理性内省能力的提升[6];郭燕和徐锦芬(2015)、王栋和孙珍珍(2016)等人的研究得出:在共同体建设中起促进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共同体内有效的人际互动、尊重与传播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课程改革及其对普通教师的赋权[7],此外英语教师所处生态环境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8]。
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而对影响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着重探讨了制约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相应对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运城市、大同市、吕梁市、晋中市六个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多角度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定量研究的工具是基于文献分析和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以下部分:个人简况、英语教师发展状况和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对策。定性研究的方法是对其中6位教师的半结构化访谈。
(三)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为教师自我价值实现需要论。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作为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其自我价值需要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内部因素即基于教师个体的自我专业发展需求;外部因素则包括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学校的学术生态环境、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以及管理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等。
(四)核心概念
教师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能胜任其当前从教任务又有利于胜任其今后从教任务的教师身心各方面协调、持久而强劲的发展,它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发展,是心理、生理的健康持久发展,其核心为自学自励和主动有为(王春华,2005)[9]。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其可持续发展是不断反思更新内在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拓展专业内涵、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增长教学技能的过程。
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受宏观和微观条件影响、由教师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保障的学习进步过程。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学习态度、教学态度、教育背景、专业水平、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Borg,2003)[10]、评价能力、质疑思维、沟通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的外语教育教学政策、英语教师所在院校的学习氛围、经费与时间的投入以及对教师学习的科学管理等(王栋和孙珍珍,2016)[8]。
(五)研究过程
首先,进行问卷调查。课题组共发放问卷342份,回收25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36份。其次,进行问卷统计。统计之后,对其中6位不同院校、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这6位教师都是对开放型问题“您是否愿意让我们对您进行一次访谈?”回答“愿意”的老师。最后,全面整理分析数据,将回收的数据按照院校地区进行分类,使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主要的数据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内部因素
1.内部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图1为内部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图。从图1可看出:在内部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自我效能感(占55.29%),影响最小的是性别角色(占15.38%),并且还发现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因素是复杂多样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个人缺乏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不懈努力的占50.08%,认为目标设置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的占49.12%,认为个人缺乏学术发展后劲的占37.50%;另外,认为意志控制水平、认知策略的获得、元认知发展的水平和归因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的分别占到37.94%、37.10%、25.67%和24.27%。
图1 内部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图 注:1到9表示9个内部因素。第1—9项依次为:1—自我效能感;2—归因;3—目标设置;4—认知策略的获得;5—意志控制水平;6—性别角色;7—元认知发展的水平;8—个人缺乏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不懈努力;9—个人缺乏学术发展后劲
2.内部影响因素分析。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有9个,其中,最大的内因是自我效能感。该结论与学习理论创始人Albert Bandura的研究成果一致。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并于1986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中作了进一步论述。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是知觉到的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某一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这种信心或信念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随后的行为(周勇和董奇,1994)[11],它包括结果预期 (outcome expectation)和效能预期(efficacy expectation)(洪秀敏,2008)[12]。自我效能通过思维、认知、情感、动机和身心反应等媒介过程调节着人们的思想变化和行为选择,进而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张易,2018)[13]。
由此可见,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的主观判断和自我评价,是教师从教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因而,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其它的内部因素,如:缺乏追求真理的不懈努力、缺乏学术发展的后劲和意志控制水平的高低等。
另外,性别角色的影响表现在,英语教师大多是女教师,背负着家庭的重任和专业的发展两座大山。而认知策略的获得、元认知发展的水平、目标设置的长远及归因与英语教师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由于入职时学历要求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科研能力不够强,致使其科研创作困难较多,取得较大的科研成果较难。
(二)外部因素
1.外部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图2为外部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图。由图2可以看出:外部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为发表学术论著难、职称职务晋升机会少(占59.47%);影响最小的为除1—12项之外的其他因素(占2.57%)。同时,缺少专业指导和鼓励机制、缺少展示机会(占47.54%)、超负荷的教学压力(占46.06%)、行政化的学术管理体制的制约(占43.50%)及教学科研经费短缺(占40.47%)等因素占比也较高;另外,学校对学科的保障机制不健全、没有经济实力保障个人发展、缺少学习资源、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情绪、文化因素、从事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不一致、人际关系紧张分别占37.92%、30.33%、30.13%、22.20%、13.57%、8.78%和5.91%。由此可见,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因素是复杂的,不仅受到来自教师家庭的、学校的影响,还有来自行政管理机构、教师教育机构、社会等多个层面因素的交互影响。
图2 外部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图 注:1到13表示13个外部因素。第1—13项依次为:1—学校对学科的保障机制不健全;2—行政化的学术管理体制的制约;3—超负荷的教学压力;4—教学科研经费短缺;5—缺少专业指导和鼓励机制,缺少展示机会;6—发表学术论著难、职称职务晋升机会少;7—缺少学习资源;8—沉重的家庭负担及劳务负担,没有经济实力保障个人发展;9—人际关系紧张;10—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情绪影响;11—文化因素;12—从事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不一致;13—其他因素
2.外部影响因素分析。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13个。根据调查和访谈发现,发表学术论著难、职称职务晋升机会少这一因素的占比最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新建本科院校专职英语教师的人数较少且承担着全校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工作量较大,即超负荷的教学压力致使其投入到科研中的时间相对不足。
二是新建本科院校获得教育资源和融资的渠道较少,较难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实力从社会引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所需的资金,教学科研经费短缺。
三是教师年度考核实行德、能、勤、绩、学全面考核,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其中,绩,主要考核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包括教学和科研)的数量、质量、效率情况。对于教学型英语教师来说,绩,首先要完成教学工作量,其次还要完成科研工作量,如果完不成科研工作量,部分学校还要扣减绩效工资,从而打消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文化氛围不浓厚、急功近利、学术浮躁、人际关系紧张。
四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影响其他的外部因素。新建本科院校正处于学校定位、专业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管理方式等诸多层面的整体性理念转变阶段,总体还存在办学实力不够强、学科发展不协调、 学习意识不够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对英语学科及教师的关注度不够、学校对英语学科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五是新建本科院校学术研究平台不完善或尚在建设中, 大学英语教师缺少学习资源、缺少专业指导和鼓励机制;现有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申请项目经验欠缺,发表学术论文、论著较难。
六是新建本科院校较落后的行政化管理限制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长期遗留的问题既影响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
由于上述原因,使得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较慢,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较少,职称职务晋升较难,可持续发展缓慢。
三、结论及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是内因是自身能力的内在发展,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外因是影响自身能力的外在条件,影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22个,包括9个内因和13个外因;9个内因和13个外因的共同作用是影响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源。
三是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内因为自我效能感,同时也影响其他内部因素。
四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性,这一大的生态环境制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在教育背景、入职资格、教学对象、学术环境、科研经历、学术生态环境等方面与其他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他/她们却同样担当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任,角色很重要。
基于以上结论及对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外部因素分析,提出以下两方面建议。
一方面,英语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增强自我效能感,付诸行动,努力学习,发展自我。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质,提升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重视英语学科,支持英语教师的发展,完善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对英语教师培训研修的资金投入,完善以教学为主的英语教师的考评制度,畅通职称评审渠道,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获得感,为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