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分享·转化,激活语言表达的内生力

2019-11-28徐舒婷

儿童大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槐花内生语言表达

徐舒婷

(福建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想要让学生在语文课里学会朗读、品味、运用自己的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首先,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让主动性化为孩子们成长的力量。让学生能踏着语言的台阶,激活他们表达的内生力。

“内生力”是由经济学领域“转喻”而来的概念。在经济领域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内部实力和主观能动性,不依靠外资、进口、外来技术而自我具备的发展能量,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行投资、自我发展的能力。[1]学生的内生力简而言之则是学生自身内在的成长力和发展力,只有学生主动接受了,才能将知识实实在在地转化成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原有的课堂教师包办一切,教师主导,一问一答,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和讨论等,都令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的学只靠老师推、说是没用的。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只有留在生命中的,才是最有生命力、最宝贵、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也是你可能贡献给大家的。”[2]

因此,如何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够激活学生语言表达的内生力,让学生从被老师“牵”着走,到逐步学会自发、主动地学习,是老师们不可不下大力气研究的课题。

一、有向预习,唤起学生积累的自觉性

希望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能够有所提升,首先要丰富他们语言体系里的知识储备。每篇课文中,都有不少值得积累的字、词、句、段,但是只靠课堂上老师灌输给孩子们来积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首先要做到的是让学生们主动了解它们,欣赏它们。

主动积累首先来自于课前的预习工作。课前预习作为学习新课之前的一个指导行为,需要学生先自主学习、熟悉一些新知识。老师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在熟悉新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内容大意,甚至希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有针对地搜集相关资料等,从而让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大多数学生课前预习成效不大。机械化地读课文,简单地画画词,长期如此,效率低下,目标不明确。学生们觉得枯燥无味,认为自己在预习中没有得到提升,与课堂有所割裂,久而久之也降低了学习热情。

因此,对待预习也必须细致、有向、落到实处。针对语言积累的预习单的设计,主要分为这三个部分:

1.我积累的好词

2.我积累的句子

3.我提出的问题

对于前两个环节,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就能细细地读,认真地去发现,哪些词语用得好,我想积累下来,哪些句子写得特别漂亮,我也想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素材。每节课上再花上一些时间让学生反馈,不但要说出自己积累的词句,更重要的是要说出积累的理由。这样,学生们在抄词、抄句的过程中,就要有自觉主动地思考,让自己的推荐理由变得更加有理有据。通过“我积累的词语”和“我积累的句子”这两个环节,学生就能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课文的闪光点。其次,第三个环节“我提出的问题”更是在之前积累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的概括和提炼。刚开始时的问题可以是针对字、词,也可以是对于文章内涵的不理解。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可以是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是自己觉得很重要,想提出来考考其他同学的地方等。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思考的过程。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将预习工作落到实处,通过主观能动性积累而来的东西,在语言系统储备中会更加牢固和易提取,从而让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自觉、主动地提升。

二、交互反馈,激发学生分享的积极性

如果说课前独立自主的积累是给了学生一个独立筛选知识的空间,那么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则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从单个学习体变成多人的学习共生体。再次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愿望,培养自主表达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拿出预习本,先与同桌分享,每个人把自己积累的词、句分享给对方,说说自己积累这些词句的理由。对方通过同桌的分享,也会发现不少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好词好句,于是,摘录在旁边,这又是一次语言积累的过程。

以往的教学,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就等着学生马上一一回答或全班齐答。久而久之,“明星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全班大多数同学的回答,他们的观点代替了其他人的想法。想要激活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表达的机会,有表达的欲望。

在教学《槐乡五月》时,老师以槐乡的槐花真 ?为大问题串起全文,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后,并不着急请同学回答,而是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先把观点表达给同桌听。同桌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要说出自己的观点,还要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由,同桌交流的过程同样也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听完同桌的观点,或旁注,或归纳总结,合作学习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答案,之后,才是全班的交流。而全班交流则是第二次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们就开始各抒己见,“槐乡的槐花真甜/香/白/多/引人注目……因为……”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理由在教室里爆炸开来,这组同桌是这个看法,另外一组同桌又是另一种看法,十分有意思。不同的观点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认真听起别人表达的内容,记录下其他人精彩的观点,或同意或反驳争论。无论是哪一个,都是交流,都是碰撞,都是生成。在分享中,不但要彼此倾听,而且要彼此听见,班级成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生们以智慧激发智慧,以潜能激发潜能,在这过程里,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十分强烈,分享也成为了激活语言表达内生力的助推器。

三、重组提升,培养学生转化的主动性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提升,还是要读出来的。就是要善于实现品细和朗读之间的转换。品细之后马上读,读完之后再来品细,两者之间的穿梭和转化。语文课堂的节奏就出来了。巧妙的转化,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领悟能力

执教《槐乡五月》时,学生品细了槐花的多与白后,读。分享了槐花之美后,读。提取了信息以后——引人注目,读。通过不同学生多角度的回答,教师要把各种各样的观点进行重组,与朗读进行重组,品细与朗读的自然衔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文本,更多的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读出了韵味,读出了美感,这何尝不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培养学生主动把老师能力和优秀学生的能力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回答得不好,读得不好,不觉得丢脸,而是要更认真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示范,给自己一次重建、改正的机会。而老师也要在合适的时机下给予学生这样一个重建的机会,让学生在此问题上的到提升,恢复、增加学生的自信。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学生没有把槐花的美感读出来时,停下来带着学生再一次想象: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自己示范读或请读得好的同学示范读,其他同学再一次模仿和学习。再一次的重建,看到更多的同学举手想要再来试一试,这便是主动地想要让自己表达得更好的愿望。把老师的朗读能力转化成孩子的朗读能力,把优秀学生的亮点放大,转化为全班同学的亮点,其他学生在主动接受的过程中,也是一次自我更新和提高的机会。

总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外力进行多种方式、日积月累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面多一个个鲜活多样的生命个体,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还能够做些什么来唤醒学生内在的能量,让他们能够主动进行表达,更加自信。当学生从被动听到主动积累探究,主动分享合作,主动重建转化的时候,他们逐渐学会激活并运用自己本身的内生力。多给每个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相信他们会爱上表达、乐于表达,让每一个孩子与老师共同奏响一首灵动而荡气回肠的交响曲。

猜你喜欢

槐花内生语言表达
槐花花开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槐花吃过,这个春天就完整了
槐花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槐花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