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水,灌小学数学课堂
——以数学测量与计量为例
2019-11-28周霞
周 霞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小学,四川 眉山 620010)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打造出一堂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性的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尤其在学习测量与计量相关知识的时候,与我们的生活更是密不可分,所以努力构建一堂生活化的课堂,是值得引起每一个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便是针对这一思考提出的几点浅见。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摆脱课堂的局限,因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多的是在课堂之上,所以生活化教学开展的一个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模拟生活,再现生活的方式,使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例如,在学习“测量长度”这一节时,众所周知,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也一定有过类似的感受,这时教师便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入长度测量相关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有一天小明的表哥和堂哥来小明家里做客,两个人身高相近,但他们都认为自己比对方要高一些,如果你是小明,要用怎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判断谁更高一些呢?这样,通过一个情境的创设,也就自然而言的引入到了测量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从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
众所周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很多知识都是源自生活,而数学的很多知识也都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结合相关的知识点,紧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而挖掘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例如,在学习“用米作单位量长度”这一节时,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厘米和分米,而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用于测量一些较长的物体或距离,这时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前面学生们学习了厘米和分米,也学会了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请问你们能够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吗?你们准备用什么测量?这时有些学生会提出用直尺测量,而当他们用直尺测量黑板之后,就会感受到用直尺测量太过麻烦,此时教师便可以提出“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学习。而当学生了解了“米”这一测量单位之后,便可以将厘米、分米、米等知识融合到一起进行提问,比如文具盒、书本、桌椅、橡皮、教室等物品的长度分别用什么长度单位表示最为合适。这样,通过一些生活化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如此之近,更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三、适当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知识的学习不能一味的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样不仅不能将知识深化,还会导致知识的学习无用武之地,所以实践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在生活化的教学中,“生活”二字本就和实践挂钩,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开展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真正在实践活动中将知识进行运用,并将其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克、千克、吨的认识”这一章节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重量单位的认识和感知,教师便可以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掂一掂的方式去感知这些物品的重量,比如一元硬币的重量大约是6g,一支铅笔的重量大约是20g,一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50克,一个课桌的重量大约是10 kg。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感受这些生活常见物品的重量,可以为学生建立起一个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量单位的认知。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作为课堂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是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所以从其意义来看,课后作业也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也不能忽视课后作业这一环节。其实,就传统的课后作业形式来看,课后作业早就应该做出改革,应该在降低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增加作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甚至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这种生活化作业的思想,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更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所以可以作为教师思考的一个方向。例如,就测量的相关知识来说,就可以让学生去测量其家庭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如饭桌、电视机、书桌等,这样的课后作业才更有意义。
总之,教师要以生活化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积极展开探索,努力使生活之水盈灌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