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及规避策略

2019-11-28

儿童大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成因心理健康校园

赵 慧

(河南省上蔡县第二幼儿园,河南 上蔡 463800)

引言:校园欺凌,大多数是源于学生的不成熟,是这个时期学生共有的特点,幼儿园中的幼儿就像一张白纸,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若是长期受到校园欺凌或者欺凌其他幼儿,就很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观与道德观,危害幼儿的一生,本文分析了幼儿园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并且根据成因提出了部分规避校园欺凌问题的策略,希望可以减少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

一、幼儿园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心理不够成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不会思考,很容易冲动,凭自己的本能做事,在遇到挫折或者感到不满时,就很容易将自身的情绪发泄出来,转嫁成为人身攻击或者言语攻击等形式,这就是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同时,欺凌他人的幼儿往往身体比同龄幼儿更加强壮,被欺凌的幼儿往往身体更加瘦弱,在这种情况下,被欺凌的幼儿往往缺乏反抗的能力,只能被动地接受欺凌。

(二)家庭管理因素

幼儿没有学习过太多的东西,也没有接触过太多的事物,因此,幼儿自身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因素的印象,若是在家庭中,家长没有给幼儿提供一定的关心,对幼儿的关注较少,或者对幼儿的负面情绪较多,那么幼儿就很容易卷到校园欺凌事件之中。

(三)幼儿园自身因素

在所有的幼儿园校园欺凌事件中,幼儿园本身都是绝对的欺凌事件发生的场所,也是校园欺凌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若是幼儿园有着校园氛围较差,幼儿园对幼儿缺乏足够的关心与管理,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冷漠,在出现校园欺凌问题后对学生不管不顾等问题,那么幼儿园中的幼儿就很容易被卷入到校园欺凌事件之中。

二、幼儿园校园欺凌问题规避的策略

(一)注重心理教育,保证幼儿心理健康

在幼儿园校园欺凌问题时,不仅是欺凌他人的幼儿,被欺凌的幼儿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欺凌他人的幼儿有着情绪难以管理、缺乏自我认同等心理问题,而被欺凌的幼儿有着不够自信、无法融入集体等心理问题,若是想要规避校园欺凌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幼儿的心理问题,因此,幼儿园应当加强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最大程度上规避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例如,幼儿园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定期为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校园欺凌问题,教导幼儿在遇到校园欺凌问题时应该怎样去做,让幼儿学会求助,也可以定期组织园内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幼儿园教师拥有一定的心理辅导基础,同时,幼儿园也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测验,进行排查,最大程度的避免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将危险解决在摇篮之中。

(二)注重家庭教育,引导家庭一同规避

校园欺凌问题中涉及到的幼儿大部分都生活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环境之中,家庭教育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而缺乏家庭教育,仅靠幼儿园进行心理教育是无法完全规避校园欺凌问题的,完善幼儿的家庭教育,改善幼儿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在更好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引导家庭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注,能够有效地解决与规避校园欺凌问题,帮助幼儿完善自身的心理。因此,幼儿园要重视起幼儿的家庭教育。例如,幼儿园可以让教师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联系,先组织幼儿家长来幼儿园参加家长会,为幼儿家长言明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校园欺凌对幼儿自身的影响,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向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可以避免幼儿出现欺凌行为的方法,在会后,幼儿园的教师也要积极地与幼儿家长进行联系,让幼儿家长在幼儿出现反常行为时及时向幼儿园教师反映,尽可能地杜绝校园欺凌问题,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完善园内机制,及时解决欺凌问题

尽管幼儿园做了一系列的规避校园欺凌问题的措施,但是,校园欺凌问题还是有可能发生,危害着幼儿的身心健康,提前做好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措施,完善园内的校园欺凌预防制度与干预制度,能够让幼儿园在出现校园欺凌问题后以最快的反应速度处理欺凌问题,将幼儿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因此,幼儿园要注意完善自身园内的制度。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校园欺凌预防小组,为小组制定严谨的制度,让小组定期在园内组织巡逻,发现并制止园内出现的校园欺凌,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建立校园欺凌心理干预小组,负责校园欺凌问题发生后对园内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抚平被欺凌幼儿内心的创伤,解决欺凌幼儿内心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样,园内的校园欺凌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规避,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幼儿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而幼儿园校园欺凌也比想象中的危害更大,面对校园欺凌,幼儿园应当做好万全的准备,从各方面入手规避校园欺凌问题,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成因心理健康校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