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的“活智慧”
——培养幼儿健康人格教育实践研究

2019-11-28

儿童大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玩具图书学会

刘 娇

(浙江省杭州市丁蕙第一幼儿园,浙江 杭州 310000)

一、幼幼互动,做会分享的人

分享指幼儿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儿童社会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的策略和技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幼儿阶段是人的各种能力及人格养成的启蒙阶段,为了使幼儿在将来能信心十足走向社会,迎接人生的挑战,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让他们学会分享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但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使幼儿更加热爱生活,喜欢探索,逐渐完善人格。

(一)在游戏活动中分享物品

1.开创“玩具沙龙”区,在玩中分享

玩具是幼儿的最爱,为了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我们开设了“玩具沙龙”活动区,请幼儿把自己在家喜欢的玩具带到班级,请他们介绍玩具的名称、玩法、应注意的规则,并采用边讲边做的方式和大家一起游戏。

2.开展“无班界限区域游戏”,在运动中分享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无班界限区域游戏”活动,根据走、跑、跳等基本动作要求,开展平衡、跳跃、投掷、钻爬等各种活动区域,请幼儿打破班级界限,自由在各个区域进行游戏活动,在不同的区域分享游戏,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二)在共同做事中分享经验

1.创设“图书分享卡”,在共同阅读中分享

幼儿会在周五分享日上带自己喜欢的书籍到幼儿园分享故事,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在图书区开展“我给大家讲故事”的活动,引导幼儿互动从无意识向有目的过渡。

首先在图书区投放“图书分享卡”,包括书名、故事主角、故事里有趣的事等内容,引导幼儿把自己熟悉的故事用绘画或粘贴的方式进行梳理,然后幼儿将自己的“图书分享卡”与大家分享交流。

2.富“食物制作区”,在共同制作中分享

每个幼儿都有家庭生活的经验,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做饭,娃娃家的小厨房是小班幼儿的最爱,他们能自己做出各种各样的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加相互学习的机会。大班幼儿会主动向爸妈学习制作食物的技巧,然后在“食物制作区”活动中教给同伴,自己总结步骤和方法,并展示出来,通过环境的创设达到儿童互动的目的。

二、感知体验,做会尊重的人。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是今后真正得以立足的关键,当今的幼儿,从小就生长在蜜罐里,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挫折,缺少一份对同伴的关心,对长辈的关爱,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培养幼儿关心和尊重他人良好的品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文体验尊重生命

要让幼儿学会珍惜生命,首先了解生命,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幼儿园对幼儿和家长基本承诺,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工作。通过看图书、讲故事与讨论的方式,渗透有关生命的形成和繁衍、对生命的保护和关爱的信息,感动幼儿,激励他们热爱、保护自己的生命。

(二)自然体验尊重环境

当幼儿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个体后,我们将生命教育的范围扩展到幼儿可以观察和感受到的动物与植物的生命体上,让幼儿用珍爱的眼光发现和寻找周围的生命,感知它们的存在。

(三)社会体验尊重他人

《纲要》明确规定,“要重视对孩子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基础教育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更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让幼儿知道做人的道理和从小学习做人的“基本功”,从小学会感恩,学会感恩父母、感恩长辈、感恩所有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人、感恩身边的人。

三、生活体验,做会分责任的人。

责任心是个体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具体包括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行为等结构。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负责的人,因为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文化所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要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让他们从小学会如何承担责任,培养他们做事时持有正确的、充足的责任感,为他们今后成功踏入社会、立足于社会埋下有力的伏笔。

四、小结

“活智慧”来源于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这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活教育”的意义在于它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来的,是中国自创的教育理论。陈鹤琴先生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中国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他提倡大社会、大自然都是儿童的活教材,他重视儿童的兴趣和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他认为幼儿园首先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其次是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等,这些思想是今天幼儿教育工作都是仍然需要坚持的。

猜你喜欢

玩具图书学会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学会分享
班里有个图书角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