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速肌力训练在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1-28杨翠玲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下肢

杨翠玲

在临床上,大部分存活脑卒中患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由于患者个体间存在差异,脑卒中患者采取运动康复疗法的效果差异较大[2]。临床研究表明[3-4],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较为理想。为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实施等速肌力训练,以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66例。纳入标准:均为首次发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依从性好。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存在先天性疾病者;有脑病史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康复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患者正确摆放偏瘫肢体,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将偏瘫侧肢体的脚蹬于枕头上,足背保持背屈位,在床上进行翻身、髋部摆动等功能训练及躯干移动训练。为避免患者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需加强偏瘫侧肢体肌肉伸展及收缩运动练习。无法站立或行走,但是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没有完全丧失的患者,指导其进行下肢负重康复训练。患者能站立后,指导其利用椅子、病床、桌子等进行早期转移康复训练,使其活动范围增加,有利于简单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以上训练1次/d, 5次/周,30~40 min/次,训练3周。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进行等速肌力训练。采用Biodex等速测试仪进行患膝屈伸肌等速训练,座位靠背调整至85°,并将患者固定好,受试大腿近端可以使用尼龙扣带固定,轴心为股骨外侧髁,固定小腿远端脚踝上方。开始训练前,首先进行膝关节与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以防止患者训练时损伤关节,并进行3次低阻力预热训练。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选择60°/s、90°/s、120°/s角速度进行等速肌力训练,每个角速度训练10次,间隙休息15 s,训练4个循环,1个循环间休息2 min,控制好训练强度,以肌肉适度疲劳且第2天不疲劳为宜。每组肌群进行1次/d训练,训练时间为135 min/d,5 d/周,训练3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两组患者训练3周后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日常生活能力和10 m最快行走时间评价,具体评价方法如下。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法评定,下肢运动总积分、平衡总积分分别为34分、14分,评分越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越好。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记录患者60°/s角速度下的峰力矩。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共10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10 m最快行走时间:患者在起始线前3 m处起步,跨过起始线时将秒表按下,患者以最快速度行走,跨过10 m线时按停秒表,取3次计时结果最快的1次,时间越短患者行走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较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比较(分)

2.3 两组10 m最快行走时间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10 m最快行走时间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10 m最快行走时间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3 讨论

存活的脑卒中患者多遗留有一定的肢体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脑卒中后遗留有下肢偏瘫患者来说,其康复训练的重点则为下肢功能[5]。有学者认为,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肌力降低,如果进行肌力训练,会加重其异常运动,因此,患者康复锻炼项目中并没有重视对肌力的训练[6]。有临床研究表明[7-8],在不使肌肉出现痉挛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肌力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等速肌力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方式,主要是肢体在等速运动的情况下进行训练,肢体活动速度的变化不会受肌肉张力变化的影响,进行关节活动时角速度不变,不会出现加速度。等速肌力训练在骨折、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等骨科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对于脑血管疾病致偏瘫患者,往往忽视对其进行肌力训练[9-12]。

本研究对观察组的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等速肌力训练,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在下肢运动功能评价中,下肢运动积分和平衡积分均高于未采取等速肌力训练的对照组,观察组伸肌群和屈肌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0 m最快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本研究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运动速度恒定,能够增加肌纤维收缩,进而增加肌肉张力,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屈伸肌肌群肌肉力量的提高,进而提高患者下肢负重能力。而且等速肌力训练还能对关节拮抗肌和主动肌比例进行有效协调,进而提高关节稳定性及下肢平衡功能[13-15]。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较(N·m)

综上,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提高膝关节屈伸肌肌力,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下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