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有心肺疾病患者手术的麻醉及术中管理
2019-11-28于冬梅
于冬梅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心肺疾病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心肺疾病的临床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对于合并存在心肺疾病患者实手术治疗时,对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要求更高,如何减轻麻醉对患者体征的影响,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1]。本研究在60例合并心肺疾病的妇科手术患者(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治疗过程中运用了盐酸罗哌卡麻醉,现行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进行病例筛选,选期间内本科室合并心肺疾病的6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范围53~81岁,平均年龄68.5岁(s=10.1);心肺疾病类型:冠心病12例,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肺气肿10例;手术类型:全子宫切除术16例,子宫肌瘤核除术44例。纳入病例:患者均合并存在心肺疾病;均需实施手术治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本课题;患者自愿配合手术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例:手术禁忌患者;麻醉药物运用禁忌患者;其他系统及组织严重合并症患者;治疗配合度较差、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盐酸罗哌卡因麻醉,对患者L2~3或L3~4间隙实施穿刺,成功后置管,沿导管注入2~3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湖北天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839,规格:5 mL∶0.1 g),了解患者麻醉状况,若患者无蛛网膜下腔麻醉,则给予10~12 mL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78,规格:10 mL∶75 mg)麻醉处理,控制麻醉阻滞平面处于T8以下,术中根据实际状况将患者头部适当调高,采取头高足低位,术中采取面罩吸氧,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状况。
表1 患者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变化状况(±s)
表1 患者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变化状况(±s)
1.3 观察指标:分析总结患者麻醉过程对生命体征(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麻醉安全性。在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30 min评价。
1.4 数据统计: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麻醉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症状,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后30 min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目前心肺疾病患者逐渐增多,而对于需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合并心肺疾病将增加患者手术风险,患者术中麻醉不当将影响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从而引起手术过程中多种不良事件发生,严重时将影响手术顺利实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合并心肺疾病的手术患者需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既需保证手术安全性,也许保证麻醉效果,减轻手术过程对患者体征的影响。
全身麻醉是当前老年患者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该麻醉方式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手术期间生理应激反应,促进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对于合并心肺疾病患者而言,实施全麻时需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操作过程中可能影响患者循环系统稳定性,易引发血压变化、科心肌缺血等症状,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此外,实施全麻时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也会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影响患者预后[2]。因此,对于合并心肺疾病的手术患者,多不采取全麻。硬膜外麻醉也是临床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该麻醉方案可有效避免气管插管过程,减轻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运用安全性更高。本研究在硬膜外麻醉中选择罗哌卡因作为麻醉药物,该药物属于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该药物可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来抑制神经冲动传导,从而发挥麻醉镇痛效果;该药物对中枢神经影响小,用药安全性较高;且罗哌卡因可促进血管收缩,有效减轻麻醉过程中心排血量及回心血量变化状况,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3]。本研究中麻醉后30 min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对比无明显差异,说明患者术中体征稳定,麻醉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合并有心肺疾病的妇科手术患者手术中实施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良好,但患者仍需加强麻醉管理,术前积极控制合并症病情,保持生命体征尽可能接近正常值,术中控制麻醉平面,积极检测体征变化状况,预防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