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分析与施工处理技术
2019-11-28范智博
范智博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 北京 100000
众所周知,道路桥梁工程是我国最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国家关注的主要工程。究其原因,不仅在于施工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还与投资较多,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有关。由于道路桥梁工程会受到地形、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施工难度较大,工程进度经常无法按期完成。再加上外界光照、降雨、降雪和车辆的碾压,导致工程病害严重,很容易影响工程的安全质量。为了更好的解决道路桥梁的常见问题,必须对病害类型加以分析,明确在设计、操作、施工和技术上存在的不足,并找到有效的处理方式,有针对性的解决病害问题,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
1.1 混凝土碳化,材料腐蚀
道路桥梁工程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混凝土和钢筋,由于前者出现碳化和钢筋被腐蚀的原因,又是引发工程病害的常见因素。所谓的混凝土碳化,就是混凝土氧化的一种简称,表现为混凝土结构中有气泡产生,进而使得混凝土中有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对钢筋进行腐蚀,降低其牢固性[1]。钢筋一旦遭到腐蚀,就会发生严重的膨胀现象,假使桥梁钢筋出现上述问题并且没有及时予以处理和维护,当道路载重过大的时候,很容易引发坍塌事故,轻则降低桥梁的使用年限,重则引发不可逆转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路面沉降
路面沉降是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它不单单影响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度,还很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从原因上分析,引发路面沉降的因素多种多样,如技术问题、施工问题、质量问题等等。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有可能与前期地基没有打牢固有关,一旦桥梁主体结构沉降,就会出现缝隙,降低运行的安全性。
1.3 桥面出现裂缝
不可否认,长时间高负载的桥梁出现裂缝在所难免,可是如不加以重视,及时的进行维护和保养,缝隙就会逐渐增大,进而影响道路安全性。一般而言,造成裂缝都与道路桥梁年久失修有关,长时间高强度的碾压以及车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都会造成裂缝。尤其是在北方,四季温差较大,外在大风、冰雹、雨雪等天气的影响很容易引发裂缝问题[2]。
1.4 尺寸规模与实际不符
道路桥梁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有针对性的实施设计,施工人员必须对现场环境进行勘察,熟悉设计图纸,保证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与实际完全一致。然而由于一些设计人员对图纸不够熟悉,导致资料的准确性降低,所给出的尺寸规模与实际不符,进而影响了施工的水平。一旦不进行全方位的检测,或者质量检查不出来,就会影响及时修复,让问题持续扩大。
2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处理技术
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解决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最佳途径,它还能够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提高道路桥梁的耐久性、负载量和安全性。
2.1 锚喷技术
采取锚喷技术对道路桥梁上方的结构进行加固处理,不仅可以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与此同时,由于锚喷原料为锚喷硅,其凝结快,强度高,所以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加固处理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材料。而且我们选用这一技术不止因为它优良的性能,还因为锚喷技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性价比高,材料造价低,使用设备少,方便操作等特点。所以锚喷技术是一项不错的选择[3]。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锚喷技术额外需要用到侧向模板,所以在进行施工时要结合浇筑和捣固等工序相配合来完成操作处理。
2.2 裂缝处理技术
裂缝看似问题不大,可是一旦不及时的加以维护和控制,缝隙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影响桥梁的安全通车。因此,在道路桥梁维护中必须及时的进行勘察,在发现裂缝并进行分析后选择最佳的方式予以处理。一般而言,当裂缝宽度在0.15毫米之内,在清理完成后直接进行封闭处理即可;当裂缝宽度在0.15-2毫米之间,则需要借助压力灌注封闭方式进行修补[4];当缝隙大于2毫米,则不能采用一般的修补方法,要对缝隙发生的原因全面分析,并对缝隙周围情况加以检查,并实施补强设计。
2.3 路面沉降处理技术
要想从根本上防止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就必须要对路桥过渡段以及路基的施工质量进行合理控制。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来进行施工,在确保其质量的前提下,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在具体进行填筑时,要有效避免面层构造和面层厚度出现不统一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能够使沉降差得到合理的控制。在进行台背回填时,需要和相邻的路基同时施工,还需要将台阶进行逐层加宽(一般需要在10cm以上)[5]。
2.4 提高尺寸信息的准确性
道路桥梁施工常见问题无法彻底杜绝,但是有效的预防和工作设计的严格实施,对于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图纸,并与现场状况进行对照,在反复检测、测算,获取有关承台、栏杆、桥面等的数据后,再进行设计施工,一定要保证尺寸的精准性,防止由于数据错误引发的问题。
3 结语
综上,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病害较多,技术、施工、操作不到位也会影响桥梁的耐久性。对此,道路施工企业应当买事求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完善监督管理工作,从而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