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颈部CTA 中应用低剂量CT 技术扫描的效果
2019-11-28莫锋
莫 锋
(黑龙江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6)
螺旋CT 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其以无创性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检查各种疾病中,且具有扫描效率高、辐射低、对患者影响小等优点。在大量的临床应用中发现,螺旋CT 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临床各类疾病的检出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但在应用过程中,常出现CT 辐射剂量引发患者出现生物效应的情况,因此临床应用螺旋CT 对患者进行检测时,需在不影响CT 成像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CT 剂量。本文通过对低剂量CT 技术扫描在头颈部CTA 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意在为提高临床螺旋CT 图像质量和检出率提出可行性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行头颈部CTA 的患者3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15 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34 岁~78 岁,平均年龄(54.3±2.4)岁,平均体重(58.4±7.6)kg,男性8 例,女性7 例。对比组患者年龄35 岁~80 岁,平均年龄(54.5±2.1)岁,平均体重(58.5±6.9)kg,男性8 例,女性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两组患者均符合螺旋CT 检测标准。(2)两组患者均知道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免疫类疾病者。(2)有造影剂过敏史的患者。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行低剂量CT 技术扫描的头颈部CTA,具体选择我院医疗专用的64 排螺旋CT 检测仪对患者进行检测,检测前6h 叮嘱患者静止饮食,于早晨入院接受检测。患者入院后均静坐10min,平静呼吸后进行检测。检测前使用束缚带将患者头部固定在机床枕,随后调整患者为仰卧位。调整螺旋CT 检测仪扫描参数,管电压80kV,管电流175mA,矩阵512×512,层厚4mm。随后于患者头部正中线开始扫描,从主动脉由下至上进行螺旋扫描,将扫描图像传回工作台采用专业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对比组行常规剂量CT 技术扫描的头颈部CTA,常规操作参考研究组,其螺旋CT 检测仪扫描参数管电压调至120kV,其他参数与对比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螺旋CT 扫描成像图像质量,图像质量有我院工作经验丰富的3 位或3 位以上医师共同判断,按照常规等级分化将其图像质量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并计算其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 软件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详细对比数据见下表,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剂量CT 技术扫描后,研究组成像图像质量评定为优秀、良好的例数高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成像图像质量评定为一般、差的例数低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CT 检测图像质量对比[n(%)]
3 讨论
头颈部血管病变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针对该疾病临床主要采用超声、螺旋CT 造影以及DSA 等检查方法对其进行临床检测,其中超声检查应用简单,适用于浅表血管病变的检测,但对于颅内血管病变类疾病检测效果会大幅度下降。DSA 检测则针对不同头颈部血管病变均能发挥较高的检测效果,且检测准确率较高。但其在对患者进行检测时,极易引发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且由于费用较高,因此应用率相对较低[1-2]。
头颈部CTA 检测作为新型的临床检测法,其在临床中不仅能准确的检出各种头颈部血管病变,还不易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适用价值极高。而CTA 检测中选择低剂量CT 技术扫描的检测方案时,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检测图像质量,确保临床检测准确率,还能大幅度降低患者医源性辐射剂量,安全性极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行低剂量CT 技术扫描的头颈部CTA患者,其图像质量高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低剂量CT 技术扫描的应用,能提高头颈部CTA 成像图像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较高的临床体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率,进一步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