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价值研究
2019-11-28邵振国刘海乔胡颖杰郭彦伶张永华王文广
王 斌,邵振国,刘海乔,胡颖杰,郭彦伶,张永华,王文广
(1 玉田县医院磁共振室 河北 唐山 064100)
(2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CT 室 河南 巩义 451250)
髋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其病因是髋关节在反复性的运动过程中髋臼和股骨头颈交界出现异常撞击,致使软骨、髋臼盂唇单独或同时出现损伤的疾病。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引发早期骨性关节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临床上根据解剖关系异常与否将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分为两种:一种是解剖关系正常,但是因为髋关节部位长期面对非正常性的外力左右从而导致的髋关节活动受限的诸多病症;另一种则是髋臼盂缘间、股骨近端出现解剖关系异常,从而导致活动受限的情况。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由于临床医生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认知不足,非常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导致误判或延误病情,从而错过最佳的诊治时机,加重医患的紧张关系[1-2]。因此,临床上及时准确的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选取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诊治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磁共振成像检测方式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于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诊治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40 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最终均经由关节镜下手术证实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18 例,患者年龄14 ~69 岁,平均年龄(37.6±3.82)岁。左侧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19 例,右侧髋关节撞击患者21 例。患者病程在16d ~7 年,平均(1.03±0.16)年。所有患者髋部都有疼痛感,且在运动过程中尤为明显。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方法:(1)进行髋关节撞击试验,结果为阳性;(2)进行关节镜检查,可视股骨头颈交界处存在凸起或髋臼覆盖过度等现象;(3)软骨或盂唇损伤。
1.2 关节镜前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行手术前均进行常规3.0T 磁共振成像方法进行检查。检验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对单侧髋关节进行扫描。常用序列有:矢状位压脂T2WI(TR 2500ms,TE 50ms);斜轴位T1WI(TR 450ms,TE 11ms)及压脂T2WI(TR 2500ms,TE 50ms);斜冠状位T1WI(TR 500ms,TE 11ms)及压脂T2WI(TR 2500ms,TE 48ms)。
1.2.2 磁共振成像结果分析 所有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均有2 名影像科医生进行独立诊断,主要要求其评价髋臼唇的损伤,评价一致则直接采用,评价不一致时需协商给出统一结果。观察磁共振成像结果可以得出正常的盂唇表现都是附着于髋臼缘的三角低信号,损伤表现则是在低信号的盂唇内产生高信号的改变。
1.3 髋关节镜下结果分析
所有患者均由骨科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单髋关节滑膜切除术,切除术在关节镜下进行,进行磁共振检查直至术前髋关节均无二次损伤现象发生。术中记录髋臼唇以及其他结构损伤情况。
1.4 对比结果
对比磁共振检查和手术诊断结果,将手术记录作为统计金标准,同时统计磁共振检查对髋臼唇损伤的准确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将本次实验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差别,计算P<0.05 时,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磁共振成像结果和手术诊断结果对比
对比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得出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的诊断准确率为95%,计算P>0.05,表明磁共振成像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详见表。
表 磁共振成像结果和手术诊断结果对比
3 讨论
临床上根据解剖的异常将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分为钳型、凸轮型以及混合型,其中钳形指的是髋臼覆盖骨头过度,凸轮型指的是股骨头颈交界处结果存在异常,混合型指的是两种类型兼有。现阶段,采用关节镜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能从根本上减缓患者的痛苦。目前临床上检查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磁共振成像检查法,此方法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扫描视野清晰等优势,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髋关节软骨、骨质、韧带、软组织等结构,特别是髋臼唇结果更能清晰的显示,根据不同的序列进行扫描可以全方位观看盂唇的及剖形态[3],由此可见,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性高,这也与本次回顾性分析结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过程中选用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对诊断具有确切意义,能够给予正确的临床指导,此方法存在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