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脚套的创新
——成功遏制一场疫情的暴发
2019-11-28严合燕
文/严合燕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最近一年公开的数据,美国50个州近年来都暴发过莱姆病疫情,其原因是被蜱虫叮咬后感染了莱姆病。当地人们习惯于外出运动,而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蜱虫叮咬,由此感染上了莱姆病。尽管此类疾病能成功治愈,但不易确诊。莱姆病、落基山斑疹热等蜱虫传染的病例数量在急速上升,威胁到当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健康。
疫情逼出的创新
由于这个消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林米兹公司(Lymeez)在紧急情况下创新推出一款产品,即疫区人手脚保护套,用以保护户外工作者和户外运动者,该产品打出“常出门,少担心”的营销口号,称没有一家公司的产品能做到完全不被蜱虫叮咬,但他们研发的三维网格防蜱虫鞋套嵌入透气微孔织网,内含二氯苯醚菊酯,这让蜱虫在相当长时间里不敢接近人体皮肤,有效地保护了疫区人的手和腿。
事实上,该公司对蜱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们发现蜱虫常出现在12到18英寸高的枝叶间。蜱虫不会飞也不会跳,蜱虫是负向行走,即会本能向上爬,但不会往回走。这给了它们设计脚手套的启发,也就是说,进入三维网后他们不仅受到药物的刺激而无法叮咬人皮肤,而且还无法退出。紧接着蜱虫就失去方向或陷入混乱或放慢速度,特别是进入一定尺寸的纤维中间层后蜱虫就无法移动。之前有业界用二维网格研发防护服,没有注意到蜱虫会在多维孔洞中迷失方向。他们发现,若找到一个更好的、更硬的网格或对它有吸引力的中间层,则会让蜱虫陷入而无法叮咬人类皮肤。
林米兹手脚套
据林米兹公司介绍,他们研发的三维织物每一根纤维上都附有能够激活并释放微胶囊二氯苯醚菊酯驱虫剂。因此蜱虫一进入网格,微胶囊二氯苯醚菊酯即能发挥作用,让它昏迷再然后死亡。条件是:第一,只要防护服不损坏,祛除蜱虫作用就不会丧失。第二,二氯苯醚菊酯释放时间要实现可控。第三,它能通过衣物摩擦释放。第四,这种微胶囊可保护二氯苯醚菊不被长波紫外线降解。因此与喷雾模式相比,其效果更加持久,可经久耐用。林米兹三维网格防蜱脚套手套也因此大获成功,且已取得产品专利。该手套脚套透气,轻便,耐用;嵌入式驱虫剂在产品的预期使用年限内发挥有效作用(50次洗涤仍然有效);对抗恙虫、螨虫、跳蚤和蚊子也有功效。该公司的成功研发不仅遏制了当地疾病疫情的暴发,而且给予业界很好的创新启发,即创新需要知识的积累,定向研究所需的核心技术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