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初探

2019-11-28安佳慧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园区农业

安佳慧 王 鸿 张 莉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1 农业科技园区概述

1.1 农业科技园区内涵

什么是农业科技园区,国内研究人员并未提出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但研究人员均认为园区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其形成和发展是科技创新的结果。农业科技园区的本质是将新型的农业技术加以推行,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高速推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各生产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在生产要素高度聚集的基础上,吸引了众多项目和资金,更多相关企业入驻农业科技园区,促进了园区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农业科技园区特征

首先,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而领先的农业科学知识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时,必须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利用高新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建造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创新道路。农业科技园区应当利用自身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这其中存在的决定因素包括农业技术选择的正确与否,园区发展定位是否有益于园区的继续高效发展。因此,大多数农业科技园区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都应注意采用的高新农业技术与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其次,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在进行规划建设和布局时,要高效合理利用资源,紧密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应遵循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原则,这就要求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其在资源方面和技术方面具有的优势,大大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效益,将三者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高效益性成长和可持续性成长。

再次,农业科技园区生产具有试验示范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展示出来,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的最先进生产力也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得到体现;在农业科技园区,可以进行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体制、农业产业管理及生态建设的生产实验,这些新形式均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得到了展示,当地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充分意识到农业科技园区的优势及发展潜力,这将积极有力地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以及提高当地农村经济水平[1]。

2 齐齐哈尔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

2.1 农业科技园区基本情况

近几年,齐齐哈尔市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18 年,全市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同比减少5.2%、10.2%和10%;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450 万亩;投入资金1.31 亿元,以绿色、有机、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目标,建设了省、县、乡三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共计1379 个,其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 个,县(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33 个,面积3.4 万亩,乡镇级园区123 个,面积5.5 万亩,村级园区1218 个,面积5.8 万亩。齐齐哈尔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十分迅速,其中省级科技园区将农机与农艺、超前试验与示范推广相结合,创新性、集成性和可操作性特征突出。

2.2 主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

兴十四村农业科技园的主导产业是以蔬菜生产为主的设施农业,水稻、杂粮、马铃薯等农作物发展基础良好。园区内现已建成万米智能温室一栋,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面积达到1200 m2,3000 t 马铃薯气调保鲜库一座。拥有各类大中小型农业机械441 台套,其中联合收获机14 台套,整地、播种、中耕等各种大中小型配套农机具412 台套,总动力达3489 k M。种植业全部实现集体化经营,全区2.4 万亩耕地纳入园区统一规划,农业企业产业化初具规模,目前园区内拥有富华集团、中粮集团等数十家企业。中粮生化能源(甘南)有限公司年深加工50 万t 玉米综合加工项目,年产33 万t 食用变性淀粉、6.5 万t 麸质饲料、2.5 万t 蛋白饲料、1.3 万t 玉米油、3 万t 胚芽粕。智能程控水稻催芽车间,一次性统一浸种催芽水稻6.5万k g;富华科技有限公司,年可加工大米10 万t,各类杂粮5000 t。煎饼厂年生产具有山东独特风味的兴十四大煎饼200 t。龙头岭有机肥厂,年加工可生产有机产品的准用肥2000 t。随着龙头企业的逐步增加,产业化不断配套,示范园区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展示数量越来越大,示范作用越来越强,影响力不断扩大[2]。

齐齐哈尔依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经省科技厅2013年批准建立,是国家实施玉米、甜菜、大豆、糜子产业体系的示范基地,是依安县实施市委“2513”高产创建工程核心试验区。科技园区辐射区面积1 万亩,核心区面积1000 亩,共设37 个展示区,130 个技术处理。目前园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集中展示大豆、玉米、甜菜、高粱、糜子、菊苣、马铃薯等七类主导作物的新品种112个,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前沿的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前氮后移、有机碳应用、化控技术、育苗移栽等集成技术28 项,与日本新泻大学合作开展国际合作土壤改良项目1 项。园区生产生态安全有机,按照每60 亩设立一盏频振式杀虫灯,病害防治中控制农药使用,减少农药污染。

2.3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存在不足

2.3.1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欠缺

随着齐齐哈尔市各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园区需要大量资金来扩建基础设施,资金需求进一步扩大。目前,园区大多数资金来源于齐齐哈尔市、县、乡各级政府,或者通过申请国家和省市各类专项资金来获得弥补资金缺口。园区在经营中也试图吸引社会力量、金融部门贷款参与投资,但吸纳的资金并不多,园区吸引社会贷款能力也尚有不足。

2.3.2 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齐齐哈尔市的一些农业科技园没有形成有效的科技服务系统。园区对于新产品种类、采用的新技术、新模式的推行率较低;园区利用自身技术提供科技培训的次数较少,以至于参与培训的总人数比较少;一些园区未能设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未能有效整合现有技术资源。以上导致科技园区为进驻企业和周边农户提供的技术服务远远不足。

2.3.3 管理经营模式不完善

首先,绝大多数农业园区在运营中都能将企业作为主体,但各级政府对园区运营的行政干预过多;其次,政府在为园区的入驻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时有办事拖沓、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问题多存在于项目申报、接洽、审批和建设等环节中,严重阻碍了园区的快速发展;最后,由于进驻农业园区的企业较多,他们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园区在协助各企业发展和协调企业间事务时,更易于把重心倾向于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而且对于入驻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未能很好推进[3]。

2.3.4 产业结构过度雷同

一部分农业科技园区在考量何种产业应成为主导时,对其定位和规模没有清晰认识,或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与政绩,没有考虑区域特色,这就导致很多园区农产品产业结构雷同,在竞争中加剧了资源内部损耗。同时,大部分进驻园区的企业规模多为中型或小型单品种,产业结构的雷同又使其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3 齐齐哈尔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农业科技园区要想高速发展,就要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科研支撑”四个要素为主体的组织模式,形成生产、经营、销售相统一的管理格局。

3.1 政府推动

政府要加大力度推进示范园区的建设,在科学制定示范园区规划的基础上,在政策和资金层面推动园区的建设发展。从长远规划来看,示范园区应在市政府的引导与组织下,组织好专家顾问等技术力量,强化园区管理公司,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和方式,进行示范园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政府还要进一步抽调骨干力量,在园区组建办事机构,强化监督管理,推进示范园区的产业化发展,履行好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引导职能。

3.2 企业主导

龙头企业和科研部门要为园区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这是园区发展的关键。龙头企业作为投资主体,通过与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建立专门的研究所,做好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形成产业链、打造影响力,以点带面,发挥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的辐射作用,对园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3.3 农户参与

示范园区应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势,优化生产机具、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等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劳务用工、民企合作、资金互助等,做大做强合作组织,让农户更多的参与到科技园区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让农户共享园区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双赢”。

3.4 科研支撑

强化技术创新,科技园区应逐步深化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发挥园区的技术优势,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注重专利申请、产权保护、技术创新,发挥科技对企业发展、产业调整的催化作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对人才、技术、现代营销方式等要素的不断优化,拉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循环推动科技园区长远发展。

4 结论

齐齐哈尔市农业科技园区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在总结借鉴各成功园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科研支撑”四个要素为主体的组织模式,在国家政策、社会资源、乡村资源等多方支持协助下,逐步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农业科技园区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全市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对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园区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