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2019-11-28郑旺吉广东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
郑旺吉 (广东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
在欠发达地区,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中年教师人数相对较多。中年教师是新时期补齐教育短板、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教师处于城乡二元结构下,处于“工作超负荷、收入低水平”的状态,大多存在职业倦怠思想,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解决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对于补齐教育短板、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地区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四个方面。
1.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是区域经济本身的限制。教育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本身经济收入相对有限,加上区域经济因素的限制,教师的福利待遇相对较差,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社会横向对比,自身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教师在职业发展进程中难免会出现懈怠心理。同时,某些欠发达地区的基础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因为经济基础的限制,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职业教育等都跟不上,使中年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中遇到挫折,因而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二是教师的实际福利待遇较低。教师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由于城乡教师收入不均衡,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还得承担沉重的家庭负担,和自身同期的同学和发达地区教师的收入对比,自然而然地就会失去职业信心,产生职业倦怠。
三是在欠发达地区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浓。尽管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经济和文化相对欠发达地区中,教师的职业认可度相对较低。社会中普遍存在着读书不如打工的认识,直接弱化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在欠发达地区直接表现就是学生流失、辍学打工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在社会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
2.职业因素的影响
一是教师少,担子重。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工作任务非常重。因为本身的教师资源少,年轻教师层次跟不上,所有的教学担子几乎都压在了中年教师身上。教师长期处于压力大、任务重、人员少的环境中,很难得到放松,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导致中年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
二是欠发达地区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在欠发达地区,面对本身沉重的教学任务,中年教师还得实现角色多元化。欠发达地区留守学生比较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中年教师不仅要成为留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成为学生的朋友,有时还得承担学生“家长”的角色。中年教师在学校中要承担多重角色,难免产生“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久而久之必然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3.学校因素的影响
一是学校民主管理方式相对欠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管理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在很多学校依然存在着人情管理的问题。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支持,逐渐引发中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二是家长对教师的不理解。一般来讲,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家长不理解的情况。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批评学生两句,家长就会找教师理论。教师出于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对学生严厉管教,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培养学生良好的操守,不料却迎来家长的粗暴“问责”,此种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屡有发生,使中年教师陷入深深的困惑与痛苦之中,直接导致了职业倦怠的产生。
4.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一是教师自身对职业责任的不重视。欠发达地区的某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满足于能够平安无事地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对于创新工作方式、开设专题讲座、开展课题研究等丝毫没有参与其中的热情。
二是年龄因素的影响。在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普遍生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中。教师的精力有限,疲于应对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放松教学中的要求,这是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特殊表象。
二、将中年教师职业倦怠转化为职业幸福的策略
中年教师是欠发达地区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将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转化为职业幸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渐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1.提高教师待遇,重视教师职业发展
(1)加强引导,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从政府层面出发,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政府部门要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将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统一起来,使“补齐教育短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社会中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一方面通过社会引导的形式,树立经济欠发达地区正确的教师观念,保持对教师的合理评价、正确认识,充分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表彰师德高尚、教艺先进的优秀教师,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教育发展新氛围。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教师法》的学习和贯彻,以《教师法》为基础,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2)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一是有效利用国家政策导向,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二是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适当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待遇,保障教师正常生活所需,缩小地区间教师的收入差距。三是统筹社会因素,将社会资金运用到学校现代化建设上来。通过国家财税政策的引导,将社会资金引入欠发达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加速学校现代化建设,缓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难。以上三种提升教师待遇的方式能有效地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满意度,使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能够自觉地将职业倦怠转化为职业幸福。
2.协调教育资源,增强职业幸福感
(1)建立“帮扶”机制,减轻教师负担。针对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承担教学中主要任务的情况,面对教师人数少、教学任务重的现状和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可以通过建立区域间“帮扶”机制来缓解中年教师的工作压力。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协调区域教学资源的形式,加强帮扶和被帮扶地区的教育协调,统一调配教学资源。如此,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帮扶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落实继续教育措施,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欠发达地区的中年教师,大多存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在不断地重复中,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会逐渐降低;加上自身角色的多元化特点,每天重复在单一的教学工作和繁杂的学生事务性工作中,缺少探索性和创新性。因此,必须重视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的继续教育,促使中年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增强中年教师应对教学压力的能力。通过继续教育,唤醒中年教师的教师责任感、自信心和幸福感。
(3)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教师互动交流。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保障,使教师可以便利地通过网络实现与外界的教育教学交流,拓展教育视野,避免教师每天局限在固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中而故步自封,自我满足。二是实现区域教学交流。教育部门统要筹教学资源,组织区域教学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互通有无,消除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在教学中孤独无援的感觉。一方面是通过派遣中年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方式,让中年教师参与到各地优秀教学资源和教学论坛研讨活动中,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学习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将国内外教育专家邀请到欠发达地区进行专题讲座和教研指导,让中年教师参与到实际教改活动中,不断提升中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最终化职业倦怠为职业幸福。
3.学校加大力度,重视中年教师工作
(1)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美国学者Rosenholtz 在1992年就提出了学校组织环境模式,详细地阐述了学校建立统一和谐的机制对于学校工作效能的重要促进作用。为了将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转化为职业幸福,学校管理活动中应该处处充满人性化的音符。首先,在学校内部搭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平台。以建设民主平等的和谐校园为抓手,以满足中年教师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为目标,通过学校领导与中年教师的双向沟通,实现学校内部和谐发展。其次,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形成校长统一负责、分管校长组织协调的校内长效发展组织机构,让中年教师参与到实际的学校管理活动中,增强学校管理的向心力。最后,打造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能增进教师之间内在的情感交流,有效地抵制市场“物化”观念的侵袭,从而实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同时,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时时体会到“累并快乐着”的幸福感,最终消除职业倦怠心理。
(2)加强中年教师心理辅导工作。在欠发达地区,积极开展教师心理辅导工作是实现职业倦怠转化为职业幸福的有效措施。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中年教师的心理辅导,强化心理干预,邀请心理学专家到学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校内短期培训、学习讨论和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中年教师消除心理阴影,明确职业发展规划。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专门的心理咨询网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一对一地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以缓解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实现教师心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给予中年教师特别的关爱。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经历了教学的成熟阶段走向人生责任阶段,自身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但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日常工作中压力较大,加上家庭的负担比较重,在工作中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针对此种现象,学校领导应该重点关注中年教师的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和生活情况,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中年教师克服教学上、生活中的困难,助力他们将职业倦怠转化为职业幸福。
4.教师自我提质,提升教育专业素养
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常态化学习,在工作中找到职业的乐趣是转化职业倦怠最有效的方法。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学习者。因此,中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念,确立较高的学习目标,增强发展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二是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一方面客观地评价自我,调节自身在工作中的压力,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在工作中学会肯定自我。另一方面是积极调整情绪。中年教师要学会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最后,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对学生、家长和同事,在生活中要面对家人和朋友,非常容易因为角色定位不明确而引发定位缺失的问题,导致出现人际关系矛盾。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实现职业幸福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中,教师才能走出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
综上所述,因为地域因素和年龄因素的限制,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相对比较严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通过各方努力,关注欠发达地区中年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工作,促使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最终将职业倦怠转化为职业幸福,以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补齐我国教育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