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反思
2019-11-28王娟
王 娟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师范附属小学,陕西 榆林 718000)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主题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它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联系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它可以使零碎的知识、零星的活动得以统整,可以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点的能力,学会将一系列意义相近、形式相似的知识点进行统整,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方式;主题式阅读教学可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更开放。总之,主题式阅读教学以其特有的统整性、生成性、开放性,以及对学生认知规律的遵循,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选择。
我们学校在进行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已经走了三四年了,平时我们在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备课时,我们会先一起阅读本单元的文章,然后顺瓜摸藤,利用文章的共性以及单元导语得提示确定本单元主题,确定主题后,去思考每一篇文章它自身的语用主题和情感主题,同时利用语文主题丛书找适合拓展学习这一课语用点的文章进行1+X的课型设计,最后再备口语交际和习作课的备课,把握住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渗透本单元中学习到的一些写作技巧包括各种语用点的利用进而指导习作!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人”第一篇课文是《人物描写一组》,这一组有三篇文章是由三个描写人物的片段组成,分别选自现代长篇小说《小兵张嘎》、古典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这三个片段都堪称经典,作者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嘎子的调皮、富有心计、急躁的特点;严监生的吝啬;尤其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个片段,从王熙凤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以及林黛玉的观察和贾母的话,从不同的角度塑造了一个衣着华丽、善于奉迎、炫耀权势的王熙凤形象。但是,由于《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两个片段是清朝的小说,语言与现代有很大的区别,对其中的语言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王熙凤的特点是多面性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问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深度一定会有欠缺,对王熙凤的特点也就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对《“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的学习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相应的用的时间也会长一些,而且其中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都包涵有,所以我们调整为第一课开启它,把它学好,人物描写的方法掌握,那么剩下的这一组中的两篇,我们就采用依法自学,相当于是语文课文编排中的1+X的整合课型,然后对于所学方法的巩固,我们布置小练笔:运用这一课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这个人一定要是班级里的同学,然后安排一节习作交流课,一个学生读文章其他学生猜写的是谁,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本单元习作做铺垫。
所以通过语文主题阅读模式下单元课型的设计中,我有所思考:
我们的主题搞得轰轰烈烈之处,其实是在摸爬滚打中进行的,直到这学期我才有自己的备课思路。之前我只知道要抓住单元的主题,每一篇课文围绕着这个主题走,不敢大胆取舍,不敢大胆整合,而且,几篇课文揉在一起的时候,反复的去找共性,带的文章去仅从语用点或者情感主题上一点出发去找相似性文章链接学习。而现在,自己先吃透教材,吃透后,发现行文的语言特色,在共性中发掘不同,同时我在设计时一篇带三四篇,这三四篇中,有的是契合这篇文章的情感主题,有的是契合写作特色,有的是拓展这篇文章所属名著中的其他篇章。
其次是关于主题先行还是目标先行的问题。教材作为语文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凭借,它的编排体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所以很多时候单元主题教学没有做到考虑梯度问题,体现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首先不必归咎于教材的编写体例。任何编写体例都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关键是教师如何用教材教。目前,主题单元教学中,“主题先行”的现象并不少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相同的主题编排在不同学段时,但我们一线教师在同一个层面上设计安排教学活动,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没有区别。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都是以童年为专题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围绕“童年”这一主题组织教学活动,阅读文本时都抓住表现童年特质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读悟,语文实践活动都是说童年、写童年,拓展阅读以“童年”为主题的课外读物。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们就会不容易考虑到年段学习目标的不同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千课一面”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这种做法就是“主题先行”的做法。我认为搞清了为什么教,才能定位好教什么,最终设计怎么教。毋庸置疑,有效的单元主题教学,应该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段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单元主题特征和单元教学内容特性、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以目标为导向,以主题为抓手的整体性、开放性的一种大语文观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