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开数学活动“假性经验”面纱
——谈一谈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认识与策略

2019-11-28

儿童大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口诀小棒乘法

刘 静

(苏州市留园中心小学校,江苏 苏州215008)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数学课程目标在原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新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于是,每个老师在课堂上都充分开展数学探究活动,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力求使自己的课堂紧跟课改。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貌似学生虽然人人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其实不然,经验原来也有“假性经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往往是浮于表层的,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不畏浮云遮望眼”,真正做到“深入底层”,让“假性经验”成为“真性经验”。笔者觉得,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从“填鸭经验”到“体验经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用心填鸭、满堂灌,看似非常认真,实则效果不好。学生作为那只可怜的“鸭子”,虽然肚子吃得饱饱,但是不容易消化的同时,不会自己去理解新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是停滞的,是呆板的。由此获得的经验可称为“填鸭经验”。

比如在教学表内乘法口诀时,学生刚开始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教师在口诀编制的过程中,干预性较强,完全是教师牵着学生经历了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填鸭”过程中,完全只是被动地学习,最终口诀会背了、会用了,但不知其所以然。在接下来学习6、7、8、9的口诀的过程中,无法将之前的学习经验顺利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之中。这样的“填鸭经验”是一潭死水,学生最终只是学到了数学知识和技能,却没有数学思考。

在美国教育家杜威看来,学生经历了课堂上的数学活动,并不代表就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和主动式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触其表,深入核,将数学课堂从“填鸭式”真正解脱出来,作为教师,更侧重于引导学生从对问题的分析中得出结果,从过程中学会思考。笔者认为,只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灵活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体验经验”,活用数学,用活数学。对于乘法口诀的教学,在学习伊始,教师就创设情境,联系乘法的含义,通过对“几个几”的认识,引导学生自己编成乘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体会口诀里每个字词的含义和多一字、少一字的不同。然后组织学生观察口诀,找出规律。最后再组织学生应用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探索——发现——应用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过程。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乘法口诀学习中,都能运用这样的“体验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感性经验”到“理性经验”

对于数学活动经验,其实也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分。比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例1是46÷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将4捆小棒和零散的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得到每份是2捆小棒和3根小棒,得数自然就是23。学生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获得了“体验经验”,这个经验是感性的,是直接从分小棒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利用该经验,进行竖式的笔算。但是,很多学生会直接将竖式写成一步的,即算4÷2的同时算6÷2。于是乎,很多教师会强调要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算。而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却是一知半解。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似乎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也学会了如何来分析解题,但细究之下,学生的认识依然是停留在“说一说”、“摆一摆”等比较浅表的层次。这样的“后遗症”就是学生只会跟着教师走,教师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导航仪”,要是失去了这个“导航仪”,学生就会再次迷路。还是刚才的例题,教师只需点拨学生将分小棒的“感性经验”进行数学的思考,理性的分析,怎样在竖式的计算过程中充分体现分小棒的操作步骤,即分小棒是两次完成,先分整捆,再分零散;那么竖式计算中也要分两次,先算十位,再算个位,这时就强调把个位上的6要移下来,便于体现出分两次的过程。这样的解析,将感性经验升级为理性经验。

三、从“个体经验”到“体系经验”

“个体经验”包括两层意思,一个是学生对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分析停留在“单兵作战”阶段,与同学、团队之间合作较少;另一个是对于学习的知识往往以“点”居多,不能连成“面”,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强。

比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比较有特色的一块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中都有教学知识点。学生在每次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类型积累相关的理性经验,会用所学策略解决相关问题。但当在六年级总复习时,学生面对混合参杂的新问题,却不知采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最为合适。学生往往直觉地凭着自己的“个体经验”,粗糙地去解决问题,最终发现“此路不通”,只得另觅他径。其实,碰到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条件中的关联,分析因果,对症下药。有些新问题其实不在于“题新”,而是“题组”。很多复习题往往是将之前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这就需要采用多种策略共同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的“个体经验”凝结成“体系经验”,展枝露节,全面部署,逐层突破了。

通过以上的实例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假性经验”是个“地雷阵”,我们必须时时避开,处处小心,只有让“假性经验”无处“生根”,“真性经验”才会“发芽”。

猜你喜欢

口诀小棒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把加法变成乘法
一起数小棒
怎样熟记口诀
巧移小棒